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联合声明发布,美国让步程度出乎全世界意料,对华称呼也变了

2025年5月12日,中美于日内瓦发布了一份令人意外的联合声明。

美国最终决定取消4月8日与4月9日的两次针对中国商品的新加税,暂停4月2日开始实施的24%关税措施,现在仅保留了10%的附加关税;

中国方面也同步调整,对美出口仅剩10%的额外关税,但4月2日之后的相关加征部分并未完全取消,而是处于“暂停或取消”的状态。

此外,会谈结果还宣布设立90天的暂缓期,为进一步磋商创造缓冲空间。

据了解,此次美方让步幅度之大,超出了绝大多数国际观察人士甚至市场分析师的预期。

在谈判后的记者会上,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首次使用“合作伙伴”来称呼中国,这一措辞变化在近年来极为罕见。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则在接受媒体提问时,对具体谈判细节讳莫如深,仅强调谈判取得“实质进展”,这一表态也被解读为对最终结果难掩失落——自2018年以来持续多年的关税战,几乎归于无效。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个月中国已停止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并明显削减包括大豆在内的美国农产品订单。

就在联合声明发布同日,巴西总统卢拉抵达北京,外界普遍预计中巴双方即将签署涵盖农产品等领域的大额采购协议。

这一系列动作,显然对美国农业出口形成巨大压力,也让美国失去部分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上的谈判筹码。

中美会谈成果曝光后,全球多个经济体对美贸易政策的态度陡然强硬。

日本在第一时间亮明态度,直接要求美国对日关税不仅要下调而且应全部撤销。

印度同样紧跟其后,高调呼吁美方取消对印度的关税壁垒。

与此同时,欧盟采取迅速反击动作,计划对总额950亿欧元的美国输欧产品加征关税,并准备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

短短几天之内,特朗普政府面临来自东西方的多向压力,极大扰动了既有的国际贸易格局。

对于美方来说,除非选择与中国联手,应对日本、韩国、欧盟等其它经济体的反击难度极大。

现实上,日本、韩国以及欧盟制造的许多产品在中国市场都可找到替代,而中国企业抓住此次中美“缓和”窗口期,有望进一步扩大在全球高科技、机电、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出口份额。

若能借力美国打开北美市场,将对日韩欧等国带来长期的竞争威胁。

但这场“主动退让”如何向美国国内选民交代?

此刻特朗普尚未给出明确解释。白宫内部对是应该维持和解,还是90天期限届满后重新启动对华征税,仍存巨大分歧。

而中国则因在协调进程中展示出的战略耐心及市场号召力,显著增加了谈判的话语权。

有关数据显示,中方已连续七个月提升对主要地区的出口份额,并在新能源、制造业等领域获得新突破,这也是美方不得不慎重斟酌关税政策的重要背景因素。

虽然外部环境依旧复杂,未来中美能否真正长期达成双边谅解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但本轮会谈至少显示出中国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力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变量。

各国纷纷据此调整自身态度,也表明当前国际格局更趋于动态、多变,对于任何一方而言,合作已成为破局的必经之路。

至于美方是否会在90天后继续改变立场,全世界都在关注,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之后的每一个决定,都将牵动整个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9

标签:财经   中美   美国   全世界   程度   声明   关税   中国   美方   日本   欧盟   印度   韩国   态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