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智能穿戴圈出了个大新闻,芬兰公司Oura刚完成E轮融资,规模8.75亿美元,估值直接冲到109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得有777亿。
去年11月它D轮融资时估值才50亿,这才不到一年就翻了一倍多。
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卖的不是热门的智能手表或眼镜,而是一枚才4到6克重、戒面宽度不足1厘米的智能戒指谁能想到,这个曾经冷门的小品类,现在能在可穿戴市场掀起新浪潮?
Oura这公司2013年在芬兰奥卢成立,一开始不叫Oura,叫Jouzen,是芬兰语“天鹅”的意思,后来上市前才改的名。
创始团队有三个人,分别是PetteriLahtela、KariKivelä和MarkkuKoskela,他们之前都在奥卢的技术公司待过,像Polar和诺基亚,在产品、工程和研发上经验特别足。
他们当初做这个戒指,就是觉得市面上没什么能精准衡量睡眠和身体恢复的工具,想填补这个空白,搞出一款又准、又舒服、还能给用户实用建议的设备。
联合创始人PetteriLahtela就说过,之前没简单便捷的方法,能让人知道身体应对日常挑战后恢复得怎么样,这就是他们创建Oura的原因。
初创公司的日子都不好过,Oura也一样。
早期没用户没数据,员工就拿自己的健康数据测试产品功能。
现金流更是大问题,工资有时候能拖好几个月,员工只能靠刷个人信用卡过日子。
但即便这样,每个人每天都来上班,就因为想把OuraRing推向世界。
融资方面也不顺,2013年成立后,直到2015年底才拿到第一笔230万美元的融资,这前两年算是熬过来了。
2015年是Oura的关键年,经过两年研发,第一代OuraRing(Gen1)发布,主要是为了验证市场概念。
同年8月,他们在Kickstarter上发起众筹,本来没抱太大期望,结果仅用15个小时就达到了10万美元的目标。
众筹总共持续37天,最后筹到65万美元,远超预期。
本来想这众筹能打开点知名度就行,没成想还有个意外之喜斯坦福研究所从Kickstarter买了两枚戒指,研究后发现OuraRing是测量睡眠质量和睡眠阶段最精准的可穿戴设备。
2017年3月这研究对外发表,Oura一下就获得了更多正面关注。
趁热打铁,2017年11月,第二代OuraRing(Gen2)在芬兰Slush科技大会首次亮相,2018年正式量产发售,销量一下就冲到了近10000枚。
2018年这一年,Oura的员工也涨到了约50人,业务拓展到美国,还建立了更正式的管理团队。
懂市场营销、销售和产品开发的专业人员加入后,Oura的全球影响力慢慢起来了。
到2019年8月,超过100个国家的消费者买了超过10万枚Gen2智能戒指。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这对Oura来说反倒成了机遇它的戒指有体温监测功能,能用于新冠早期筛查,销量一下就爆发了。
这增长直接推动了融资进程,2021年5月,Oura顺利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正式进入发展巅峰期。
因为戒指的准确度和使用体验都好,美国不少运动联盟的运动员都喜欢用,像NBA、UFC和NASCAR,马斯克、扎克伯格还有英国哈里王子这些名人也成了它的用户。
2020年后,Oura还开始拓展企业客户,推出了首款企业产品“健康风险管理”,客户包括医院系统、银行、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还有NBA、WNBA和阿斯顿・马丁红牛车队这些体育联盟和球队。
根据公司数据,自2015年以来,OuraRing已经售出550万件,光去年就卖了300万件,营收达到5亿美元,预计2025年能涨到10亿美元。
399欧元戒指+月费5.99欧,Oura这生意经咋玩的?
Oura能走到今天,产品本身硬气是基础,商业模式也很有一套。
现在市面上很多AI硬件产品,AI功能都只是锦上添花,Oura也一样,它的核心还是硬件够好。
去年发布的OuraRing4是最新款,除了内置传感器能持续准确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数据,还升级了专属的SmartSensing技术这是个算法和传感器协同工作的完整技术平台。
SmartSensing最核心的升级是增强了信号通路,上一代Gen3只有8个信号通路,OuraRing4直接增加到18个。
这意味着戒指能从更多角度捕捉信号,还能自动选择质量最好的信号路径,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都有保障。
软件方面,Oura去年发布了AI驱动的OuraAdvisor,主要是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洞察,帮用户达成健康目标。
具体来说,OuraAdvisor能深度解读硬件收集的健康数据,分析这些数据的长期趋势和模式,还会主动提醒用户,做关联分析。
现在的Oura产品,早不是当初只专注睡眠监测的设备了,已经成了集心率、血氧、体温、压力、经期预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AI原生健康平台。
更关键的是,今年初Oura拿到了美国FDA的“医疗设备认证”,这可不是随便拿的,意味着它的数据和分析达到了医疗级别,公司的天花板一下就拉高了。
为了构建更完善的医疗生态,Oura还收购了数据分析公司Veri和SpartaScience,跟连续血糖监测巨头德康(Dexcom)达成战略合作,一起开发糖尿病慢病管理解决方案。
能拿到FDA认证,再加上这些医疗领域的布局,Oura跟其他消费级智能穿戴设备比,优势一下子就拉开了。
商业模式上,Oura开创了“硬件销售+订阅服务”的模式。
戒指本身售价约399欧元,不算便宜,但想完全使用APP的功能,还得交每月5.99欧元的订阅费。
目前Oura约20%的收入来自订阅,这个比例不算低了。
它的机构客户里,美国国防部算是最大的,已经给军事人员分发了数万件戒指用于追踪疲劳程度,不过CEO也强调,这份合同只占全球收入的一小部分,不用过度解读。
NASA也是它的客户,戒指能帮宇航员在太空这种极端环境下监测健康,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它的可靠性。
这次E轮融资的钱,Oura也有明确用途,主要分三块:一是研发“无创血糖趋势监测”,这要是能成,对需要监测血糖的人群来说是个大福利;
二是招聘更多医疗数据科学家,训练“针对特定人群的健康模型”,比如“老年人健康监测模型”“孕妇健康管理模型”,这样产品能覆盖更多需求。
三是重点布局亚洲市场,包括中国、日本和印度,这算是Oura接下来的重要方向了。
很多人会问,苹果、三星这些大厂在智能穿戴领域实力这么强,为啥不追着Oura做智能戒指?CEO黑尔给出了很肯定的答案:“他们很难做到,因为我们拥有近150亿小时的数据护城河。
”这话不是吹牛,可穿戴设备这行,数据积累太重要了数据越多,算法越精准,用户体验就越好,新进入者想赶上这个数据量,不知道要花多少年。
Oura能有今天的“数据护城河”,也是一步步积累来的,从早期员工自测试,到众筹用户,再到后来的全球消费者和机构客户,每一步都在积累数据。
而且它的数据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经过筛选和分析的,尤其是拿到FDA认证后,数据的医疗价值也体现出来了,这不是随便收集点数据就能比的。
当然,Oura也不是没有挑战。
接下来布局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就没那么容易。
中国的智能穿戴市场里,华为、小米这些本土品牌已经有很高的市占率,用户也习惯了高性价比的产品,Oura的399欧元定价加上订阅费,能不能被中国用户接受,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Oura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医疗级的认证、独特的戒指形态,要是能做好本土化适配,说不定能找到突破口。
回顾Oura的发展,从2013年三个芬兰工程师想让人“睡个好觉”,到现在成为百亿估值的独角兽,确实不容易。
它的故事也给当下AI硬件创业者带来了一个重要启示:好的硬件基础永远是最前面的“1”,只有“1”存在了,像是大IP、情绪价值、AI赋能这些“0”,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
现在很多AI硬件产品,光顾着堆AI功能,却忽略了硬件本身的体验,最后只能是“空中楼阁”,用户不买账也正常。
Oura的下一章,就要看它在无创血糖监测、特定人群健康模型和亚洲市场这几块能不能做好。
故事的开头是“让人睡个好觉”,接下来或许要看整个人类能否在数据与身体的交界处“睡得安稳”毕竟数据越多,隐私保护的问题也越突出,这也是Oura需要面对的。
但不管怎么说,Oura已经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哪怕是智能穿戴这样竞争激烈的行业,找对细分赛道,把产品做扎实,积累自己的核心优势,小公司也能成长为巨头。
这种踏实做产品的思路,不管在哪个行业,应该都不会错。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