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参半的传奇:武则天波澜壮阔的一生与功过评说

从感业寺尼姑到万国来朝的女皇,她的一生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千年来,人们对她的评价冰火两重天,有人赞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有人斥其“牝鸡司晨,嗜杀成性”。

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究竟是缔造盛世的推手,还是践踏纲常的独裁者?

武则天十四岁时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然而因其性格刚强坚毅,并不受宠,历经12年仍未晋升。

唐高宗登基后,她借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之机从感业寺回宫,逐步登上皇后之位。

随着李治患风疾,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

不久后,她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这不仅是个人野心的胜利,更是对魏晋以来士族门阀制度的公开挑战。

在初期,武则天将农业视为治国根本,大力推行农业,粮食亩产较贞观年间增长五分之一。

最直观的变化是人口爆炸,从永徽三年的380万户直接增至615万户,远超同时期欧洲国家。

同时,她推行均田制,严厉打击贵族兼并土地,规定将无主荒地分配给流民。

粮食储备甚至达到可以供全国吃三年的程度,令人惊叹。

在门阀垄断官场的初唐,武则天成为科举制度的破局者,她首创殿试,亲自召见考生,当面考核。

同时增设武举选拔军事人才,例如19岁的张仲坚通过武举成为游击将军,其父只是长安小吏,这种草根逆袭在之前几乎不可能。

武则天最为雷霆的手段是对门阀的打击。

她重用酷吏诛杀长孙无忌等关陇集团核心人物,将五姓七望的特权压缩至谷底,同时大量提拔寒门士子。

狄仁杰从并州法曹升至宰相,姚崇从濮州司仓参军成为中枢重臣,就连写《讨武曌檄》痛骂她的骆宾王,她都十分惋惜。

这种“英雄不问出处”的用人观,为开元盛世储备了大批人才。

虽然武则天的功劳巨大,但过错也不小。

后期边疆策略失误明显,为巩固权力,她诛杀程务挺、王方翼等名将,导致边防松弛。

这就导致契丹李尽忠叛乱,唐军惨败,不得不借突厥兵平叛,埋下引狼入室的隐患。

为震慑反对者,武则天推行告密制度。

在朝堂设立检举箱,任何人都可告密,属实者赐五品官,不实者免罪。

这导致四方告密者蜂起,人心惶惶。

同时,她借口越王李贞叛乱,诛杀李唐子孙70余人,连亲儿子都未能幸免,李显、李旦被软禁多年。

就连孙子李重润、孙女李仙蕙也没放过。

到了晚年,武则天开始迷恋玄学与享乐,她耗费巨资助建洛阳明堂。

更荒唐的是建造天堂,供奉巨型佛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同时,武则天还豢养很多男宠,遭人诟病。

她也开了女性掌权的先例,此后韦后、太平公主等纷纷效仿,儒家“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伦理被打破,唐朝中期政变频繁。

宋明时期强化对女性的禁锢,某种程度上是对武则天时代的触底反弹。

武则天的功过,如她的无字碑般任人评说。

她用酷吏之刀切开门阀垄断,用科举之尺丈量人才,却也因权力迷恋导致制度扭曲。

她的最大贡献,在于证明了女性也能治理庞大帝国,打破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千年铁律。

而其中最大过失,则是为巩固权力不择手段,让酷吏政治与个人崇拜腐蚀了官僚体系。

705年,武则天在政变中退位,主动回归皇后身份。

那幅《武后行从图》中,她头戴凤冠,身着衮服,在一群男臣的簇拥下昂首前行。

那倔强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中。

参考资料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刘昫撰,中华书局,1975年

《资治通鉴·唐纪》,司马光撰,中华书局,1956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士子   贞观   武举   酷吏   门阀   中华书局   功过   褒贬   波澜壮阔   科举   叛乱   皇后   制度   传奇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