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王太后诗丽吉于10月24日辞世,泰国全国陷入深切哀悼。然而,比哀伤更引人关注的是她“最后的归宿”。她会葬在哪里?是否会与拉玛九世同眠?有关于泰国王室的安葬流程也在这一刻再次成为外界热议的焦点。

诗丽吉王太后是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国王的遗孀,也是现任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拉玛十世) 的母亲。
生于1932年的她也是泰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王后之一。

那么,泰国王室会有哪些安葬流程呢?

严格来说他们不会真正“葬”在一起,但会“供奉在同一区域”。

拉玛九世普密蓬国王于 2016年去世,葬礼在2017年举行。
他的部分舍利安放在玉佛寺的大雄宝殿中,部分骨灰则安置于大皇宫内的王室陵寝。

按照传统,诗丽吉王太后的舍利极可能放在拉玛九世舍利附近,象征夫妻同灵;但不是同一座骨灰坛或同一个棺室,而是相邻供奉。

泰国是有皇家陵墓的,但它的功能和形式与中国或西方的陵墓完全不同。
我们需要区分两个概念,即“火化塔” 和 “骨灰安奉处”。
皇家火化亭是临时性的宏伟建筑。

在新闻中看到的在皇家田广场上为已故皇室成员搭建的、极其精美华丽的建筑,是临时性的火化亭。
它仅在举行国丧和火化仪式期间使用,仪式结束后就会被拆除。
它的主要功能是举行庄严的火化典礼,象征着逝者从尘世通往天国。

骨灰安奉处:永久性的安息之所
火化之后,骨灰会被取出,并永久性地安奉在皇家寺庙内。
这些安奉骨灰的殿堂,就相当于泰国的“皇家陵墓”。

它们不是我们想象中埋有棺椁的地下陵墓,而是寺庙内庄严肃穆的灵堂、佛塔或骨灰龛。
泰国王室有专门安放王室成员骨灰的寺庙,那里安放着却克里王朝多位国王和王后的骨灰。

拉玛九世国王的骨灰就安放在金色大佛塔内。
玉佛寺: 寺内也有多座皇家陵墓和纪念亭,用于安放骨灰。
例如,拉玛九世国王的另一部分骨灰就安放在玉佛寺内。
在却克里王朝之前,大城王朝和吞武里王朝的君主多为土葬。

在曼谷,还有一个叫做 “王家陵园” 的地方,安葬着一些早夭的王子公主,或是却克里王朝早期尚未完全改用火葬制度的成员。
但对于近现代的国王和王后,火葬后骨灰分奉于皇家寺庙已成为标准且唯一的仪式。

所以对泰国人来说,“葬在哪里”不如“供奉在哪里”重要。
在泰国早期历史中国王和王族普遍采用土葬或塔葬,主要是因为古代的暹罗(泰国古称)所在地区深受其强邻——高棉帝国(以其都城吴哥为中心) 的深刻影响。

高棉文化在当时代表了该区域的文明高峰,其核心的王权观念是 “神王一体” ,即国王被视为神灵在人间的化身或代表。
所以国王死后,遗体要回归大地,和世界融为一体,这叫“天地合一”,显得特别尊贵和有气势。

泰国早期的国王们就跟着学了这套规矩。
虽然泰国本土有自己的风俗,但王室的葬礼特别喜欢加入从印度传来的婆罗门仪式。
也可以理解为,这就像在自家传统婚礼里,又加入了西式的婚纱和牧师,显得更隆重、更“高级”。

那时候,国王的陵墓修得又高又大(塔葬),不像个坟更像个纪念碑。
老百姓相信,虽然国王人不在了,但他的“力量”和“庇佑”还留在这个陵墓里,能继续保护全国的人民。
所以,大家去祭拜、维护这个地方,就等于在请求老国王继续“保佑”国家风调雨顺。

但到了十八世纪末,这种情况就彻底发生了改变。
1782年,泰国的拉玛一世国王登基后,为王室葬礼建立了一套新规矩。
他借鉴了佛陀的葬法作为标准,也就是将身体火化并将骨灰供奉起来。

拉玛一世认为,国王也应遵循这一神圣方式,让灵魂通过洁净的火焰得到升华。
因此,从他开始,泰国王室成员不再土葬,而是举行一场极为隆重盛大的“皇家火化仪式”。
这不仅是葬礼形式的改变,更深层的含义是宣告:泰国国王的首要身份,是佛教信仰的守护者与最高典范。

到了二十世纪,泰国王室火化仪式已升格为一项具有全国性意义的重大仪典。
每当国王或王后举行火化,其意义不仅关乎信仰与王室传统,更成为凝聚国民情感、展现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国家事件。

拉玛九世的火化 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整个仪式历时一年筹备,耗资近十亿泰铢。
当时火化塔在皇家田广场上建成,象征“登天之路”;这场仪式不只是送别一位君主,更是国家团结的象征表演。

所以火化不仅是信仰的选择,更是一种“国家叙事”的手段。它表达的不是死亡,而是“永恒的升华”。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