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表哥55岁,人一直挺壮的,怎么突然就肝衰竭了?他平时也没查出过肝病啊?”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一脸不解,他说表哥一向看起来很有精神,平时饭局上酒喝得不少,夜里也常加班,还总嚷嚷胃口不好就猛吃一顿解馋。
就是突然有几天没什么食欲,人一瘦,去医院检查,已经是晚期肝硬化伴衰竭,不到两个月,人就没了。
在医院肝病科,常年都有类似病例出现,表面上看是突然,其实背后早就埋了雷,尤其是到了五十岁之后,肝脏的代偿能力迅速下降,一些过去靠年轻扛过来的行为,开始以更高的代价回头算账。
很多人把肝病当成病毒感染引起的,忽略了行为性肝损伤,但在现阶段,非病毒性肝损伤早已占据主力位置,肝出事之前,最明显的就是一系列常被低估的坏习惯,而这些往往从不被当回事。
喝酒就是个老话题,但它并没有被说滥,关键点不在于喝不喝,而在于“长期+过量”,有些人一天两三瓶啤酒,觉得没事。
有些人一周三次白酒饭局,也习以为常。很多人凭“酒量好”来自我安慰,误以为不醉就是安全,但酒精在体内代谢,真正的负担不在胃,不在大脑,而是在肝细胞。
乙醇代谢为乙醛,继而转化成乙酸,此过程由肝脏内的乙醛脱氢酶完成,其间伴有大量氧化应激反应,产生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产物,直接损害肝细胞膜结构。
而最可怕的,不是这条进程的比例,而是进程中的沉默状态,酒精性肝损伤在前期几乎无明显症状,有些人年年体检也照样查不出来。
等到出现肝功能异常,已经是大片肝细胞坏死或者纤维化广泛,那些以为自己“喝得动”的人,往往是肝脏代谢能力逐渐耗竭的那类人。
另一个伤肝却常被忽视的是乱用药物,不是止痛药的问题,也不是抗生素的问题,而是整个“无差别用药”的思维问题。
不少人身体一有点问题,就自作主张吃药,有的感冒就吃两种退烧药再加点抗病毒,有的肚子不舒服就用泻药加胃药一块吃,还有的长期服用保健品,里面成分复杂交叉。
这些药物进入体内,90%以上都需要经过肝脏代谢,特别是酶代谢通道CYP450家族一旦被诱导或者抑制,药物之间互相干扰的风险就会放大。
肝损伤的方式有好几种:直接毒性、过敏反应、代谢负荷、免疫性攻击,有些药引起肝损伤是量效关系,有些是个体差异决定。
药物之间互相作用,在高龄人群尤为严重,因为老年人肝血流量下降,代谢半衰期延长,哪怕是平常剂量,也可能积蓄毒性,这一点常常被医生提醒,却很难让大众形成意识。
第三个常被忽略的,是熬夜,这看似和肝没直接关系,但事实正相反,人晚上11点以后,肝脏酶系统进入日节律调控区间,这时候如果大脑保持清醒,交感神经依旧兴奋,肝脏就无法切换至修复模式。
长期熬夜的结果不是累,而是肝细胞解毒时间被剥夺,肝脏在夜间本该通过线粒体进行代谢垃圾清除,同时调节胆固醇与脂质的平衡。
当这些功能受阻,脂肪容易堆积,代谢废物排泄受限,久而久之引发慢性炎症反应。报告指出,长期作息紊乱者,其γ-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转氨酶等肝酶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作息人群。
也就是说,哪怕你饮食正常、不喝酒、不吃药,只要长期熬夜,肝脏也会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伤害不像酒精那样急促,但积累起来,同样会造成严重损伤。
还有一个被低估甚至被赞美的行为:暴饮暴食,在当今社会,吃大餐不再是节日才有的事,外卖、聚餐、深夜放纵随处可见,很多人长期节食,然后突然一顿猛吃,或者白天不吃,晚上补回来一堆。
肝脏是全身最大的代谢工厂,摄入大量高脂高糖食物后,要启动糖异生、脂肪氧化、蛋白质合成等多条路径同步运行。
过量营养负荷会打乱肝脏代谢节律,使得肝细胞内脂肪滴堆积,细胞浆内钙离子紊乱,触发细胞凋亡信号。
在这些行为当中,最大的陷阱在于“短期没有感觉”,喝酒的人说自己不晕,吃药的人说自己没事,熬夜的人说自己精神好,暴饮暴食的人说自己能消化。
这些看似合理的判断,其实只是身体代偿系统还没垮,真正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是肝细胞不可逆坏死期。
更糟的是,肝脏没有痛感神经,它受损时并不痛,只会在功能严重障碍时才开始浮现临床信号,而到那时候,治疗空间已经很小。
但问题真的是“这些行为不能做”吗?现代人为什么越来越容易对自己的身体反应变迟钝?是行为习惯在改变?还是自我感知能力在退化?
人类的身体原本具备非常灵敏的反馈机制,但在过度信息干扰、节奏混乱、感官麻痹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依赖外部评价,忽视内在感受。
饿不饿靠点餐时间,困不困看钟表,身体反应被屏幕、工作节奏、社交规则掩盖了,这种脱离感官的生活方式,让人对肝脏这些“沉默器官”的异常更难察觉。
如果真的要防住这些慢性肝损伤,可能更关键的一步不是“纠正行为”,而是重新训练“身体觉知能力”,只有觉知足够敏锐,才可能早期感受到疲倦不对、睡眠不实、饭后负担重这些微小的偏差。
一旦能重拾这种本能,很多行为上的伤害也许会被提前终止,而不等到检查单上亮红灯才慌张应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肝衰竭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周美琴.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对重症肝衰的治疗效果观察,智慧健康,2023-10-25
更新时间:2025-07-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