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国联通没“槽”点

当苹果第一次把“卡槽”从iPhone中彻底拿掉,中国市场也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我们准备好迎接手机eSIM了吗?

国内首个支持手机eSIM业务就此诞生。

9月10号,当苹果宣布最新推出的机型iPhone Air仅支持eSIM业务,并且在中国市场“点将”中国联通时,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讨论。在国内,eSIM在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终端已有应用,但在手机层面,iPhone Air的落地是第一次。消息发酵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相关人士均表明已支持eSIM业务,但开放服务需另行告知。

截至发稿,苹果官网现已更新显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为本产品提供eSIM支持,具体时间依监管部门审批情况而定。请联系运营商确认其对eSIM的支持情况。

此次手机eSIM在国内的真正落地,不是手机厂商之间打创新旗号弄出的噱头,其不仅涉及运营商竞争格局的波动,更牵动着产业链的未来方向与消费者体验的变革。

那么,苹果此次强推手机eSIM意味着什么?又会如何重塑运营商、产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01 苹果为何“点将”中国联通?

在eSIM手机业务首次落地中,中国联通成为当天“唯一”的支持者。对此,ICT资深分析师金峰指出,iPhone Air成为首款在国内仅依赖eSIM的量产手机,这不仅是苹果的产品策略,更是eSIM卡在手机层面的首次落地应用。这一变化也将给产业带来影响。长期以来,eSIM在中国市场主要应用于手表、平板、物联网模组等小型终端,而智能手机这一核心载体迟迟未能突破。此次落地至少释放出三层含义。

一是技术与设计的升级,取消实体卡槽意味着终端可以更轻薄,防水防尘性能更优,也为未来更大电池、更长续航预留了空间。

二是运营方式的改变,eSIM让“卡”从商品转为服务,号码的开通、切换、注销全部可在线完成,潜在地打开了携号转网、国际写卡、流量池接入等新业务模式。

三是安全体系的重构,随着传统实体SIM的逐步淡出,安全认证产业也将发生迁移,eSIM的远程配置和绑定机制有望形成新的行业标准。

苹果选择中国联通,并非偶然。金峰认为,一方面,中国联通作为相对弱势的运营商,更需要通过差异化寻找突破口;另一方面,中国联通自3G时代起就与国际运营商保持紧密合作,与苹果渊源颇深。iPhone 3GS、iPhone 4曾让中国联通获得数百万中高端用户,如今它再度成为“探路者”。

ICT资深分析师杨光则认为:“iPhone Air在国内开了先河,考虑到监管环境严格,这次落地是一种探索。如果不出现大的问题,更多厂商会跟进。但短期来看,一款机型的局部突破很难撬动市场大盘,中国联通需要放长眼光,等待更多国产手机品牌跟进。”

换句话说,这一落地更多是一次政策与市场的试探。它既展示了中国联通的前瞻性,也意味着未来竞争的复杂性才刚刚开始。

02 对运营商而言

手机eSIM是机会还是倒逼?

事件之所以备受关注,还因为它触发了三大运营商的“抢滩战”。

对中国联通而言,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作为国内最早推动手机eSIM的运营商,中国联通与苹果的合作延续了其3G时代“探路者”的角色。此举可以让中国联通独享一段时间的高端用户入口,有机会争夺对轻薄设计和前沿体验敏感的苹果客群。同时,中国联通也有望借苹果合作推动国内eSIM标准与国际接轨,在安全规范、跨境配置等方面占得主动。

不过,金峰提醒:“但这与3G时代苹果‘独家红利’不可同日而语,本次合作仅限于一款机型,排他效应与时长都有限。”这意味着,中国联通若想守住先发优势,必须快速跟进服务创新与网络优化。

虽然与苹果再次联手将助力中国联通实现“差异性突围”,获得短期红利和产业链话语权的提升,但风险同样明显,其网络覆盖、服务体验能否承载苹果用户的高标准,将决定先发优势能否转化为留存成果。同时,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具备庞大的存量用户和套餐绑定能力,一旦入局,竞争会迅速加剧。

在手机eSIM的消息迅速发酵后,中国移动很快回应称已支持eSIM手机业务办理,只待开放时间另行通知;中国电信则回复:中国电信eSIM手机业务已全面准备就绪,预计近期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商用试验正式批复后,将很快向用户开放。对此,杨光分析:“中国移动在技术上没有障碍,缺的只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批文。考虑到中国移动庞大的存量客户和号码黏性,一旦放开,它的市场优势会迅速体现。”

实际上,手机eSIM本身改变了运营商业务逻辑。实名制更严、渠道更可控、携号转网更便捷,这些都意味着竞争加剧。运营商过去依赖实体卡的壁垒被打破,正如北京邮电大学MBA营销课程教授王立新所言,本质上是一次“用户掌控力”的再分配,谁能借eSIM找到新的用户锁定方式,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取胜。

03 产业与消费者的博弈:

谁真正受益?

在更大的维度上,手机eSIM的落地不仅是运营商之间的游戏,更是整个产业链的重组。

王立新认为,eSIM的应用对用户和产业都是利好,它降低成本、释放应用创新机会,但同时也带来新的竞争冲击。终端厂商、运营商、监管、服务商之间都会因为用户掌控力展开博弈。

对普通用户而言,手机eSIM落地的第一感知是“轻薄”。iPhone Air因取消卡槽带来了更优的设计与防护性能。但长远看,eSIM带给消费者的影响更值得关注。杨光提醒:“如果多个运营商都开放eSIM,用户自由选择运营商会更容易,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但目前监管要求和业务实现尚不明朗,这些便利能否落地,还需要观察。”

的确,eSIM天然支持多号写入和在线切换,如果监管与运营商策略放开,用户未来可在国内三大运营商、甚至境外运营商间自由切换。同时,业务办理也会更加便捷,理论上,用户可随时在线申请新号,或通过第三方流量池获取服务,极大提升灵活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资费问题频频被问及。金峰回应:“eSIM卡与传统SIM无本质差异,套餐价格取决于运营商策略。”而在杨光看来,中国联通或许会利用时间差推出专享套餐来提升ARPU,也可能通过优惠定价吸引竞对用户。归根到底,定价既是市场策略,也是运营商博弈的一部分。

04 结语:

联通的机会,产业的转折

苹果的iPhone Air,让eSIM第一次真正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它给了中国联通一个久违的“窗口期”,也让整个行业必须提前思考:在卡槽消失的未来,运营商、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如何重构?

短期看,中国联通借此获得了一次市场声量与高端用户入口,也许有机会借此实现“第二次高光”,重现3G时代的辉煌;长期看,随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跟进,eSIM将成为全行业的必然趋势。真正的竞争,不在于谁先支持,而在于谁能借eSIM建立起新的服务体系与商业模式。

正如几位专家所指出的,eSIM的落地是一次产业格局的重塑。在这一轮重构中,能否把握“用户锁定力”,或许才是决定未来赢家的关键。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iPhone Air只是开端,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END-

苹果新品发布,“赢”的不只是17还有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卫星业务落地8省市,开通攻略来了!

“AI+”不是“+AI”

作者:蒋雅丽

责编/版式:王禹蓉

审校:王 涛 梅雅鑫

监制:刘启诚

【通信世界新媒体矩阵】

央视频 | 微软MSN | 视频号 | 微博 | 今日头条 | 百家号 | 网易号 | 搜狐 | 腾讯新闻

新浪看点 | 雪球号 | 抖音 | 快手 | 爱奇艺 | 知乎 | 哔哩哔哩 | 咪咕视频 | CSDN | 36氪

【新媒体团队】

监制|刘启诚

审校|王涛 梅雅鑫

编辑|王禹蓉

视频制作|盖贝贝 黄杨洋 卢瑞旭 蒋雅丽

运营|林嵩

点分享

点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3

标签:数码   中国联通   运营商   苹果   用户   手机   中国电信   业务   中国移动   竞争   在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