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近期,北方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李洋教授牵头研制的隧道多工况全景检测机器人系统成功部署于北京东六环隧道,为这一重点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科技服务社会的又一典范。
北京市重点工程“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关键一环,对于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此次改造工程建成的隧道是目前北京市埋深最大的地下隧道、华北地区最长的城市隧道,也是我国国内最长的盾构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面临高温、密闭空间等多重挑战,传统检测手段难以满足全天候监测需求。在此背景下,李洋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隧道多工况全景检测机器人系统成功破解了成像基准缺失、多径干扰等技术难题。为隧道灾害应急处理提供了精准决策支持,显著提升了特大城市地下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运维水平。
东六环隧道北洞口实景图
作为项目核心研发人员,李洋教授长期深耕智能感知领域,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发表多篇SCI论文,还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多年来,他专注于机器学习、传感器定位与构图等领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技术储备。
在李洋团队背后,更有一支长期奋战在国家安全监测一线的硬核力量——北方工业大学雷达成像安全监测技术团队。这支实力强劲、成果卓越的科研队伍,汇聚了全国优秀教师、青年北京学者、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等众多一流人才。他们秉持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将育人与科研紧密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在科研工作上,团队始终紧盯国家重大需求,近二十年来深耕不辍。针对滑坡监测预警这一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领域,团队长期开展技术研究,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滑坡监测预警雷达产品样机,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在此基础上,团队不断创新,又研制出国内外首套大视场直线扫描滑坡监测预警雷达,并形成了系列化产品,推动其应用从露天矿山拓展到国土、应急等多个行业。
这些雷达装备广泛应用于矿山、国土等边坡滑坡监测预警工作,在深圳光明、浙江丽水、四川汉源等30余次重大滑坡抢险救援应急监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赢得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赞誉,也受到了央视、新华社等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2020年8月所研制雷达监测设备 在四川汉源进行滑坡抢险救援监测
所研制雷达监测设备用于北京新首钢大桥形变监测
此外,团队在其他领域也成绩斐然。面向海量遥感数据处理难题,研发的遥感信息智能处理系统,在防灾减灾和应急搜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制的地铁客流精准感知及预警系统,应用于北京、苏州等数十座地铁车站,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感知准确度和复杂场景适应性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团队研发的毫米波人体安检技术,更是开创性地实现非接触式危险品检测,在保障隐私的同时守护公共安全。
毫米波人体携带危险物技术示例图
北方工业大学凭借这些前沿技术成果,在交通、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安全运营等多个民生关键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助力北京东六环的改造升级,到守护矿山、国土安全,再到保障城市地铁平稳运行,北方工业大学正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就社会发展的崭新画卷。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北方工业大学招生办”
素材来源:北方工业大学官网/官微、国资京京官微等
#北京##北方工业大学##隧道##计算机##人工智能#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