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场亚洲杯,哪位球员被各国讨论最多?非张子宇莫属。
她实力诠释了在断层的身高和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技术都是摆设。
尤其是前两天与韩国的对阵,张子宇和韩旭直接把对面的内线“打爆了”,两人狂砍36分。
韩国体育界的自尊心受到了重创,有些许“泼妇”。
张子宇也成了韩媒的“眼中钉”
文案:凤梨 编辑:凤梨
《东亚日报》直接给张子宇起了个“女版奥尼尔”的称号,说她的身高和体重就是“天然作弊”,破坏了女篮的生态平衡,还说中国女篮这场胜利来得“不光彩”
他们甚至还想“告”到国际篮联那边,要求禁止身高超过2米20的球员参赛。
韩国媒体的逻辑,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防不住你,所以你就别上场了。
可篮球比赛从来不限制身高,球员们靠天赋和技术竞争,这是运动的魅力所在。
他们拿“生态平衡”来说事,好像张子宇一个人就把整个女篮的规则给颠覆了。
这种逻辑乍一听挺新鲜,但仔细想想,漏洞百出。
看看美国女篮的格里娜,她在内线统治力无人能敌,可从来没人说她“破坏生态”。
国际篮联的规则里,从来没有限制球员身高的条款,因为身高是天生的优势,就像速度快、弹跳好一样。
如果按韩媒的逻辑,是不是以后跑得太快的球员也要被禁赛?
篮球的魅力就在于多样性,有人靠速度,有人靠技术,有人靠身高,每个人都在规则内发挥自己的长处。
张子宇的2米26是天赋,但她能打出统治力,靠的也是刻苦训练和团队配合。
中国网友的回应也很直接。
有人说,韩国女篮这是得了“只能赢不能输”的毛病。
明明是自己内线实力不够,却不想着怎么提升,反而怪别人太强。
还有人拿NBA举例:当年湖人用奥尼尔横扫赛场,也没见谁说奥尼尔太高太壮该禁赛啊?
规则里从来没写过身高限制,凭什么到了张子宇这就成了“破坏生态”?
这不就是明摆着的身高歧视吗?
有网友直言,韩媒这就是嫉妒,因为韩国女篮没有这样的中锋。
说的确实有道理,如果韩国出了一个像张子宇那样高的球员,指不定高兴成什么样呢
说白了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大家一边倒的支持张子宇,说明她的表现确实打动了无数人,也让韩媒的批评显得站不住脚。
反观中国女篮面对韩媒的质疑,显得从容多了。
张子宇的优势确实明显,但她的成功不是只靠身高。
她在场上跑动积极,配合默契,基本功也扎实。
中国女篮的教练组围绕她制定了针对性战术,最大化发挥她的内线统治力。
但不得不说,韩国这次输得确实有点惨,但问题出在哪,韩媒似乎没找对方向。
韩国女篮这些年一直在亚洲赛场努力,但内线实力一直是短板。
面对张子宇这样的对手,她们的防守体系几乎崩盘,战术调整也跟不上。
与其抱怨对手太强,不如想想怎么提升自己的水平。
体育比赛从来不是比谁更“公平”,而是比谁更强。
如果韩国队能加强内线训练,完善战术打法,未必不能跟中国女篮掰掰手腕。
可现在,韩媒把焦点全放在张子宇的身高上,觉得她一个人毁了比赛的平衡。
这种心态,真的有点输不起的意思。
真正的体育精神,应该是承认对手的强大,然后努力追赶。
说到体育精神,韩国的“体育精神”可以说是全世界皆知的
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韩国队作为东道主,一路杀进四强。
那届比赛,裁判的判罚争议不断,韩国队靠着主场优势占了不少便宜。
可即便如此,韩国媒体和球迷依然觉得自己是凭借实力走到那一步的。
2018年平昌冬奥会,韩国队在短道速滑项目上也因为争议判罚引发过热议。
这些例子都说明,韩国体育界似乎特别在意“面子”。
输了比赛不可怕,可怕的是输了还不愿意承认差距。
张子宇的出现,其实给亚洲女篮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她的身高和实力,让人们看到女篮比赛也能有“内线巨兽”式的打法。
不同的球员带来不同的风格,比赛才会更精彩。
如果一味限制身高高的球员,那篮球比赛岂不是少了很多看点?
体育比赛的魅力,就在于天赋和努力的碰撞。
张子宇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韩媒的批评不过是输球后的情绪发泄。
韩国女篮要想翻身,得在训练场上下功夫,而不是盯着对手的身高找借口。
中国网友的支持,国际规则的认可,都说明张子宇的成功是实至名归。
她的每一次扣篮,每一次盖帽,都是对中国女篮实力的最好证明。
希望未来,她能带着中国女篮走得更远,也希望韩国女篮能放下酸楚,迎头赶上。
毕竟,真正的公平,是在赛场上用实力说话。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7-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