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帮朋友选电视,他拿着手机问我:“TCL电视卖得那么火,为啥一万块以上的款,大家都劝我加钱买索尼?”这话一下戳中了TCL现在的尴尬,全球电视卖得第二多,高端市场却一直没撑起来。
TCL在2024年的电视出货量确实能打,全球卖了1346万台,排在第二的位置。半年报里数据也好看,整体收入超547亿港元,比去年涨了两成还多,净利润更是涨了六成。尤其是MiniLED电视,卖了137万台,增速快得吓人,全球每三台MiniLED电视里,差不多就有一台是TCL的。
但光鲜数据背后,高端市场的表现就有点拿不出手了,朋友纠结的万元以上机型,TCL在这个市场的占比还不到9%,比三星、索尼差了一大截。更头疼的是,买了它高端款的用户,退回去的比例高达18%,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
说实话,这问题根源不难找,首先是技术体验没跟上,TCL高端款总说自己有“千级分区”“高亮度”,参数看着特唬人。我另一个朋友之前就被这些参数吸引,买回家才发现,看电影时暗的地方细节看不清,亮的地方又晃眼。后来对比了索尼的电视才明白,不是参数高就好,人家的芯片和算法能把色彩调得更舒服。数码博主说的“参数党心动,体验党失望”,真是一点没夸张。
再就是核心零件得看别人脸色,TCL虽然有自己的面板厂华星光电,但高端电视需要的OLED面板,还得从外面买。去年二季度,三星调整了面板供应顺序,TCL的高端电视出货量一下就掉了四成。这就像做饭,主料得靠别人给,人家不给你就没法开火,多被动。还有它家子品牌雷鸟,在国外靠低价卖得好,反而让大家觉得TCL就是“平价”牌子,想卖高价都难。
TCL肯定也知道高端的重要性,最近两年动作没停,战略上明确说了,要先保证利润增长,再谈收入和销量,不想再靠走量赚薄利。技术上也在发力,武汉的工厂已经能小批量生产印刷OLED产品,还是全球独一家,计划以后把产能翻三倍。
品牌方面更是下了血本,2024年跟奥运会合作,还找了谷爱凌当代言人,之前也赞助过西班牙足球队、EDG这些有影响力的IP。老实讲,这些操作确实能提升知名度,但能不能让大家觉得“TCL高端”,还得看产品本身。
比如雷鸟推出的游戏电视,把输入延迟降到了5.2毫秒,本来想吸引玩家。但我身边玩游戏的朋友都说,他们更在意HDMI2.1接口,TCL中端机型里,差不多六成没有这个接口,延迟再低也没用。对比之下,创维搞了能旋转的智慧屏,方便健身时用;海信做了能视频通话的社交电视,都比TCL更懂用户需要啥。TCL现在的情况,有点像“只顾埋头搞技术,没抬头看用户”。
现在电视行业早就不是比参数的时代了。我发现身边的年轻人,每天开电视的时间不到20分钟,反而买投影仪的越来越多,2024年销量涨了四成还多。投影仪不用占地方,还能投出大画面,对租房或者小卧室特别友好。
TCL在2025年柏林展上推出了新电视,说能做到“无黑边”,技术上是进步了,但没解决根本问题,现在大家需要的不是“参数更好的电视”,而是“能满足特定需求的显示设备”。比如索尼花了50年打磨画质芯片,华为靠自己的技术重构生态,这些品牌的高端,是让用户觉得“这东西懂我”。
其实不止TCL,很多中国家电企业都有类似问题,规模做得大,但高端溢价上不去。海尔靠卡萨帝聚焦高端厨房场景,美的靠智能生态吸引用户,这些例子都说明,现在的“高端”不是堆参数,而是要把技术和用户场景结合起来。TCL要是还盯着“千级分区”“高亮度”说事儿,怕是很难追上对手。
TCL现在就像站在岔路口,是接着在参数上跟人较劲,还是沉下心搞核心技术、研究用户需求?说实话,中国制造业要想真正高端起来,光靠销量没用,得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就像做饭,不光要量大,还得有自己的独家配方,不然永远成不了“招牌菜”。要是一直靠组装零件、拼参数,就算销量再高,也只是“大而不强”,高端化这块儿,永远只能看着别人吃肉。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