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果冉多
编辑 | 果冉多
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2025年9月22日,纽约联合国总部。法国总统马克龙站在蓝色讲台前,话音刚落,整个会场一片哗然。法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而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纷纷响应。以色列怒了。美国也坐不住了。以色列威胁将采取报复,美国则称这是一种“奖励哈马斯”的行为。
可这背后,真的只是一次外交事件吗?不,远非如此。这是一段历史的回声,再次响起在世界的耳边。而这一段故事,中国人其实早就见过。
法国不是第一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却是第一个在当前局势下、在联合国这样重要场合,公然站出来的西方大国。从这一天起,巴勒斯坦人的“合法身份”被写进了更多国家的外交笔记。
可是,站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的人,真的等到了希望吗?没有。他们等来的,是以色列更大的愤怒。是美国背后更深的冷漠。是现实中一寸一寸被吞噬的家园。
这一切,不是从今天开始的。也不是从去年哈马斯突袭以色列那一刻开始的。这段恩怨,从几千年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公元135年,罗马帝国把犹太人赶出巴勒斯坦,从此开始了所谓“大流散”。几百年后,阿拉伯人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建起了房子,种起了庄稼,传下了后代。
可到了19世纪末,欧洲的犹太人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在欧洲被歧视,被屠杀,被当作替罪羊。于是,一个叫“犹太复国主义”的想法迅速传播开来。
他们说,我们要回到祖先的土地上,去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于是,一场“回归”就此开始。但回归的方式,不是敲门,不是请求,而是直接走进来,买地,建房,扩张,最后把原住民赶到墙外去。
这一幕,真的太熟了。唐太宗李世民统一北方后,面对突厥残部,选择了安抚。他让温彦博提出“羁縻政策”,把归顺的突厥贵族安置在边疆,给官职,给地位。
结果呢?公元639年,阿史那结社发动叛乱,被平定后,唐朝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可到了682年,突厥贵族骨咄禄又一次起兵,建立了后突厥汗国。这一次,唐朝的边疆再也难以平静。
这和今天的巴勒斯坦是不是有点像?巴勒斯坦人曾在二战期间接纳犹太难民,给饭吃,给地住。结果呢?几年后,犹太人建国,宣布这片地叫以色列。
到了1948年,第一场中东战争爆发,巴勒斯坦人彻底失去了主动权。今天的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只剩下残破不堪的碎片。
有人说,巴勒斯坦人是输在军事上,输在武器上。但更深的原因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被当作“国家”。1947年,联合国提出分治方案,犹太人拿到了55%的土地,而阿拉伯人却只得到了45%。
更讽刺的是,犹太人当时只占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一。这就像是一个家,来了个客人,三分之一的人口,却分走了一半以上的房子。谁能接受?
可当时的巴勒斯坦人没有话语权,没有国家机器。联合国的文件,只不过是一张纸。于是,之后几十年,巴勒斯坦人只能在历史的夹缝中生存。从一个村庄,到一个营地;从一个民族,变成了一个“问题”。
明代马中锡的《中山狼传》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救了狼,狼却要吃他。后来有个老人设局让狼现出原形,才救了人。
在中国历史上,安史之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安禄山,胡人出身,被唐玄宗宠信,封为节度使,掌握兵权。结果一夜之间,举兵反叛,打进长安,逼得玄宗逃亡。
唐朝由此由盛转衰。今天的巴勒斯坦人,是不是也在重走这条路?他们当初的接纳,换来了对方的国家。他们的善意,换来了几十年不断的战争。他们的退让,换来了今天的墙、封锁和轰炸。
有人说,法国是为了人道主义。也有人说,这是马克龙在为欧洲争取地缘话语权。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法国的公开承认,已经是一个巨大的信号。
这个信号代表着,西方世界内部开始分裂。美国一边倒地支持以色列,欧洲却开始转向巴勒斯坦。这背后,是对过去几十年“中东和平进程”的彻底失望。
尤其在2023年10月,哈马斯突袭以色列之后,冲突全面升级。以色列的还击不再克制,加沙变成了废墟,学校、医院、难民营都未能幸免。在这种背景下,法国的选择,更像是一种“最后的道义坚持”。
中国人对“恩将仇报”这四个字,从来不陌生。从唐朝的羁縻政策,到明代的中山狼寓言,再到清朝对外族的反复提防,我们早就明白一个道理,防范,是对善意最基本的保护。
巴勒斯坦人没有防范。他们以为接纳意味着和平,以为共处意味着友好。但现实是,土地被一点点蚕食,身份被一点点消解。
法国的承认只是开头。如果更多国家跟进,巴勒斯坦可能在国际法意义上获得“国家地位”。但这能改变现实吗?
以色列不会退让,美国不会松口。真正的问题,是巴勒斯坦人是否还有力量守住最后的土地,最后的身份,最后的希望。
而这段历史,也给了中国一个警示。我们曾被侵略、被分裂、被欺骗。今天,我们更要明白,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来不得半点妥协。
今天的巴勒斯坦人,也许正经历着中国古代边疆少数民族曾走过的路。他们以为善意能换来尊重,其实换来的是占领。他们以为共处能换来和平,其实换来的是敌意。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主权,没有力量,再多的哀求和呼喊,都只是风中呐喊。而中国,早已在自己的历史书里,把答案写得清清楚楚。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