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泰国政坛很热闹,他信的女儿刚下台,新上台的总理也急急忙忙地宣称自己祖上也有华人血统。这在泰国政界是司空见惯的操作,就连泰国王室也有华人名字,也喜欢和华人联姻。这种现象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郑信时代。
郑信是有华人血统的著名君主,是泰国军人的偶像,他的崛起,和华人华商密不可分。泰国是传统的东南亚曼陀罗国家,华人和华商就是泰国王室维系统治的关键。曼陀罗国家政体是南亚和东南亚(东南亚基本上都是,只有越南是破坏队形的存在)国家主流的政体,就是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国家和王室,通过武力、联姻等手段,控制周边一群小国,形成了一个国家联合体。
曼陀罗政体的疆界并不明显,通常是某某花开的地方,就是它的领土。君主对地方的控制力也很差,地方上有势力强横的贵族甚至王室。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的摩羯陀国,它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时代,号称有九十万大军;在它衰落的时代,几万人马都凑不出来。它强盛时,击败过众多国度,它的君主也只是让这些国度的君主当小弟,没有彻底降服被征服的国家。
这不是阿育王们心善,而是热带季风气候不允许。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战争可以在旱季打响、结束;胜利者的军队却无法在雨季开拔到被征服的土地上,雨季也会造成帝国道路和物资中断。这是佛陀都无奈的事情,因此东南亚和南亚的君主真就客串不了秦始皇。
这一状况在大航海时代得到了改善,外来的商人有水运优势,也有外来的资金、货物渠道,可以利用物资交换的方式,帮助泰国君主获取税款和物资。泰国的大城王朝因此就借助商人的力量,进行统治。日本商人(鹿皮贸易,这是东南亚当时一个很大的买卖,泰国每年向日本出口15万张鹿皮)、华商、西洋商人(穷得只剩下金银)、印度(香料贸易)甚至波斯商人,都在泰国展开了激烈竞争。经过激烈的竞争,华人笑到了最后。
泰国王室、贵族和平民也和这些商人群体进行联姻,(“缴纳人头税即可经商”“与王室成员通婚”),收养他们的子嗣。这种联姻最著名的代表就是郑信和拉玛一世,郑信的母亲是暹罗女子,养父是大城王朝的财政大臣拍耶节悉;拉玛一世的父亲是泰国贵族官吏,母亲是华人后裔。
泰国贵族采取这种政策原因很简单,华人控制了泰国最大宗的稻米出口生意。拉玛一世的王朝建立后,统计过财政收入,发现自家六成左右的财政收入来自大米出口。泰国王室让各地的农民把大米卖给华商,华商再把十万石左右的大米出口到了潮州、福建甚至印尼(荷兰东印度公司需要大米),一来一回就赚取了三四倍的差价。
因为有了华人的商业网络,泰国王室愣是用占全国百分之五的大米份额,获取了超过一半的财政收入。华人还在大米贸易的基础上,承包了赌博等特许经营买卖,是泰国王室的财神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郑信的老爹郑镛)。
缅甸入侵,灭掉大城王朝后,“除掠夺物外毁坏一切”,整个泰国灌溉系统崩溃、稻田荒芜,全民都在挨饿。郑信乘机起兵,他利用几百名潮汕老乡组成的近卫军,击败了各地华人、华商势力,通过华人商业网络,从越南进口了十万石左右的稻米,成了很多暹罗人眼中的大救星。华商手中还有硝石资源,这也是华人自古以来的大买卖。早在嘉靖年间,王直就通过泰国的华人购买硝石,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的军队从泰国华商那里购买了上万斤硝石,郑成功的军队也从泰国华商那里购买火药原料。
泰国华人手里有大米,有硝石,就有了郑信组建军队的物质基础。他的军事才能又远超拉玛一世等人,因此建立了自己的王朝。郑信死后,拉玛一世也需要华人的商业网络,也强调自己的华人渊源。拉玛一世为了中国的商业往来,甚至愿意给童年伙伴郑信当便宜儿子,要换取乾隆皇帝的外贸许可。拉玛一世的后人也有和华人联姻的传统,华人血统在泰国贵族也非常吃香。
赚钱吗,生意,不寒酸,泰国贵族、军政要人需要华人、华商。他们也有和华人联姻的传统,因此泰国上层出现众多有华人血统的大佬,那是一点都不奇怪。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