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31岁陈梦竟以这种方式,再次刷新大众对她的“固有认知”

文|紫薯丸子

编辑|洲洲影视娱评


5岁在乒乓球球台上挥拍,13岁进入国家队北漂;

27岁顶着“大龄选手”的质疑登顶东京,31岁带着母亲走向综艺镜头。

从乒乓球台到综艺荧幕,31岁的陈梦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打破了大众对运动员的“刻板印象”。

01、双面人生

在巴黎奥运会卫冕女单冠军后,陈梦的职业生涯陷入微妙转折。

去年的12月27日,她与马龙、樊振东等人正式宣布退出世界排名。

这个决定背后,是31岁运动员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体能下降、伤病困扰,以及国乒新生代如孙颖莎、王曼昱的强势崛起,再加上频繁的商业比赛,让她不得不停下脚步。

而就在外界猜测她将彻底退役时,陈梦却选择了一条意想不到的道路。

带着母亲参加综艺《是女儿是妈妈2》。

在多数人眼中,陈梦是“大魔王”般的存在。

她是东京、巴黎两届奥运单打卫冕冠军,斩获19枚国际金牌。

与孙颖莎之间的 “莎梦对决” 更是成为乒坛经典之战。

当她脱下战袍,走下赛场时,却宛如一个 “生活小白”,甚至连自行车都不会骑。

今年3月,有网友在云南菜市场偶遇陈梦。

视频中,她推着自行车与黄圣依买菜,因不会骑车被对方现场教学。

她那笨拙的模样,与赛场上霸气十足的 “大魔王” 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引得网友直呼“反差萌”。

事实上,陈梦15岁便进入国家队,常年封闭训练,连春节都难得回家,见爸妈的时间比见教练都少。

她曾在采访中坦言:“普通女孩的青春是逛街、恋爱,而我的青春只有乒乓球台。”

这种青春时光的 “缺失”,在综艺节目中被进一步放大,让观众看到了冠军荣耀背后的付出与牺牲。

02、母女温情

节目中最动人的反差,藏在陈梦与母亲逄敏的互动里。

陈梦妈妈透露,女儿连洗衣机都不会用,甚至分不清葱和蒜苗。

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让观众看到了冠军光环下的真实。

一个被竞技体育“偷走”平凡生活的女孩,正努力补上人生必修课。

节目中最具争议的,是陈梦与母亲的相处模式。

9岁那年,她因母亲逄敏的“虎妈式教育”直接发问:“你真是我亲妈吗?”

04年,陈梦成为山东省乒乓球队最年轻队员,独自赴济南训练。

母亲每周从青岛到济南跨越300公里探望,却从不安慰失利后的女儿。

每当陈梦和她诉苦时,妈妈的回答却是:“教练打哪儿,我就再打一遍”。

在这之后,陈梦再也没有向妈妈说过一句不想打了。

有一次比赛失利,陈梦委屈落泪,母亲却冷脸呵斥,要求她一遍又一遍地努力训练。

这种近乎残酷的严厉,让年幼的她觉得“姨妈们更温柔”。

但母亲默默扛下所有艰辛,每周拎着几十斤海鲜奔波,高铁票攒成厚厚一沓,却从不诉苦。

逄敏既是“虎妈”,又是默默付出的“后勤部长”。

网友感慨:“妈妈的爱像青岛的海风,刺骨却孕育了珍珠。”

如今回看,陈梦终于读懂母亲的良苦用心。

陈梦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和母亲一起看演唱会的场景,妈妈满眼都是疼爱。

如果说赛场上的陈梦是“打不穿的山”,综艺里的她则是“接地气的邻家姐姐”。

节目中,她带着妈妈逛菜市场,两人在玩笑中整理行李,慈父严母的形象让整个家庭氛围温馨十足。

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片段,让观众感受到了她真实亲切的一面。

更令人意外的是她的“宠粉”属性。

演唱会现场,她特意佩戴粉丝送的小挂件;

公益活动里,她自掏腰包为山区孩子捐赠球拍。

可人红是非多,这样一位优秀的运动员,多年来却一直遭受着网暴的困扰。

03、遭遇网暴

陈梦的网暴经历始于2021年东京奥运会。

当时她在女单夺冠后激动地表示“我的时代到来了”。

这句本为夺冠瞬间情绪释放的肺腑之言,却成为部分网友攻击的靶心。

尽管她的夺冠实力毋庸置疑。

职业生涯19枚国际金牌、两届奥运单打卫冕冠军。

但部分网友认为她“高调”“不谦虚”,甚至嘲讽其夺冠是“靠运气”。

此后,类似攻击在巴黎奥运周期内持续发酵,尤其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卫冕后,网络暴力达到顶峰。

甚至有人恶意攻击其家庭背景、消费习惯等私生活领域。

网友的恶意评论从竞技表现蔓延至人身攻击。

例如“最没影响力的冠军”“脸皮比长城还厚”等侮辱性言论充斥社交平台。

陈梦坦言,长期网暴让她一度陷入自我否定,“站在赛场上都会感到害怕”。

最严重时,她不得不卸载所有社交软件,仅保留聊天软件,以隔绝负面信息。

当时,陈梦的 “富婆” 标签一度引发热议。

她训练用的水杯价值千元,私服外套超4万元,父亲座驾更是千万级迈巴赫,有人嘲讽道:“冠军也逃不过虚荣心!”

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她的“奢侈”背后另有隐情。

原来,陈梦出身体育世家,母亲是退伍军人,表哥黄晓明在娱乐圈也颇具地位。

她的日常穿搭和消费多来自家庭支持与商业代言。

再加上她这次参加综艺的决定,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指责她:

“功利性太强,拿了奥运冠军就不打了,作为运动员最可贵的是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而不是把奥运冠军作为终极目标。”

陈梦加盟综艺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职业规划。

自巴黎奥运会后,她缺席所有国际赛事,仅参加 “老瓦杯” 等表演赛。

这种 “半退役” 状态,被外界解读为转型信号。

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曾公开表示,坚决抵制运动员过度娱乐化。

就像这次综艺一样,陈梦并未放弃乒乓球,而是想通过综艺传递运动精神。

结语

从“奥运冠军”到“综艺新人”,陈梦的每一次“破圈”都在打破外界固有认知。

有人质疑她“不务正业”,但翻开她的人生履历:

5岁站上乒乓球球台,27岁终成奥运冠军,31岁勇敢跨界,哪一步不是拼尽全力?

部分参考资料:

腾讯|陈梦登顶女乒世界第一.2018

搜狐|走近陈梦:不靠表哥黄晓明 最渴望将来奥运夺金.2012

网易体育|幼年陈梦大年三十初一都得练球 练1年球夺青岛冠军.2021

界面新闻|中国乒乓球协会回应马龙樊振东陈梦退出世界排名.202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体育   大众   认知   没想到   方式   母亲   综艺   巴黎   冠军   球台   妈妈   网友   运动员   东京   乒乓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