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来了,经济学还在》
——从“失业焦虑”到“智力保障”,人工智能时代经济学的底层逻辑依然有效
你以为AI只会抢走你的工作?其实它正默默学习经济学,准备来管你的钱包。
从写诗、炒股到黑灯工厂,AI几乎无所不能。但它带来的第一个“副作用”,依然是老问题——失业。有人预言未来1%的人操控AI,99%的人靠“国民基本收入”吃饭。听上去像科幻片,实则是经济学的新考题。
回顾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砸饭碗”又“送金碗”。从珍妮纺织机到智能机器人,机器摧毁的岗位,往往孕育出更多新职业。工作时间变短、服务业扩张、生活更好,这正是技术进步的红利。中国如今的数字化浪潮,也正以制度创新与教育升级,稳稳化解这场“AI焦虑”。
真正的挑战,不是AI算得多准,而是人类该怎么“算计”自己。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利益冲突——这些经济学的“老三样”,连AI都躲不过。即使未来由AI来管经济,它也得先学会经济学的底层逻辑:理解人性、平衡效率、公平分配。
所以,别急着失业,也别急着退休经济学。AI或许能取代经济学家,但永远取代不了经济学。
(唐加文,笔名金观平;本文成稿后,经AI审阅校对)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