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看到工信部搞了个充电宝新规,预计12月公示,2026年2月正式发布,6月开始实施。七成产能要被淘汰。

新规到底有多狠?工信部这次是真下狠手了。
过去那套3C认证,在新规面前基本等于废纸。新标准《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在整机、线路板、电芯三大核心领域提出了数十项改进。
咱们说点具体的。
过去热滥用测试是130℃烤30分钟,现在直接提到135℃烤60分钟。过充电测试电压从1.2倍拉到1.4倍,还要过针刺、挤压这种暴力测试。
把电池往死里整,看你到底会不会炸。
外壳标注上,以前只标个品牌就完事,现在必须写清楚“建议使用寿命”和代工厂全称。出了事,代工厂跑都跑不掉。
还有线路板设计强制要求配LCD屏幕或者联网App,实时显示电池健康度、充电次数。而且必须是单向读取,手机只能看充电宝的数据,充电宝不能反过来读你手机的信息。
这种标准许多工厂都很难达到。
但是!工信部的态度很明确:达不到标准就不要继续生产,总有一些企业能够达标。

充电宝这个行业,水深得很。
罗马仕召回了几十万个充电宝,理由是电芯材料不达标,极端情况下可能热失控燃烧。安克创新的部分型号,因为供应链偷偷换了配方,循环充放电后存在过热风险。
共享充电宝市场,无3C标识的设备占比约10%。你在商场、饭店随手借的那个充电宝,可能根本就是“黑户”。
劣质充电宝短路15秒,电芯温度能飙到400℃,引燃周边可燃物的速度比所谓的“阻燃外壳”快6.8倍。
为什么会这么乱?
因为过去的标准太松了。
旧国标主要管外壳的阻燃效果、抗跌落能力,对电芯的要求也就是性能、充放电安全这些基础项。
但具体到设计环节、生产过程、供应链管理,基本没人管。
大厂可以偷工减料,小厂可以肆意造假,你手里拿着的充电宝,就像定时炸弹。

新规一出,行业直接炸锅。预计将有近七成现有产能因无法满足技术要求被迫退出市场。
现在市面上的充电宝,大部分都活不到2026年6月。
对消费者来说,影响有多大?
价格是肯定要涨的。新标准实施后,行业整体成本将提升20%-30%。优质电芯更贵,线路板要加LCD屏幕或联网模块,这些都是钱。
并且选择会变少。现在充电宝市场从几十块的杂牌到几百块的大牌,应有尽有。新规落地后,能活下来的基本就剩几个头部品牌了。
这是将会是一次行业洗牌。
充电宝看着不起眼,但它真的能要命。过去几年,因为充电宝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数不胜数。每次出事,受伤的都是普通人。
那些黑心厂家呢?他们赚得盆满钵满,出了事顶多赔点钱,然后换个马甲继续干。
这次新规,就是要把这些害群之马彻底踢出去。

过去充电宝行业为什么这么乱?因为门槛太低,谁都能进来分一杯羹。低门槛带来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大家比的不是技术,而是谁更能偷工减料。
新规改变了游戏规则。它告诉所有人,从今往后,你要么做到最好,要么滚蛋。
对头部企业来说,是机会。他们本来就有技术积累,有研发能力,新规一出,小厂死光了,市场份额自然就到他们手里了。
对消费者呢?短期内可能会不适应,价格贵了,选择少了。但长期来看,你买到的产品会更安全,更可靠,不会再担心充电宝突然变成“手雷”。
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觉得太粗暴。
但我想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规则,只有相对合理的选择。
过去充电宝行业野蛮生长的时候,你享受到了便宜的价格,但也承担了巨大的风险。现在工信部要整顿,你可能要多花点钱,但至少你能睡个安稳觉。
与其把命交到那些黑心厂家手里,不如支持更严格的标准,让真正有良心的企业活下来。
在安全这件事上,从来没有什么“差不多就行”,只有“行”或者“不行”。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