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代工巨头搬离大陆,全都造反了!外媒:中企还是“下水”了

|议史纪

编辑 |议史纪


苹果的那些代工厂,富士康、纬创、和硕这些年在大陆赚得盆满钵满,员工几十万,流水线日夜轰鸣,iPhone从这边一台台飞向全球。

但现在呢?纬创早就把印度的厂卖了,和硕最近也熬不住了,把在印度唯一的iPhone厂六成股权交给塔塔集团,外媒一句话总结:中企还是“下水”了。

明知道水浑、有暗流,很多人还是跳了。不跳不行,苹果一句“去风险化”,就足够让这些供应商连夜打包,跨境选址。

不是谁都能吃下印度这口“饭”

和硕这家公司,名字不响,但在苹果的供应链里,它和富士康、纬创并称“台系三巨头”。

起家于华硕,后来独立运营,主攻代工业务,尤其是苹果的产品代工。它在大陆扎根多年,上海昌硕、昆山世硕、苏州厂区,员工动辄上万人,是苹果最稳定的合作方之一。

但问题从2020年开始浮现。那一年,中美贸易摩擦升温,关税、禁令、技术限制接连不断,苹果感受到巨大压力,开始内部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

它没有明说,但行动很明确:催促和硕、富士康、纬创等供应商,把部分产能转移到印度、越南等国家。

富士康动得快,印度厂建得早,纬创则干脆利落,直接把印度工厂卖给了本土巨头塔塔集团,自己抽身退出。

和硕最初的态度是“稳”,坚持大陆为主。但说到底,代工厂就是靠订单活着,苹果一施压,和硕也得低头。

2021年,和硕在印度金奈附近设厂,正式开启在印业务。那家工厂规划年产能500万台iPhone,以组装iPhone 14和15为主,雇佣了上万名印度工人。

从纸面上看,印度的确有吸引力:人力成本低、地价便宜、政府补贴多,还有生产联动激励计划(PLI),关税优惠、税收减免、政策倾斜样样有。对外资企业来说,这就是一张通行证。

但等真正跑起来,和硕才发现,这口“饭”没那么好吃。

印度的基础设施,根本接不住苹果那一套高强度、高节奏的制造节律。电力不稳、频繁跳闸、雨季交通瘫痪、零部件进不来、物流效率低、供应商配套能力差……这些问题,几乎每一个都能让工厂停摆。

更现实的是,印度本地工人流动率高,技术熟练度差,培训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出货良率长期拉不上去。和硕高管不得不一趟趟飞金奈救火,但每回看报表,利润薄得可怜。

所以说,印度是个市场没错,但它是个“半成品市场”。你得先花大量时间和钱把它“调教”出来,才能享受成本红利。而和硕这种利润空间本就有限的代工厂,根本吃不下这个过程。

塔塔的算盘,苹果的剧本,和硕的“退”

时间来到2024年,和硕终于开始退,这场“退”,不是全面撤出,而是有计划地、分阶段地“瘦身”。

4月,路透社曝出,和硕正在和塔塔集团谈判,内容是把印度厂的大部分股权转让出去。11月,双方达成协议,塔塔接手60%的股权,负责日常运营,和硕保留40%,主要提供技术支持。

2025年1月24日,塔塔电子正式对外宣布收购 Pegatron Technology India 的60%股权。这家工厂位于清奈附近,员工约1.7万人,是苹果在印度极为关键的一环。

交易细节没公开,但有一个信息确认无疑:塔塔把自己旗下的TEL Components业务转让给和硕印度,算是资源互换。

这不是简单的卖厂,更像是一次“战略让位”——和硕把运营权交出去,换一部分资产,体面离场。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苹果在印度的代工布局,已经从“台系主导”变成“本地化为先”。塔塔现在在印度有三家iPhone厂,两家在泰米尔纳德邦,一家在卡纳塔克邦,员工总数快到5万人,iPhone出口份额从29%涨到48%,正在全面追赶富士康。

而和硕、纬创,一个主动退出,一个被动让权,正在逐步退出苹果印度供应链的核心圈。

苹果为什么愿意这么干?很简单,它不想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自从中美博弈升级,苹果就在全球寻找“Plan B”。它需要更多本地化合作伙伴,更低的政治风险,更强的舆论掌控力。塔塔就是最理想的对象——本土财团、政府支持、资本雄厚,最重要的是“听话”。

大陆还在转,但印度的比例在变

很多人问:和硕这算不算搬离大陆?

答案是:还没,但正在。

目前,和硕大陆的核心产能还在,比如上海昌硕、昆山世硕这两大基地,依然是苹果新品试产和量产的主要阵地。大陆的供应链、工人熟练度、产业配套,仍然是无可替代的优势。

但问题是,苹果的全球生产布局正在调整,而这个调整,是结构性的。

据Digitimes预测,印度iPhone产量占全球份额将在2025年超过20%,到2027年可能达到30%。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

苹果不会彻底放弃中国大陆,但它会持续压缩单一地区的依赖。富士康、和硕、纬创这些台厂,过去在大陆是“代工贵族”,现在为了保住订单,只能在印度陪笑脸、陪资金、陪时间。

而大陆这边的员工呢?很多人已经感受到生产线在慢慢被“抽血”。不是关厂,而是订单少了、工时缩了、岗位合并了。没有人明说,但每个人都知道,那些转走的产能,是回不来了。

这不是简单的“搬厂”,而是苹果主导的一场全球供应链重构。

被迫下水的台企,默默熬着的大陆制造

纬创走了,和硕让了,富士康还在咬牙扩产。一场代工格局的大洗牌,正在悄悄发生。

外媒说,“这些台企明知道印度水深政策变、基础设施差,但还是一个个挤进去,最后灰溜溜交出控制权。”这话很刺耳,但确实实话。

不跳不行,不配合就被边缘化。这是苹果的逻辑。

台企不是没算账,它们最清楚大陆的效率和产能,但在全球规则下,它们没得选。苹果要风险分散,它们只能配合。印度市场蛋糕虽大,但吃下去辣得发麻,咽下去还烫喉咙。

而大陆制造的优势还在,只是现在处于“被动等待”的阶段。不是能力不行,而是“风向”不在这边。

那些在流水线上干了十几年的老员工,那些熬夜保质保量交货的管理层,那些在产业链里拼命打拼的中小配套商,他们现在看的不是订单,而是未来。

台企在大陆几十年扎根,如今却一个个把产能外包、把控制权交出,这不是“预谋”,是局势逼的。

印度这杯酒,的确辣,也确实烫,但更关键的是,它不是谁都能喝下去。

和硕不是第一家“下水”的台企,也不会是最后一家。这场产业链重构的背后,是苹果的全球算盘、印度的政策红利、台企的生存焦虑,还有中国制造的隐忍等待。

表面是企业行为,实则是大格局下的被动转身。

大陆的制造实力还在,根基仍稳。只是,需要等一个风向,一个新的机会。


参考资料:

华泰科技 | 越南有望成为东南亚下一个半导体中心

2025-11-18 17:22·新浪财经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科技   代工   巨头   大陆   和硕   印度   苹果   产能   全球   员工   订单   中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