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学术会议上,两位院士都谈到了体重管理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严佳敏 江芸涵

5月17日,2025年第四届运动医学与健康学术会议暨第七届身体活动与健康科学大会在成都体育学院东部新区校区举行。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和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励建安两位顶级专家,围绕身体健康与体重管理这一话题,分享研究成果和科学建议。

本次活动是由成都体育学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分会、上海君石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增加身体活动,维持吃动平衡

“身体活动不等同于运动、体育运动。”陈君石介绍,身体活动是指人体骨骼肌收缩引起能量消耗的活动,世卫组织把常见的身体活动分为职业活动、交通出行活动、家务活动和休闲活动。

研究证明,身体活动不足会导致冠心病、2型糖尿病、乳腺癌和大肠癌等慢病负担增加,陈君石提醒,目前缺乏身体活动导致全球每年近100万例死亡,仅次于烟草使用。增强身体活动干预,可以降低高血压、高血脂、中风、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风险,“如果全球人口更爱活动,每年可避免高达500万人死亡。”

陈君石分享中。主办方供图

陈君石表示,目前中国的肥胖问题形势严峻,几乎每2个成年人就有1个超重,6—17岁的少年儿童超重率也近25%。“因此这个问题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健康体重的关键是吃动平衡,简单来说就是摄入和消耗。”陈君石表示,很多人都以为现阶段的体重问题是整体上的摄入增加了,但我国人群膳食能量摄入量统计显示,近30年间居民摄入的卡路里呈现减少的趋势。同时期,18—45岁中国青年人群静态行为时间持续增加。

“尽管这几年年轻人能更多参加锻炼,但汽车、电梯以及各种家电设备等让我们整个身体的活动量不断减少。”陈君石建议,必须有意识地做到“动”,尤其是“有规律地动”。

《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身体活动加以科学指导,其中,18—64岁成年人,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或者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活动组合,同时每周至少进行2天肌肉力量练习,保持日常身体活动,并增加活动量。

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励建安:增肌减脂,提升健康水平

根据2025年3月世界肥胖联合会公布的《世界肥胖地图2025》,在西太平洋地区(不包含东南亚),中国和日本等国家预计到2030年,将有6.62亿肥胖和超重成年人。励建安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体重增长最快的国家。预计到2030年,BMI指数高于25千克/平方米的人数将达到5亿以上(BMI指数高于24千克/平方米为超重)。”

励建安分享中。主办方供图

“体重是健康管理最容易量化和控制的抓手。”励建安以自身减重的经历分享减重的益处,“2016年,我体重86公斤,意识到身体多方面的风险增加,于是通过每次30分钟以上的无伤慢跑控制体重,频率为第一周3次、第二周5次、第三周7次循环。到这个月,我瘦了30斤,脂肪肝和血脂恢复正常,骨密度的显著改善阻止了肌少症,原有的肺结节等健康问题在逐步好转。”

据测算,1克脂肪燃烧产生9卡热量,1小时慢跑能消耗300—500卡热量,约等于燃烧30—50克的脂肪,“坚持每周5天、每天1小时慢跑,理论上可以燃烧约0.25公斤脂肪体重,每月减少0.5—1公斤脂肪体重。”

励建安提醒,体重管理不等于减重,健康需要的是增加肌肉,减少脂肪,提升健康水平,“节食不可取,任何忽略运动训练的体重管理都是错误的,而不同类型的运动训练对营养的需求有所不同,但都需要重视优质蛋白质的补充。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并不是全无副作用。运动损伤和运动疾病也很常见,要科学运动、做好预防、及时治疗。”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0

标签:科技   院士   体重   学术   建安   身体   健康   中国   脂肪   科学   肥胖   国家   人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