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丧父,吃姐姐奶水长大,成名后为8个哥姐买房,今成全家骄傲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 HR


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靠着卖烤地瓜的钱养活了9个孩子,而于和伟就是其中的“小九”,他三岁父亲就离开人世,是母亲和哥哥姐姐将他拉扯长大,因母亲高龄产子没有奶水,从小便跟外甥女“抢奶喝”,大姐还笑骂他“不要脸”。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要脸”的孩子,成名后却牢记哥姐的养育之恩,为他们买车买房,成全家骄傲。

吃姐姐的奶水


1971年,于和伟出生于辽宁抚顺的一个贫困家庭,由于母亲是高龄产子,且在此之前已生育了8个孩子,导致她在生下于和伟后,身体异常虚弱,根本无法挤出奶水来喂养他。


尽管母亲竭尽全力,仍无法挤出一滴母乳,眼看着这个刚出生的婴儿即将夭折,母亲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就在这危急关头,于和伟的大姐挺身而出

大姐比于和伟年长近24岁,为了缓解家庭压力,早已嫁为人妇,恰好在于和伟出生前,大姐也正处于哺乳期,因此,于和伟从小便被寄养在大姐家中,依靠她的奶水长大。


正所谓“祸不单行”,在于和伟三岁那年,父亲因意外不幸去世,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面对家庭的岌岌可危,年迈的母亲不顾身体虚弱,拖着佝偻的身躯,整日在寒风中卖红薯维持生计,于和伟的兄长们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也纷纷辍学外出打工,年幼的于和伟则由母亲和大姐共同抚养。


俗话说:“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尽管于和伟从小性格顽皮,学习成绩不佳,但他对文艺却展现出极高的天赋,尤其是在唱歌跳舞方面,几乎是无师自通。

血脉中刻下的亏欠


少年于和伟迷上了表演,决心考取上海戏剧学院。这又让家人犯了难,本就捉襟见肘,哪来巨额学费?


又是那位大姐,毅然决然地卖掉了家中给孩子学琴用的钢琴,那可是当时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她将换来的钱塞到弟弟手中,轻声叮嘱:“去追你的梦,家里有我们撑着。”

这份无条件的支持,是沉甸甸的爱,也是于和伟心中永远无法清算的“债”,然而,命运弄人,这位于和伟生命中如母亲般的大姐,因病早逝。她未能亲眼目睹弟弟后来站在舞台中央,光芒四射的模样。


而这份无法当面报答的恩情,成了于和伟心中一道永远无法完全弥补的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待,像一根最深的刺,扎在他心头。他能做的,便是将这份对姐姐的亏欠,加倍偿还给其他健在的哥哥姐姐。

炭火中磨砺出的坚韧


如果说姐姐给了他最初的生命滋养,那母亲赋予他的,则是最坚韧的生存榜样,在那个贫瘠的年代,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单身母亲,拉扯九个孩子长大,其中的艰辛,今人难以想象,为了生计,母亲在抚顺街头支起小摊,日复一日地卖烤地瓜。


于和伟的记忆中,母亲的身影总是与冬日里升腾的热气、地瓜的焦香,以及那双被炭火熏得又黑又糙的手紧密相连,她靠着一车地瓜微薄的收入,硬是没让一个孩子辍学。

母亲常说,不求你们多有出息,但不能当“睁眼瞎”,得识字明理,于和伟最初想考艺术学校时,母亲并不支持,在她朴素的观念里,能找份安稳工作,养活自己足矣,那些虚无缥缈的明星梦,太遥远,也太不踏实。


毕竟,对于一个每日为生计发愁的母亲来说,活着才是第一位的,然而,就像他的大姐一样,母亲也在他成名前离开了人世,两份至亲的爱,都成了无法当面偿还的“债”,这笔债,他只能默默铭记于心,刻在骨子里,然后用余生去偿还给整个家族。

迷途少年的一盏明灯


家庭给了于和伟做人的底色,而一位老师,则如同一道光,为他指明了改变命运的机遇,初中时的于和伟,成绩平平,毫不起眼,一次学校文艺活动上,他唱了一首歌,偶然被一位音乐老师听到,这位老师将他叫到一边,一番话点醒了那个迷茫的少年。


老师告诉他:“你读书成绩不算顶尖,硬考高中未必有出路。我看你有艺术天分,正好市里师范学校开始招男生,分数线不高,你去试试,那是另一条路。”

多年后,于和伟回忆起这位吴老师,依然热泪盈眶,他记得,当时家里穷,连几块钱的补课费都交不起,是吴老师说:“没事,钱我从工资里给你垫上。”对于一个早早失去父爱的少年来说,老师的这句话,这份真切的关怀和无私帮助,不亚于“如父般的恩情”。


后来,于和伟成名了,在一个节目里,他专程回抚顺看望这位恩师。刚到老师家楼下,这个年过半百的男人已泣不成声,见到老师,他像个孩子一样紧紧拥抱,一遍遍诉说着当年的感激。

这份师恩,也是一笔债,一笔用温暖和善意写成的“债”,他用一生的尊重和铭记去偿还。


一生偿还


背负着这几笔沉甸甸的“债”,于和伟在演艺圈的路走得异常艰难,却也异常坚定。他跑过无数龙套,住过阴冷的地下室,最窘迫时,几个月接不到一个角色。

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的,不只是个人梦想,更是一个家庭的期望,是恩人的嘱托。他必须成功。


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从《历史的天空》中的反派“万古碑”,到《新三国》里的“刘皇叔”,再到《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以及各大电影中的黄金配角,他终于“熬”出头来,站稳了脚跟。

成名后,于和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还债”,他为健在的哥哥姐姐们,在老家买了房,买了车,尽最大可能改善他们的生活,他知道,金钱无法衡量亲情,但这无疑是他能做的最直接、最实在的回报。


他做得远不止这些,只要有空,他就会回到抚顺那个老旧的小区,回到姐姐家那间仅能放下一张单人床的小房间,他说:“我回来就睡这儿,听着楼下街道的声音,睡得特别踏实,”他会去三哥的包子铺帮忙招呼客人,没有一点明星架子。

对于他来说,“还债”不是一次性的清算,而是一种持续一生的状态,对逝去的大姐和母亲,他无法再当面尽孝,便将这份爱与责任,全部倾注到整个家族身上,让自己成为这个家新的顶梁柱,对健在的亲人和恩师,他用陪伴和守护,告诉他们:我从未忘记。


哥哥姐姐们也从未真想过要他回报什么,据说,他们把于和伟给的钱大部分都存了起来,想着万一哪天“小九”在外面需要用钱,家里还能再像当年一样,托他一把,这,便是最真挚的家人。

本文信息来源:百度百科——于和伟——个人信息

环球网——2020年10月10日——《走在回家的路上》于和伟重回故乡感受家的温度

澎湃新闻——2025年1月2日——于和伟:成为妹宝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3

标签:娱乐   奶水   骄傲   姐姐   母亲   大姐   抚顺   老师   地瓜   孩子   家庭   家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