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贵州发布了一个消息,就是要在罗甸、望谟、兴义等纬度较低,温度比较高的地区试验种植咖啡。消息传出后,大量的云南人对贵州种植咖啡的事情进行了嘲讽,说贵州不切实际,说工作东施效颦,说贵州夜郎自大。我就来分析一下,贵州种植咖啡,是不是该被嘲笑呢?
首先,需要知道贵州试种咖啡的原因。根据统计,贵阳是咖啡消费量很大的城市。贵阳有3000多家咖啡店,是中国咖啡店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2025世界咖啡冲煮大赛在印尼举办,贵阳选手彭近洋勇夺桂冠。因此,贵阳被视为“咖啡之城”。但是网友调侃,贵阳是不产咖啡豆的咖啡城。
由于贵州的咖啡消费量很大,市场比较大,所以就想着能不能发展一下咖啡种植的产业,争取自己种咖啡,自己卖咖啡。我觉得,这倒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经济思维,那为什么云南人要冷嘲热讽呢?
主要原因是和云南的产业发生了冲突。云南是中国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咖啡产量占据了全国的90%。如果贵州咖啡培育成功,势必会推广到全国,对云南咖啡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此外,贵州的气候偏冷,目前来说不适合咖啡种植,因此才被云南嘲讽。
但我认为,贵州种植咖啡的尝试是值得鼓励的。在2001年,贵州开始从海南引进火龙果,进行培育和试种,当时媒体不发达,因此没有传播开来,因此没有遭到什么讽刺。到2007年,贵州火龙果试验种植成功,于是很快在罗甸、关岭、望谟等县推广。目前,贵州火龙果市场基本被罗甸火龙果占据,贵州火龙果试种取得了成功。此外,贵州除了试验过火龙果之外,还在望谟等地区试验,研究芒果的育种、栽培和推广研究。
贵州的南部的罗甸、望谟、兴义等地,纬度比较低、温度比较高,是能够种植一些热带水果的,火龙果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而咖啡作为热带产品,在亚热带的生长必然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试种肯定也有难度。
贵州历史上也有种植咖啡的一些案例。2012年,望谟县种植了20亩咖啡,因为销路不畅,没有继续种植;2018年,兴义北盘江镇种植200亩咖啡,因为公司矛盾问题而停止种植。
产品的推广,必然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的。比如水稻,最初只能在热带和亚热带种植,但是经过人们的不断培育,选种,最终出现了可以在华北、东北种植的水稻。历史上,人类已经将许多种原本只适合在热带种植的作物推广到了温带地区,有些原本只适合在温带种植的作物也被推广到了热带,这种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咖啡,原产于非洲。欧洲人发现之后,将之推广到了美洲、东南亚等地。目前咖啡的确是喜热的经济作物,但是经过技术培育,咖啡推广到温带也并非没有可能。日本就通过杂交育种等技术,成功培育出了可以在零下5度天气存活的咖啡植株。而云南的咖啡,也是1904年一个法国人在这里试种后成功的。云南的电影《一点就到家》讲述当地种咖啡,遭到老人反对,最终还是冲突旧思想,将普洱咖啡推向世界的故事。不能同样的故事,在自己身上就是励志,在别人身上就是嘲讽。
咖啡的市场还是非常大,是世界三大基础饮料来源之一。如果哪一个国家能够成功培育出可以在温带生长的咖啡,那么就能够迅速抢占市场,对世界的咖啡产业造成很大的冲击。而中国大部分地区是温带的,如果有适合温带种植的咖啡,那自然对中国咖啡产业的兴起很有利。
而贵州,敢于去培育新的品种,那本身就代表有一定的开拓精神。一旦贵州成功了,那么贵州培育温带咖啡的事情,就会被写入经济历史。就算贵州培育失败了,那也会留下一些试验数据,为后来的继续培育提供数据支持。退一万步说,贵州敢于培育新品种的精神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不是去冷嘲热讽。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