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填湖广,从赣州到邵阳的移民路线详解,精确至乡镇级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探讨过明初大移民和“江西填湖广”。

江西填湖广,在江西省内有两个集中出发地,北边瓦屑坝,南面的早禾渡。从瓦屑坝出发,主要是移民到今湖北,湖南北部,路线比较简单,从鄱阳话船沿水路逆水而上就到了。从早禾渡出发,则主要是移民到今湖南的衡阳、宝庆等府。

笔者就是宝庆府(今邵阳)人,听说很多族谱都记录自己的祖先来自“早禾渡”。我问了老家是江西泰和的同事,他告诉我,早禾渡这个地名现在已经没有了,只有一个地方叫禾市镇。另外,族谱里提到的“鹅颈大丘”等地名现在也没有了。

我们现在来详细探讨一下,我们的祖先是怎么从早禾渡走到宝庆府的?

江西填湖广,是朱元璋为了平衡各地人口而进行了一次强制性移民,从人口密集的江西迁出一部分人,强制移民到人口相对稀少的湖广布政使司。按照谭其骧的说法,今天80%的湖南人,都是江西移民的后裔。

为了能让江西人移民到湖广,朝廷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政策。胡萝卜就是利诱,凡是移民到新地方的,都可以免费得到一定土地,并在五年内免田赋;大棒就是强制移民,比如有些地方实行“三丁抽一”,三兄弟必须移走一户,不愿意走的还捆绑押着走。“解手”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正因为是政府强制移民,我们祖先的迁徙不需要躲躲藏藏,而是大摇大摆走官道,官府还要给予协助。如此一来,就为我们确认移民路线提供给了便利。

我们现在以明朝黄汴的《一统路程图集》等资料为参考,结合现在的地形图,来复原一下移民走过的路线。

还是秉承古代搬家以水路为先,驿道为主的原则,我们先来说说江西境内的旅程。

移民们拖家带口,带着必要的生产工具,在泰和的早禾渡上了船。具体路线为:泰和→吉安府→白沙驿(今吉水县白沙镇)→玉峡驿(今峡江县水边镇)→金川驿(今新干线金川镇)→临江府(今樟树市临江镇)。这一段路是顺赣江而下。

接着向西进入袁水,具体路线是:临江府→罗溪驿(新余市罗坊镇)→安仁驿(今分宜)→秀江驿(今宜春市袁州区)→萍乡。

在萍乡湘东区下船,接着走陆路。经过老关镇,走一段山路之后,移民们就来到了今湖南境内。到了湖南。进入湖南之后,移民们经过荷塘驿(今醴陵王仙镇观口村),在渌口驿(今株洲渌口区)上船,继续走水路,溯湘江向南前往衡阳。

有人可能要问,既然到了今株洲,为什么不取道湘乡,走陆路到宝庆府(邵阳)?这是忽略古代出行的特点,但凡有水路可走,绝不走陆路,而且是拖家带口的移民迁徙。

移民们前往宝庆府,接下来的水路路线是:渌口驿(今株洲渌口区)→黄华驿(今衡山)→临蒸驿(今衡阳市)。

到了衡州府(衡阳),移民们继续走水路,溯蒸水向西北进发。

我们千万别忽略一点,古代河流的深度和宽度都比现在大,通航条件比现在要好的多。

移民们从衡阳出发,乘船直接可以到今邵东县的佘田桥镇。

到了佘田桥镇,走小东路再往宝庆府的话,只有50多公里,而且比较平坦。

这条路要比从株洲直接陆路到宝庆,少走150公里以上的陆路,对于古人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了。

到了宝庆之后,移民自然向着各自的目的地而去了。

这就是我们先祖,从赣南移民到宝庆走过的主要路程,全程约1300里。按照古代的水路和陆路运输的速度,全程需要30天左右。

当然,道路不止一条,比如还有一条路的直线距离更短,这条路就是:泰和→吉安→永新→茶陵→安仁→衡阳。这条路看起来直线距离更短,比主驿道近了120公里(240里)左右,但是增加了260里山路。对于拖家带口迁徙的移民来说,翻山越岭走陆路绝对不是首选。明初的时候,这条路也未完备。《一统路程图记》的作者也说了这条近路很难走。

明初的移民,实行军队押运和户籍随身备查制度,严禁私自乱跑或者逃匿。朝廷对移民路线控制的特别严,有很多禁止绕道的规定,“移民需经临江、萍乡二府验关,违者杖八十”。当时的茶陵道还只允许军户通行,对于移民,严禁从茶陵道通过,如洪武三十一年有一个规定:“江西民徙楚者,敢私逾禾山关(茶陵道)者,戍滇南”。台湾博物馆里收藏的《衡州府移民逃匿案》记载:吉水王氏绕道茶陵被截获,罚充永州卫军户。

回望700多年前,祖先们一千三百里迁徙路程,筚路蓝缕开创基业确实颇为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1

标签:历史   湖广   赣州   江西   详解   乡镇   精确   移民   路线   邵阳   宝庆   茶陵   陆路   水路   泰和   临江   株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