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在世界的目光中,故宫这座独一无二的博物院,迎来百岁生日。
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
“国宝公有”
何以故宫?“故宫”一词,意指旧时或前朝的宫殿。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建院,“故宫”成为指称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专有名词。
然而,彼时的故宫,宫殿年久失修、院落蓬蒿满地。千绪万端间,第一批守护者从点查宫内“家底”入手,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征程。
1924年的冬天,北京呵气成霜,点查人员被西北风打得身子直转。他们以组为单位,用最原始的方式查封各宫殿并逐件清点故宫物品。
这项中国文物史上规模空前的清点登记工作持续至1930年3月,不仅留下了百万件文物的原始档案,更留下了“国宝公有”的精神传统。
摸清“家底”
先辈的精神延续百年,故宫博物院一直在摸清家底。
1949年至2010年,故宫博物院共开展了4次文物藏品的清理。至2010年12月底,经过7年全面系统的普查整理,真正做到实物和藏品档案一一对应。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数量精确到了个位数,为1807558件(套),珍贵文物达到93.2%,占全国公共博物馆和文物收藏机构所藏珍贵文物总量的41.98%。其中,古籍文献60万件,瓷器36.6万件,织绣18万件,铜器16万件,书法7.5万件,绘画5.3万件等。这是故宫博物院自建院以来,在文物藏品数量上第一个最全面、最准确的数字。
到2025年9月的最新统计数据,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达195万件(套),一批镇馆之宝如《清明上河图》《伯远帖》《五牛图》等正在午门城楼展出。
文物“复活”
故宫博物院西侧,一排朴素的中式平房,内里却大有乾坤。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室、有机质文物保护实验室、纺织品修护室、古书画修护室……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文物医院”,100多名文物修复领域的专家在此“望闻问切”“治病会诊”。
迎来百岁生日的故宫博物院,已在奋斗中结下累累硕果。
以科技手段为支撑、以传统技艺为基础,故宫博物院形成了文物科技研究、保护修复、制定保护标准三位一体的文物保护修复体系,拥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每年完成保护修复文物300余件,承担各项科研课题30余项。
超过100万件(套)的文物和古建筑得到数字化采集。数字文物库对外发布10万余件文物高清数字影像,推进院藏文物数字信息的公众共享。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推出故宫九大场景应用,让数字故宫赋能现实中的故宫博物院。
一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成为故宫学研究的生力军;故宫学方向已毕业与在读的研究生数量超过百人。2024年,故宫学研究院成立,标志着故宫学完成从理论构建到体系化发展的跨越。
从打开宫门到进一步扩大开放面积,故宫博物院希望让观众看到更多宫苑风貌。养心殿有望在今年内开放,拥有12个展厅的故宫北院区则将在明年揭开面纱,届时更多文物有公开露面的机会。
(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中国新闻网、光明日报等)
故宫大事记
1925年
故宫博物院成立
1933年
第一批南迁文物起运
1949年
北平和平解放后,恢复售票开放
1963年
编制完成院藏一级品文物简目
1974年
《故宫博物院五年古建修缮规划》获批1982年成立文物保护试验室
1988年
被列入《世界遗产清单》2002年武英殿大修试点工程开工“世纪大修”拉开序幕
2005年
故宫博物院院徽标识启用
2008年
太和殿修缮后重新开放2010年“故宫淘宝”网上开张
2012年
故宫网站公布了首批18大类藏品的目录2013年“平安故宫”工程立项2017年故宫实现网络实名制购票
2022年
故宫北院区项目开工
2025年
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
故宫家底几何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清理
从次品及“废料”中清理出来的文物多达 2876件,其中一级珍品就有500余件。
商代三羊尊 《听琴图》
○第二次清理
这次整理的主要任务,是把库房中过去还没有完成和没有做好的继续做好。
○第三次清理
60%的院藏文物从地面库房搬入地下库房。故宫博物院先后制定并修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核查文物数据,登录文物信息。
○第四次清理
清理从文物账、卡、物的“三核对”开始,包括点核、整理、鉴定、评级等一系列工作。
探明
○至2010年12月底,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数量精确到了个位数——
1807558件(套)珍贵文物达93.2%其中,古籍文献60万件 瓷器36.6万件织绣18万件 铜器16万件书法7.5万件 绘画5.3万件……
○到2025年9月的最新统计数据,
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达195万件(套)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