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亿芯片巨头破产,曾扬言买下台积电,中国芯“遮羞布”被揭开

中国芯片行业这些年风风火火,大家都想着弯道超车,结果一堆项目砸钱进去,却没见多少真本事冒出来。

紫光集团就是个典型例子,本来是清华的校企,起步还算靠谱,可后来在赵伟国手里玩起了大并购,资产一度冲到3000亿级别,高调得不行,还放话说要买下台积电。

结果呢,债务堆成山,2020年直接爆雷,破产重整。这事儿不光暴露了紫光自己的问题,还把中国芯的一些老毛病给扒拉出来了,比如光靠买买买不搞研发,终究是纸上谈兵。

赵伟国这个人,从清华毕业到掌控紫光,本事是有的,但野心太大,搞得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最后落得个死缓的下场。

赵伟国这个人,新疆沙湾县出生,1967年的事儿。那时候新疆那边条件一般,他从小就得帮家里干活,读完中学后,1985年考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本科毕业是1990年,然后继续读硕士,1996年拿学位。毕业后直接进了清华控股的紫光公司,当扫描仪事业部副经理。紫光是1988年清华孵化的企业,主打半导体研发,早年就是国家集成电路的骨干力量。

赵伟国在那干了两年,1998年跳到同方股份,当总经理。同方也是清华系的,1997年上市,他在那负责业务扩展,搞过一些资本运作,比如收购江西无线电厂啥的。

干到2004年,他觉得职位小了,干脆辞职跑回新疆,投身能源和地产,成立了北京健坤投资集团。几年下来,手里攒了数十亿资金,成了个有钱的投资人。

2009年,紫光集团经营出问题,需要混改引民资。他看准机会,用2.8亿就拿下35.29%的股份,后来通过一系列操作,到2013年控股51%,成了紫光的老大。这中间的股权转移,国有资产被低价卖掉,事后看问题不小。

赵伟国上台后,没把精力放研发上,而是玩起了并购游戏。2013年7月,他花17.8亿美元私有化展讯通信,这是手机芯片公司。紧接着2014年1月,9.1亿美元买下锐迪科微电子。2015年5月,又25亿美元拿下惠普的新华三,占51%股份。

从2013到2019年,紫光收购了20多家公司,资产从13亿窜到2978亿,净利润也到17亿。赵伟国自称“饿虎扑食”,出手快狠准。他还怼过联发科,说自己资本雄厚,能一直赔钱耗死对手。

表面上看,紫光成了芯片巨头,身价百亿的赵伟国也风光无限。但这扩张全靠借债,负债从2013年的零头涨到2018年的2300亿,没沉下心攻技术关口,泡沫一戳就破。

并购狂潮背后的债务堆积

2015年后,赵伟国把目光转海外,想通过买买买快速赶超。结果到处碰壁。先是想38亿美元买台湾力成科技25%股份,被台湾当局以安全为由挡了。

接着230亿美元要约美光科技,美国政府说威胁国家安全,直接否了。240亿美元瞄准西部数据15%股权,又被叫停。台湾那边,他还想收购矽品精密、南茂科技啥的,全被拒。赵伟国不死心,公开喊话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问多少钱能卖台积电。

2015年在台湾考察时,他说要买下台积电,合并联发科,这话一出,郭台铭都看不下去,骂他投机倒把。赵伟国还说台湾半导体不开放大陆是死路一条。

这些豪言壮语听着牛,但实际啥也没买到,美国和台湾的审查越来越严。紫光就这么在并购路上折腾,资金链越拉越紧。

2020年11月,第一笔债券违约,负债规模已经2029亿,公司现金流断裂。2021年7月9日债权人徽商银行申请破产重整,7月16日北京一中院受理。重整过程中,管理人进驻,清点资产,2021年12月选定智路建广联合体当战略投资人。

2022年7月11日,股权交割完成,原股东清华控股和健坤投资全退场,新控股公司北京智广芯成立。长江存储也剥离出去,由湖北科投接手。紫光就这样从国有控股变成无实际控制人,重整后聚焦主业,避免了盲目扩张。

2022年7月中旬,他被从北京家中带走调查。2023年3月2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他涉嫌职务犯罪。检察机关查了半年,2023年9月移交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指控他2014到2021年任职期内,与特定关系人合谋,非法占有国有资产4.7亿,通过关联交易让亲友非法牟利,直接损失8.9亿,总涉案超14亿。赵伟国把国有企业当私人地盘,违规把盈利业务给亲友,还以高价从亲友公司买资产,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2025年5月14日,一审宣判:贪污罪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全部财产;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五年徒刑,罚金一千万元;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并罚。

法院说赵伟国贪污数额特别巨大,国家利益遭特别重大损失,已追缴全部赃款赃物。他当庭认罪,但这判决基本定了他后半生的牢狱生涯。

紫光重整后的现实调整

重整三年,到2025年7月,紫光集团现状怎么样?新团队上台后,连续三年营收超千亿,累计专利申请量涨25%,达到3万多项,两次拿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旗下新华三、紫光展锐这些子公司稳住阵脚,产品线从云网安到芯片存储,慢慢恢复元气。智路建广背景是产业基金,注重技术整合,没再搞赵伟国那套疯狂并购。

长江存储独立后,也在NAND闪存上发力,国家大基金继续支持。但说实话,紫光这事儿给中国芯片业敲了警钟。以前总想靠国家砸钱、并购捷径超车,结果技术瓶颈没破,债务风险一大堆。

任正非早说过,芯片光砸钱不行,得砸科学家,在基础学科上踏实突破。紫光就是反面教材,赵伟国高调并购,表面风光,实际没掌握核心技术,海外一卡脖子就露馅。

中国芯的“遮羞布”被揭开后,大家开始反思,别总指望买别人现成的东西,得自己搞研发。像华为那样,积累人才和技术储备,才是长久之道。

现在紫光在重生,但行业整体还得警惕类似坑,别让国有资产再这么流失。赵伟国案子判了,警示那些把公家钱当自家钱的家伙,国家绝不手软。芯片路还长,中国得一步步来,别急功近利。

中国半导体要想站稳脚跟,得摒弃投机心态,多投研发,培养人才。2025年了,行业在调整,但核心技术自主化还任重道远。希望紫光重整能成转折点,别再重蹈覆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科技   遮羞布   巨头   芯片   紫光   清华   台湾   美元   国家   北京   亲友   中国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