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人王进喜到英烈陈建军
再到海外拓疆的无名英雄
一代代石油先烈以热血铸丰碑
让 “我为祖国献石油” 的誓言
跨越时空、始终传扬
让我们一起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他们未竟的能源报国事业
正由我们用坚守与创新续写
愿英雄精神如火炬长明
照亮能源强国的新征程
王进喜
1923年10月8日
出生于甘肃玉门的一个贫苦家庭
祖国的苦难与需要,定义了他的一生
玉门解放后
他怀揣一腔赤诚
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这气壮山河的誓言
他用尽一生去实践
人拉肩扛运钻机、奋不顾身压井喷
破冰端水保开钻……
在茫茫荒原上
带领1205钻井队
仅用5天零4个小时
打成了来大庆的第一口井
1970年11月15日
王进喜逝世,享年47岁
他何止少活了20年
铁人——这个用生命践行誓言的名字
为我们留下的,除了工业的血脉
更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
杨拯陆
出生于1936年3月12日
1955年从西北大学石油地质系毕业后
自愿到新疆工作
是新中国第一批地质专业大学生
1958年9月25日
杨拯陆在新疆中蒙边界的三塘湖盆地
率队进行石油地质勘探时
遇寒流袭击
壮烈牺牲
人们找到她的遗体时
发现她俯卧在一道
冰封雪盖的斜坡上
两臂前伸
十指深深地插在泥土里
在她的怀里
揣着一张新绘的地质图
她的生命却永远停留在了22岁
陈建军生前在青西油田定井位。
1963年4月
陈建军出生在玉门油田
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党的号召
毅然回到家乡,扎根玉门油田
他曾任玉门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在他的参与和推动下
相继开发了酒东油田和青西油田
挺进潮水、雅布赖盆地
让玉门油田重现光芒
他用35年的坚守和奉献
兑现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
2019年5月,因病逝世
带着对“石油摇篮”无尽的牵挂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6岁
后被追授“央企楷模”
“铁人式的好干部”等荣誉称号
他的一生,是石油报国的赤子一生
2008年10月18日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苏丹项目
所属的华北油田工程建设公司
9名人员
在苏丹西南部油田现场执行施工任务时
遭遇不明身份武装分子绑架
最终5人遇害,4人获救
同年11月5日
5名中国石油员工骨灰和
4名获救人员由专机接运回国
冷湖公墓纪念碑。 张旭 摄
位于柴达木盆地冷湖的
青海油田冷湖四号公墓
长眠着400多名曾为
青海油田建设献出生命的英烈忠魂
纪念碑身后便是400多个墓碑
冷湖建设者墓园。 张旭 摄
每一块墓碑
都凝结着一种情愫
包含着青海石油人对柴达木盆地
矢志不渝的忠贞之情
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
用青春、鲜血和生命
铸就了柴达木石油精神
2011年6月17日,戴健的姐姐,代表全家来看望妹妹。 任国梁 摄
1958年8月18日
时任塔里木地质勘探大队113地质队
队长的戴健和队员李越人
在依奇克里克工区进行地质勘察时
遭遇山洪壮烈牺牲
与他们同时遇难的还有
李乃君、杨秀龙和周正途
他们是新中国培养出的
第一批地质工作者
当年9月
塔里木矿务局党委授予
戴健等人“革命烈士”称号
命名戴健、李越人牺牲的山沟为“健人沟”
先烈的丰碑,屹立于能源征途;
我们的脚步,奋进在誓言路上。
以坚守,致敬历史;
以奋斗,开创未来。
来源:中国石油报
组稿/编辑:姚婕娜
海报:栾奕
素材:中国石油报相关内容、玉门油田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