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全球资本市场发生了一幕颇具戏剧性的场景——美国国债强势吸金**,打破纪录;而中国债券市场,则罕见地连续第三个月被外资减持。**
有人调侃,这像是一场资本版的“双向甩卖大作战”——你抛我的,我抛你的,仿佛中美在互扔“债券炸弹”。
可真相远比画面复杂。这不是赌气游戏,而是一场全球资本配置逻辑的再平衡。
资本总是冷酷的,不看感情,只看收益与风险。那么,这波操作到底谁在赢,谁在输?外资究竟在下什么棋?文章带你拆开这团迷雾。
2025年6月,美国国债的吸金能力可以用**“爆表”来形容。
据美国财政部数据,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债总额飙升至9.13万亿美元**,同比增加接近1万亿。这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金白银倾泻而入。
更夸张的是——单月净流入80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之前铺天盖地的“美债危机论”好像瞬间被打脸。
谁是买单的主力军?
但别被表象迷惑,英国的买入很可能是“中介效应”——很多国际投资者通过伦敦金融市场托管美债,这不等于英国财政部自己在疯狂买。
那么,美债为什么突然这么“香”?背后有三大原因:
2025年,美国政坛持续上演“特朗普二次冲击波”——他提出所谓的“解放日关税”政策,扬言对多个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全球市场应声震荡。
当股市火山口摇摇欲坠,资金自然要逃去避风港,而美债在全球投资者眼中仍然是顶级避险资产。
几乎所有投行都在预判,美联储可能在2025年9月开始降息。
一旦降息,美债收益率下降,价格反向上涨。提前布局的资金,不仅坐等债价升值,还可以吃到一波可观的资本利得。**“这波稳赚”**的心态,让很多机构提前“梭哈”。
尽管“去美元化”在舆论场上喊得震天响,但现实是——美元在全球结算与储备体系中的地位依然牢固。美债市场深、流动性强、退出机制成熟,这是资本的“刚需”。
换句话说,2025年的美债火热,不是美国经济特别繁荣,而是全球其他地方更不确定。从资本的理性视角来看,哪里风险低,钱就去哪。
对比之下,中国债券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显得有点“凉”。
外资连续三个月减持银行间市场债券,总金额3700亿元。5月单月就减持了900亿元,这让不少人紧张:是不是外资要**“跑路”**?
外资整体持有中国债券4.3万亿元,在总规模高达25万亿美元的中国债市里,只占2.3%。
换句话说,它连个“中浪”都算不上。就算减持几千亿,对市场整体是刮刮风,不是飓风。
那这波减持动机是啥?
今年前几个月,中国债券价格震荡明显。很多外资投的是短线,赚了就跑。尤其是同业存单、政策性金融债,本来就是用来打“快进快出”的资金工具。
2024年9月,A股异军突起,高成长板块出现暴富效应。不少外资直接把债市的资金抽走,投入股市搏收益。那个月外资减持中债1300多亿,就是典型案例。
全球资金经理都懂一个道理:资产要轮动。减仓不一定是看空,而是给下一波布局腾位置。中国债市的利率优势、信用稳健性、经济韧性并没有消失。
外资增持美债、减持中债,很多人会把它看成中美资本市场的对抗赛——你多我少,就是输赢。
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从2025年上半年的跨境资本流向看,资金不光去了美国,还有大量流入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市场。资本更像是在打**“多线作战”**,分散风险。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主权基金和央行投资并没有减少对中国的兴趣。
瑞银集团在7月的内部调查显示,全球主要央行客户2025年以来反而增持了人民币和欧元资产。原因很简单——人民币资产的相关性低。
所谓低相关性,就是中国债券和美债、英债等发达国家债券走势“不太同步”,甚至有时候是负相关。
比如,美债大跌的时候,中债可能反而上涨,这就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完美的对冲工具。
更重要的趋势是——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加速。
这意味着,人民币资产正从“可选项”变成配置必选项,这让外资不得不持续关注中国债券,即便短期有减持动作,长期布局的倾向仍然很强。
资本市场从来不是直线运动,而是一张巨大的“蜘蛛网”。
每一次买与卖,背后都是多维度博弈的结果——利率、汇率、政治风险、流动性、收益预期,都可能作用其中。
2025年这波美债热、中债暂冷,本质上是一场全球资本的再平衡:
而聪明资本的最大特征就是:它从来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所以,外资表面上是买美债、卖中债,实际上是在多元化配置。等条件合适,它随时会重新加大在中国的布局。
如果我们从趋势看,未来两到三年,中国债市可能迎来三大利好:
尽管美国要降息,但中国的利率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有吸引力,尤其是在低风险背景下,这种优势会越来越被国际资金看重。
随着上海、香港债券市场与国际结算体系进一步对接,人民币债券的流动性和可达性会继续提升。
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结构升级、产业转型的趋势明显。这种“慢而稳”的节奏,对于债券投资者反而是福音——收益稳定,风险可控。
表面上看,中美债市此起彼伏,像一场你来我往的比拼;
实际上,这是全球资本在动荡环境下的避险—套利—再布局过程。
资本从来不站队,它只会寻找最优解。
外资减持中债,不是“撤资”,而是换个姿势继续下注。美债的火热,不是美国更好,而是别处更乱。
这场游戏没有永久赢家,也没有永恒输家。只有顺应趋势、读懂逻辑的人,才能在波动中稳稳站住脚。
你觉得未来两年,外资会继续加码中国债市,还是会长期偏向美债?
在利率、汇率与政策的不确定性下,你更看好哪一方的债券市场?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