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风光一时的恒大集团被爆出负债高达2.4万亿元,负债率更是超过130%,如此庞大的数字迅速引起社会轰动。
许家印,这位曾经白手起家成长为房地产巨擘的商业传奇,摇身一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老赖。有人说,许家印的人生随着恒大的发展渐渐成了一个“真实的谎言”,这又从何说起呢?
“真实的谎言”——恒大财务造假事件
许家印从农家少年创业成功跻身中国房地产首富的行列,实现了人生巨大的跨越。但在恒大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集团长期在金融市场中以高杠杆融资作为扩张手段,资产负债率的数据十分危险。
在国内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时候,这种危险的运转模式还能够在政策的支持下顺利运转,但随着房地产政策和金融政策逐渐收紧,潮水退去,高负债的财务弊端暴露无遗。
早在2019年之前,恒大集团内部便已经清楚目前财务状况十分危险,但恒大是怎么做的?在许家印的授意下,以恒大地产为首的子公司通过提前确认在建房地产销售收入的方式来美化财务报表的数据。
乍一看,房地产销售红红火火,数字亮眼。但实际上,2019年收入造假金额超过2100亿,造假金额在总销售收入中占比达到了一半,2020年更是食髓知味,收入造假金额超过3500亿元,此时,造假金额在总销售收入中占比已经接近八成了。
2020年,中央政府逐渐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管控力度,尤其在融资信贷方面,对融资条件、规模、渠道都作出一系列的限制。
政策收紧,房地产企业的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其中,恒大地产受到的冲击是尤为突出的。长期以来以高杠杆、大规模借贷维持扩展态势的恒大正是最受政策收紧影响的企业之一。
纸包不住火,很快,恒大地产便面临资金链断裂的严重问题,苗头首先出现在集团旗下的理财产品中。
2021年年初,恒大集团旗下包括债券、商票以及各类理财产品均出现了无法偿还、兑付的情况。与恒大集团业务相关的各类单位企业,上到地方政府,下到广告公司,纷纷将恒大集团诉至法院,期望以法律手段来维护权益。
按说,恒大开发的楼盘销量一直不错,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财务窟窿呢?一方面,许家印领导下的恒大完全没有按照政策规定要求,原本商品房预售款应当在专门的账户中保存监管,但恒大却私自将预售收入都用于新楼盘的开发了。
这就导致了后续许多楼盘因资金链断裂沦为“烂尾楼”的情况,原本可以用于楼房建设保底资金的预收款,早已被挪为他用。
终于,恒大的债务危机完全爆发,这次前所未有的庞大债务震惊了全社会。经过统计,恒大集团负债已经超过了2.4万亿元,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恒大集团就算用尽所有资产,也无法承担包括银行贷款、理财产品、供应商款项等等在内的债务了,其资产负债率超过130%,涉及面极广。
这一次恒大暴雷,几乎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对房地产行业、金融投资者以及金融市场本身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全国各地纷纷爆发了许多维权行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买到烂尾楼的民众们。
2023年,是恒大集团沦落谷底的一年。当年5月,中国证监会针对恒大集团以及许家印等主要负责人发出了行政处罚书,确认恒大集团在过去数年间都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
而就在当年6月,许家印还在公众场合口口声声说恒大将会不惜一切代价,履行作为房地产企业的主体责任,保证能够顺利交楼,还立下所谓的军令状,开了数个大会申明此事。结果呢?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许家印的又一个谎言。
2023年9月末,根据统计,恒大集团在全国范围内的“烂尾楼”数量已经超过160万套。辛辛苦苦攒出一个首付,掏光了家里所有人的钱包,承担巨额的银行贷款,每个月都要支付房贷,结果呢?满心期待的新家烂尾了!自己除了一身的债务,什么都没剩下。
“真实的谎言”——许家印本人
而在公众面前,许家印向来都表现得十分具有社会责任感,俨然一个遵纪守法、回馈社会的大企业家形象。在2019年、2020年财务造假大年过去后,许家印似乎觉得自己有机会在这场风波上独善其身,仍然在公众面前扮演着成功企业家的身份。
2021年,许家印对所有恒大员工公开发表讲话,十分高调地抛出了一系列口号,比如“我可以一无所有”“不允许一个人躺平”等等,听似掷地有声,实际全是泡沫。
说一套,做一套,在许家印的领导下,恒大集团早已岌岌可危,他只是暗暗转移着自己的财产,等自己的财产顺利转出境外之后,将所有存在的问题全都抛给了消费者,将这个巨大的烂摊子留给了社会。
同样在2023年,恒大集团财务暴雷之后,许家印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了转移财产,他先是采取了“离婚、破产”组合拳。
许家印先是与妻子丁玉梅静悄悄地进行“技术性离婚”。怎么个离法呢?之前,恒大集团经过数年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早已赚得盆满钵满,累计分红已经接近千亿,规模如此巨大的收益,绝大部分都进了许家印、丁玉梅两口子口袋里。这对老谋深算的夫妻一早做好了准备,他们各有数家离岸公司,后来恒大的千亿分红便是从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实现出境的。
在许家印、丁玉梅两人离婚之后,这笔钱最终落到了有加拿大护照的丁玉梅手里。完成离婚操作之后,许家印又在美国申请了破产保护,尝试借助《美国破产法》的内容来帮助恒大境外债务能够以重组的形式得到保护。
多么自私的行为,全无社会责任感。许家印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便是因为他这套保护逻辑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完全不可行,中国与美国法律体系建设遵循的逻辑并不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并不适用于离岸公司的破产重整,国内的法院也并不受理离岸公司的相应事宜。
对于许家印的行为,行业内相关人士认为他是纯粹的溜奸耍滑,尝试借助这一手段将资产留在美国,却让中国社会承担巨额债务,将中美关系作为把手来缓解自己的问题。这对民众、对社会、对国家都是全然的欺骗!毫无责任感可言。离婚后不久,许家印便因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被依法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措施。
1958年10月,中国即将走入长达三年的粮食生产“困难”期,许家印就在这时出生了。他早年十分困苦,母亲在自己不满一岁时便因病去世,此后,他便在父亲的照料下长大。随着时间来到1978年,20岁的许家印在第二次高考中顺利考上了武汉钢铁学院,并在四年的学习后被分配到了河南一家钢铁厂。
许家印可是被分配过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对于这类人才,钢铁厂的领导自然要委以重任。短短三年,许家印便从车间主任助理做到车间主任,工作成果十分亮眼。但许家印对目前的情况并不满意,晋升实在太慢了。很快,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许家印决心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闯荡闯荡。
出身贫寒的许家印,在历经中国改革开放最辉煌的数十年之后,成功打造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但他下海房地产初期的所作所为,却早已注定未来不会是风平浪静。1994年,许家印从深圳来到广州,一来就做了一件惊人的大事。
许家印在当地著名报纸上购买了整版广告,打出了“深圳大型企业集团重金求购国有企业土地”的内容,广告做了两天,影响却十分深远。因为当时正值国企改革重要阶段,许多老牌国有企业正面对着要么转型,要么倒闭的处境。为了缓解生存的压力,确实有许多国有企业正在打算卖地求生,希望能够在绝境求得生机。
这则广告吸引了广州铁丝厂的注意,很快,许家印便以两千万的价格谈下了这块地皮,之后,对于这块地皮,许家印是怎么处理的呢?这一招叫空手套白狼。在取得地块所有权之后,许家印先是剑走偏锋将地块抵押给了银行,将支付的两千万地价款又贷了回来,这笔钱便用于接下来的楼盘开发。
很快,项目大获成功,当年便给许家印所在的公司带来了接近一亿元的净收益。许家印立马成为这个深圳房地产企业的明星员工,但他却不觉得舒服,为什么?原因无他,自己为集团做了这么赚钱的一个项目,但得到的收入却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在向老板提出大幅涨薪的要求被拒绝后,许家印最终决定自立门户,成立自己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恒大”应运而生。这一年,是1996年。不得不说,许家印的运气确实很好,因为就在成立短短两年后,恒大便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重要契机——中国正式宣布取消福利分房,商品房时代到来了。
十年内,广州恒大便实现了超过230亿元的产值规模,其中超过一半都属于许家印的个人资产。许家印便在一路的政策东风中青云直上,一路攀登,直到事业的高峰。
志得意满的许家印渐渐生出了别的想法,他知道政策福利总有结束的一天,自己应该早做打算,但与其他想要继续发展事业的企业家不同,许家印只想捞钱,并不在乎企业的未来发展,不在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言行不一、满口谎言的许家印将自己活成了一个“真实的谎言”。
2025年1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恒大集团及许家印执行了高消费限制处理,许家印由曾经的政协委员、企业代表、房地产龙头,沦落为今时今日的国贼老赖,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2023年3月至今,恒大集团及麾下相关企业已被强制执行逾60亿元,但这一数额,与恒大负债的天文数字,还有很大的距离。
参考:资本的温度;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