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今日头条「头条深一度」独家稿件)
2021年9月21日,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足球联赛开始进行第十六轮角逐,国际蒙戈塔波队主场迎战奥林匹亚队,这场平平无奇的FIFA赛事,却诞生了国际足坛中的一项难以企及的记录。
在比赛中,国际蒙戈塔波队队长龙尼·布林斯韦克以60岁的年纪参加比赛,这位黑人老汉出战57分钟后才被自己的儿子换下,创造了国际足坛最老队员的记录。
龙尼赛场英姿
当然了,这种神操作其实并不罕见,俱乐部老板下场过瘾嘛!不丢人!只是,赛后的一段视频的流出却让赛事委员会展开了调查,因为这位六旬老汉在比赛后居然在对手的休息室中,大把给人家发钞票!
经过三天的调查取证,赛事委员会做出最终判决,因为这个老汉的大撒币行为,两家俱乐部同时取消比赛资格,老头被禁赛三年。
对此,老汉表示,我发钱并不是比赛黑幕呀!谁家踢假球还能零比六输掉啊,大撒币只是我的日常习惯而已!
龙尼更衣室大撒币
而且,当地的很多人都证实了老汉的这个说法,表示老爷子都撒币多少年了,这只是他的一种表达喜悦的方式而已。而且人家的身份可不是什么俱乐部老板,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国家领导人,共和国副总统,他属于一个知名度无限趋近于零的国家——苏里南。
苏里南位于南美洲东北部,面积1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75个通辽,但虽然其面积不小,人口目前却只有区区60万,跟回龙观差不多。
在国际社会中,苏里南的存在感连乐事薯片里的空气都不如,但作为南美洲最小的国家,苏里南却是一片有故事的土地。
苏里南地图
1499年西班牙航海家第一个到达了苏里南,但却未做太多停留,在地图上做过标记后就走了。
这倒不是殖民者们良心发现,主要是这地方自然条件不太好,地势南高北低而且绝大部分区域覆盖着原始森林(90%以上),无论干啥都需要清理大量树木,殖民需要伐木,但伐木累。
这片土地就这样成为了殖民主义的漏网之鱼,平静的日子持续到1650年,这年英国巴巴多斯总督占领了这里,他带着追随者在此建立起第一块殖民地,并命名为苏里南。
这个殖民地建成没多久,荷兰人就不干了。荷兰人倒不是不满英国人占了这块荒地,但他们对英国人开荒种的东西非常有意见,你种啥不好种甘蔗?
彼时的荷兰垄断了朗姆酒的生产,而甘蔗最大的价值除了制糖就是酿酒,英国人种甘蔗很快引起了友邦惊诧。暴怒的荷兰人开始折腾苏里南殖民地,两国殖民者在此展开了旷日持久的纠缠,最终在1667年的第二次英荷战争中,荷兰海军将领强行占领了苏里南。
当然了,想从带英嘴里抢食是不容易的。战争结束后英荷签订《布雷达条约》,荷兰人觉得,苏里南肯定是不能吐出来的,但是为了安抚一下带英,我们愿意用北美洲的一小块土地换苏里南。英国人斟酌之下也答应了,在荷兰人看来,自己用一块弹丸之地换来这么大一片种植园,赚大了呀!
荷兰人划给英国人的这片土地,叫做新阿姆斯特丹,英国人接手后用约克公爵的名字命名了这片土地,现在这里一般被称为NewYork。
拿到苏里南后,荷兰从非洲进口大量黑奴,把种植园一扩再扩,在这段时间里,荷兰人对奴隶的虐待堪称丧心病狂,英国历史学者后来写到:“在苏里南,人类对人类的不人道几乎达到了极限”。
由于实在不堪虐待,黑奴们干脆逃出种植园,混进南边的森林中跟土著共同生活,逐渐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混血种族——“马龙人(Maroons,字面意思是棕色黑人)”
等到19世纪废奴运动到来,由于名声太臭,苏里南殖民地很快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境,荷兰人只好四处骗人过来干活。这次,荷兰人充当了反种族主义急先锋。对于骗人干活这件事儿,荷兰人是一视同仁的,绝不会因为你的种族而不骗你。国内白人loser他们骗、印度人他们也骗、东南亚土著还是骗,甚至在中国骗走了不少汉人。
疯狂的拉人的后果,就是这块原住民人口极少的土地变成了一锅大杂烩,各民族互相交融混血,经过多年发展,苏里南的民族成分相当于把通辽可汗、彩云之南、统一老坛、中国女篮、Yellow光盘等多种因素掺和在一起,变成了世界上民族文化最复杂的地区,没有之一。
那么,这么多民族可以在这个小国里和平共处吗?
答案是可以。
20世纪初期,当了几百年牛马的苏里南突然咸鱼翻身,这地方找到矿了!在苏里南中部的丘陵里发现了大片金矿和铝矿,本来万年无人理的苏里南一下子成为了香饽饽,美国铝业公司入驻苏里南。
罗斯贝尔金矿
相比于奴隶制,资本家的敲骨吸髓显得是如此的温情脉脉。由于苏里南人口实在太少(当时约三十万)二十世纪也不再是强制劳动的年代,美国资本家破天荒的大方了一些,给苏里南人开出了较高的薪水。
为了方便运矿石,荷兰人关掉了本来已经赔的底掉的种植园,开始大搞基建,铁路修上了,发电厂也建起来了,而且,为了培养工人,他们甚至搞起了义务教育,因此,苏里南人的识字率极高,长期维持在80%以上,20世纪后半段开始更是超过90%。
在小富即安中,苏里南无惊无险的渡过了一战,二战中由于荷兰被灭掉,关键时刻美国伸出“援手”,在跟荷兰流亡政府签订协议后接管了苏里南,以免它落在轴心国手里,同时为苏里南提供必须得工业品。当然,咱老美忙里忙外不能白跑,那边的矿咱们就不客气拉。另外提醒荷兰,你们最好在战后最好审视一下和殖民地的关系,原则上我们美国是不鼓励搞殖民地的。
荷兰在战后已经没有任何话语权,同时随着殖民时代的结束,荷兰只能认真的去殖民地化。
经过6年谈判,新版《荷兰宪章》在1954年发布,在这部宪章,荷兰给了苏里南极大的自治权,他们可以自己选总督,可以自己组织政府,除了外交和军事权还在荷兰手里,基本实现了自治。按照荷兰的构想,这部宪章距离独立也就差一步了,就等着苏里南人下一步自己要求独立了。
结果,荷兰人足足等了二十年,也没等来这个要求。
对于苏里南人来说,独立?我才不独立呢,我跟你们结婚!!(郭德纲)
苏里南人拒绝独立的原因很简单,因为1954年宪章里给得待遇实在太好了,他们自动获得荷兰国籍,拥有全部荷兰公民的待遇,但税收却由自己定。
在足足20年的时间里,苏里南人把荷兰羊毛薅得风生水起,教育经费不够,找(荷兰)女王要,基建自己不够,找女王要,刮台风要赈灾,找女王要!可是等到交税的时候,那我苏里南自有国情在此,尚请女王陛下怜悯。
总之,在这二十年时间里,荷兰对苏里南那不能叫做包养,只能叫爱的供养。
在薅了宗主国二十年羊毛后,苏里南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腾飞,1960年他们的人均GDP才346美元,到1975年居然飙升到1296美元,简直是用水泵抽荷兰的血。
所以,虽然情感上苏里南人觉得独立的名声更好些,但是架不住他给的实在太多了。苏里南经济结构如此单一,靠着荷兰可以拿到大笔低价的工业品和生活用品,进出口也可以不用关税,一旦失去这种优势,光剪刀差就能要了命。
而苏里南的精英阶层更清楚,没有了荷兰,自己读八辈子书都没处施展,所以,自己打死都不独立。在国际社会上,还没有宗主国强令殖民地独立的先例,对于苏里南的孝里藏刀,荷兰人一清二楚。荷兰政府深恨前人造孽,搞的什么鬼殖民地,现在好,报应了吧?!
而进入七十年代,就在荷兰政府无计可施的时候,苏里南终于出现了一个好人。
1973年,坚持死不独立的苏里南进步改革党(印度裔的政党)选举失利,接替他们上台的是苏里南国家党,国家党的领导人叫亨克·阿龙。
阿龙和国家党的主要支持者是黑棕混血人,祖上大多是奴隶,算独立倾向比较强的群体。虽然由于这些年来荷兰给的太多,他们一直也没什么实际行动要求独立,但口嗨还是要口嗨的,阿龙组阁后他立刻开始口嗨,宣布苏里南要独立,最迟不能晚于1975年。
其实对于阿龙来说,这只不过是日常吹吹牛而已,但这边话音刚落,荷兰首相登乌伊尔立马跟进,迅速表示殖民地是旧世纪的产物,野蛮且不人道,本届内阁将全力支持海外殖民地独立,最好在1977年之前所有海外殖民地全都独立,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在荷兰的稀里糊涂突然落锤计下,苏里南人全体懵逼,荷兰首相发言当天,苏里南就有1000多人冲上首都街头,抗议独立议案,差点酿成流血事件。纵观历史,这可能是第一个因为不想独立而游行的殖民地。
不过,急于甩锅的荷兰可不管你这个,立刻开启了苏里南独立谈判。在这边,苏里南的反独派也缓过神来,强行挤进谈判代表团,誓要把谈判搅和黄。
这帮大哥一出手,果然是老神仙放屁——不同凡响啊,他们表示,我们在荷兰治下数百年,兢兢业业,流血牺牲,让我们独立,对我们的感情伤害不亚于骨肉分离,所以!得加钱!65亿荷兰盾!
苏里南人的条件震惊了整个荷兰,别人独立给原宗主国补偿,你们免费独立还要另要钱,要点脸吗?不给!
苏里南代表团立刻表示不给没问题啊,那这就算谈判破裂呗?好,我们不独立了!
荷兰政府说你等等你等等,荷兰首相表示,65亿实在太多了,换算下来相当于当年苏里南八年的GDP,吃绝户都没有这么狠的呀。我们愿意出15亿分手费,这是荷兰政府最大的诚意。苏里南说15亿就像把我打发走?门也没有啊!经过数周的口腔体操,最终双方将这个数字敲定在35亿荷兰盾,曾经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由此成为了帝国主义之耻。
1975年6月26日,双方正式签署协议宣布苏里南即将独立。消息一出,苏里南立刻掀起一场疯狂的移民潮,三分之一苏里南人扶老携幼的润荷兰,走的人几乎是精英和中产阶级,群众的血光是眼亮的,他们很清楚留在这个国家没有任何前途。
独立时的军事移交
1975年11月25日,荷兰女王的雕像被从奥兰涅广场移走,前苏里南总督费里尔宣誓就任苏里南第一任总统,他是末代总督,也是开国总统,但是,他只是个虚位元首,真正掌权的就是那个要求独立的总理——亨克·阿龙。
虽然全国的精英阶级都选择了润荷兰,但阿龙总理丝毫不慌。走就走,爷手里掐的分手费比那谁媳妇还多,再说了,现在正是美苏争霸惠全球的时代,此处不留爷,爷去投勋宗,美苏全球争霸的大背景下,我随随便便薅点超级大国羊毛也OK吧?
这种心态,跟在校学生说“现在的社会随便什么工作也能月入过万吧?”是一个感觉,很快他就被现实锤了。
首先,苏里南独立后,美苏两国都没过来下注。美国铝业公司已经深入苏里南各个方面,根本不需要加注。苏联也难得清醒一回,虽然都是苏家人,但这种拉美边角料有啥价值?百亿补贴勋多多都没他的份。
众所周知,崽卖爷田不心疼,卖不出去才心疼,美苏的冷淡是阿龙屎尿未及的。
很快,国内也出了状况,由于人口大量跑路,苏里南大量企业停产,劳动力极度短缺,引发全国经济和产业危机,国家收入锐减。
再然后,阿龙万万没想到独立后支出也跟着暴增,苏里南独立后,军费由自己负担,凭空多了一大笔开支。由于已经独立,进出口成为了国际贸易,苏里南的工业品很快出现短缺。企业大量破产导致经济危机在1979年居然闹起了失业危机,全国四分之一人口成为街溜子。
对于国内乱局,总理阿龙无力管制,几年下来国民逐渐放飞自我,种种思想主义如雨后春笋,国内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果然,1980年,我们喜闻乐见的军事政变终于来了,而领导这次政变的,就是在苏里南历史中的灵魂人物的德西·鲍特瑟。
1945年,德西·德拉诺·鲍特瑟出生苏里南的一个小村庄,祖上虽然不能说是达官显贵吧,至少也可以说是世代牛马。鲍特瑟不仅出身低,性格也比较焚书坑儒,由于成绩太差早早辍学,他选择去参军,至少有碗饭吃。
1968年,鲍特瑟跑到宗主国荷兰当兵,还成功进入了军校,由于家里太穷,鲍特瑟不得不靠在学校里销售刘备(黄书)来维持生活。1970年他在军校毕业,成功当上了士官,然后,有格局的地方来了。
苏里南独立后,苏里南的精英阶级乌泱泱的润荷兰,而鲍特瑟先生居然逆潮流而动,退出荷兰军队回国了!
因为他知道,苏里南军队本来是由荷兰负责。苏里南独立后,过去的军队一哄而散,新政府肯定要组织新军队,自己这种科班出身的海归回去,这还不重用?果然,鲍特瑟的猜想是对的,他刚一回国立刻被赋予了重建军队的重任,总理给了一纸命令,你去拉队伍吧!
本来鲍特瑟觉得这是个好差事,然后他就傻眼了。
因为他发现苏里南政府最大的问题——没钱。
前文说了,苏里南独立后,几乎光速切换到了经济危机模式。为了节省开支,阿龙总理只能对军费进行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苏里南军队的装备奇差,工资更是低到忽略不计,连退休老汉都招不来。
鲍特瑟回国的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现在官倒是升了,钱则是一分没有。为了过日子,他和部队里的几个小头目向总理请愿,希望能给涨点工资。
可是,连这么卑微的要求都被阿龙拒绝了。抑郁的鲍特瑟偶尔听了一次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演讲,突然就被激发了灵感。
别误会,这大哥倒是没想投共,只是觉得工会罢工是个不错的思路。他立刻联系了几个军头,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几个人决定成立士兵工会。
但最离谱的地方在于,他们作为国家干部非常守法,决定成立工会后,哥几个兴冲冲的去找政府批准去了!
阿龙总理也是个明白人,二话不说派警察把几个来申请的军官抓进了监狱,放出风要狠狠收拾一下。不发工资不说,连正常的维权活动都镇压,资本家看了想落泪。
鲍特瑟很幸运的没有被抓,他一看这种局面感觉自己下场不太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戈一击,他串联了15个下级军官在1980年2月25日开始提刀上洛,直接冲进首都军营把一艘小炮艇给偷了,顺着河冲到警察局附近就是一顿猛轰。
这场迷你版的炮打冬宫到底是政变还是救战友很难定论,从结果上说第二个目标无疑失败了,因为炮击引起警察局大火,那被抓的几个人全给烧死了。
警察被打个懵逼后也逐渐组织起了反击,但他们却没有勇气冲炮艇,隔着老远开枪,双方枪炮齐鸣爆发激战,总理阿龙一看形势不妙立刻决定跑路,留下虚君总统在风中凌乱。
为了收拾局面,总统派人去通知鲍特瑟,你停火吧!总理已经跑路啦!就这样,这场莫名其妙发生的不算政变的政变莫名其妙的成功了,军警火拼一天的唯一战果除了烧死了监狱里的几个倒霉蛋以外,就只有一个路人被流弹打伤了胳膊,可谓战况惨烈。
停火之后鲍特瑟也懵了,他本来就是为了要点工资,并没有想要接管政府呀,这怎么打了一天后我成替身了呢?
鲍特瑟并没有什么施政纲领,也全然不懂如何治国,他一开始想把那个给他讲社会主义的大哥请来当总理,没想到大哥表示自己才疏学浅断然拒绝。鲍特瑟感觉自己当总理也实在难以服众,于是他成立了一个军事委员会,以委员长的身份开始了对苏里南的统治。
鲍特瑟政变上台之初,苏里南人并没反对,前任阿龙实在太烂了,大家都觉得,再烂还能烂到哪去呢?
说起来,但凡能对通辽宇宙有一点了解,也不至于说出这话呀。
上台后鲍特瑟开始改革,他声称这是一次社会主义改革,所以起手就把国内企业全部国有化。然而这个举动却连共产党都反对,因为他压根就没碰苏里南最大的企业——美国铝业公司。并且,收回的企业也没有变更劳动模式,唯一的变化就是把老板从个人变成了鲍特瑟。
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的下场可想而知。没过几天这些企业就统统倒闭了,苏里南的外汇迅速见底。
由于没钱,他遇上了当年阿龙的窘境——没法给军队涨工资。所以,大家也都按规矩来,
从1980年到1982年,苏里南发生了四次政变,鲍特瑟艰难的弹压了下去。不过由于自身理亏,所以他也没报复,每次都这么不了了之了。
但是,1982年10月30日这天他开始变了。
那一天格林纳达总理莫里斯·毕晓普前来苏里南参加会议,按道理说有重大外事活动的时候,国内有啥矛盾都要往后放放,等外宾走了再闹。
可是,苏里南的工会偏偏就在那天组织了一次大规模讨薪活动,这边毕晓普正满街参观呢,那边一票工友铺天盖地杀了上来!鲍特瑟赶快紧急发表讲话,对这帮讨薪大哥一通求饶:“你们工会今天才向我提交欠薪数额文件!现在银行都快关门了!我会给钱的!但我得调动现金吧?你们连这点时间都等不了吗?”
按说,一国领袖姿态低的确实让人同情,奈何鲍特瑟平时信用太差,卑微到这种地步工会依然没放过他,到底把那次会议给搅和黄了,毕晓普觉得自己受到侮辱,提前结束行程回国。
临行前,毕晓普给鲍特瑟上了一课,他从社会主义的角度提醒他——你想要赢得无产阶级的支持就必须带领他们去消灭另一个阶级!
毕晓普的意思,大概是让鲍特瑟把矛头对准美国铝业公司。可是文盲鲍特瑟把话完全听岔劈了,他觉得消灭阶级自己肯定是不会,但消灭承载阶级的肉体,自己倒是可以尝试一下,你们不是觉得我不够狠吗?那我就狠给你看!
1982年12月7日深夜,狠人鲍特瑟出手了,军队将16个长期反对他的人抓紧了军营,毒打了一整天,次日鲍特瑟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有人阴谋发动政变,现已被英勇顽强的苏里南军队抓捕,还找了个倒霉蛋来认罪。
苏里南人压根没摸清状况,正到处打听时,更惊人的消息传来,12月8日深夜,16个被捕的反对派中的15个居然被捕鲍特瑟给毙了!(留下一个被鲍特瑟用来杀鸡儆猴)
按照官方说法,这些人是因为越狱失败而被击毙的。但谁都不相信一群律师记者和工会领袖会集体越狱。更不用说所有人的弹孔都来自正面,背后身中八枪被判自杀了属于是。
这次谋杀震惊了整个世界,多年小透明的苏里南,这回终于有机会在联合国获得了专案,包括美国苏联在内的诸多国家一致谴责鲍特瑟的罪行,并表示苏里南不拿出个说法就要制裁你!
鲍特瑟1985年
面对国际施压,憋屈了好几年鲍委员长难得的雄起了,他丝毫不在乎国际观瞻,拒绝任何调查,反正那些人就是越狱被杀,爱信不信。同时,宣布实行全国宵禁、关闭大部分报社、广播和电视台,甚至为了避免学生闹事,直接封了苏里南唯一的一所大学。
这种行为的结果自然是求锤得锤,美国和荷兰带头制裁,停掉了苏里南的贷款和援助,荷兰政府甚至放出话来,荷兰依然欢迎苏里南人,完全开放移民。
荷兰话音刚落,独立时没跑掉的苏里南人又一次掀起移民狂潮,集体润荷兰,把鲍特瑟气得在各种场合对着荷兰猛烈祖安输出,两边的梁子算是结大了。
此时,国内国外双重压力之下的鲍特瑟感到了危机,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他从军队中提拔了不少人加入了自己的卫队。
这是一个让鲍特瑟后悔很久的决定,因为那批人中,有一个叫龙尼·布林斯韦克。
这个叫龙尼·布林斯韦克的人究竟做了什么,让鲍特瑟无比后悔,请看同款封面的本文下篇。
(搜索「头条深一度」,看更多深度好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