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肖华路边看见一香烟小贩,一眼认出其是杀害同胞的凶手

引言:
1950年,北京前门,一名卖烟小贩的面孔,令肖华瞬间失神。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七年前参与刺杀黄骅的犯人。肖华调任北京不过数日,却在街头撞见逃犯,往事如爆炸般浮现。

肖华

黄骅是谁,为何会被刺杀,凶手又为何逃亡在外?

会议之夜突遭袭击

黄骅,湖北阳新人,原名黄春生,1911年出生。他父母早逝,少年时期全靠嫂子柯九菊才得以生存下来。之后嫂子为了能让他上学,更是不惜奔走乞讨,最终才勉强凑够学费,送他去私塾。

黄春生依然非常聪慧,学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然而,因贫困而辍学的命运并未让他绝望。

1926年,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他响应号召,成为了阳新县儿童团团长,并参与了激烈的农民起义。这个时期,黄春生遇到了来自武汉的共产党人,受到他们的影响,开始接触并深入了解共产主义思想。

黄骅

随着年岁的增长,黄春生的革命信仰愈加坚定。他投身到共产党组织中,并在1929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他加入红军,参加了第一次反“围剿”战斗。由于英勇善战,受到了何长工的赏识,并给他改名黄骅。黄骅迅速晋升,担任了多个军事岗位。

1941年,黄骅受命担任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区副司令员,并在新海县一带作战。

进入冀鲁边区后,黄骅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更大的展示机会,他指挥过多次重大战役,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带领队伍多次战胜日军,屡建奇功。

然而,这样一位革命英雄,却最终死于同胞的背叛。1943年6月30日,黄骅正在新海县大赵村的会议室里主持冀鲁边区司令部的军事会议。

黄骅

那晚,黄骅的手下正在汇报各自的任务进展,计划着接下来的军事行动。突然,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周云峰带寒气走了进来。

周云峰是冀鲁边区一分区的参谋,平日里与黄骅关系不错。他略微低头,敬了一个礼:“黄副司令员,邢司令有信要您过目。”

黄骅

黄骅点了点头,随即示意周云峰坐下。然而,周云峰并没有按照惯例坐下,而是轻声说道:“天气不好啊,外面下着细雨。”

黄骅心中微疑,但并未多想,示意继续开会。

然而,随着周云峰话音刚落,突然,一阵快速的脚步声从屋外传来,门外闪现出了几个人影。几名身穿蓑衣的男人突然冲进会议室,快速拔出枪支,对着屋内的人猛然开火。

黄骅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中弹,他顿时倒地,鲜血洒满了地面。其他会议参与者也几乎同时中枪,会议室内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门口的警卫员与范为民听到枪声,迅速赶回,二人冲进会议室时,黄骅已经倒在地上,四周的同志大多伤重。范为民毫不犹豫地掷出了手榴弹,炸死了一名凶手。

其余的刺客在遭到反击后,纷纷撤退。范为民与警卫员追赶了一段,却未能追上凶手,只得遗憾地停止追击,回到会议室处理现场。

此时,黄骅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没有任何预警,这场突如其来的暗杀,结束了黄骅英勇的一生。

神秘电报揭开真相

黄骅遇刺后,党中央立即指示彻查真相。肖华受命带领调查小组赶赴现场,开始收集证据。

肖华

刺杀案的凶手之一的冯冠奎被不少同志们认出,但可惜的是他早已经趁现场混乱逃走。而周云峰是唯一的在场生还者,但是初步审讯时他没有交代太多,仅称自己只是“奉命行事”。

随着调查深入,肖华发现冯冠奎做为黄骅的下属,实际上与冀鲁边区军区司令邢仁甫的关系密切。

邢仁甫

加之不少同志反应,冯冠奎本就是土匪出身,在部队里目无法规,多次违反纪律却屡得邢仁甫庇佑,要说冯冠奎刺杀黄骅一事和刑没有关系,怎么都是说不过去的。

但是没有实际证据,加上冯冠奎仍旧逃亡在外,邢仁甫虽有重大嫌疑,但依旧不能认定他有罪,案件一时间陷入了停滞状态。

事件的转机出现在不久后,冯鼎平——教导六旅独立团团长,向肖华送来一份密电,这是这份密电,揭开了这件刺杀案的真相。

肖华

冯鼎平透露邢仁甫曾私下找他密谋一起叛变,还向他透露想要投靠国民党或者是日本人的想法,并放言:“如果有人顶牛,那就一枪崩了他。”

原来邢仁甫曾在国民党任职,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从事我党在国民党中的兵运工作。

但是邢仁甫这个人并不老实,还带着一股浓厚的土匪气息,再加入我党之后,见无利可图,便多次消极避战。黄骅多次对其进行劝说,邢仁甫便对其怀恨在心。多次对其进行暗杀但都失败。

邢仁甫

之后邢仁甫更是以巩固后方基地为由,带着自己的一部亲信驻扎在了望子岛躲避战事。

见状115师上级领导便决定调邢仁甫去党校学习,其职务由黄骅接手,这一决定加速了其叛变和刺杀黄骅的决心,酿成了今天的惨案。

而另一边有动摇之心的冯鼎平被周边同志及时劝阻悔悟,并将邢仁甫想要叛变的动机密电告知了115师首长和山东分局。

罗荣桓

由于这一情报十分突然,加之邢仁甫手上控制着电台,罗荣桓和肖华紧急派出刘其人,也就是当时清河军区副政委前往邢仁甫独立团所在驻地,稳住部队状态,并配合冀鲁边区军区党委对邢仁甫进行抓捕。

同时为避免打草惊蛇,罗荣桓命冯鼎平前往望子岛假意投诚,到了望子岛的冯鼎平发现邢仁甫叛变决心坚定,甚至已经联系好了日本人,让日本人派船来接应自己。

刘其人

发现这一情况的的冯鼎平借故离开,并准备向上级汇报这一情况,途中,正好遇见了赶来的刘其人等人。冯鼎平向刘其人汇报这一紧急状况,刘其人立即召开会议,对这一事件进行处理。

秘密抓捕遗憾暴露

但比较棘手的是冀鲁边区军区党委并不知道邢仁甫即将叛变的消息,得想办法将这个消息传递给他们,那这个送信人选谁比较合适呢?

最终,清河党校的负责人朱凝,同时也是冀鲁边区党委书记王卓如的爱人担任了此项重任。朱凝乘坐小船突破重重封锁线,最终平安到达,并将邢仁甫即将叛变的消息上报了冀鲁边区党委。

王卓如

党委负责人王卓如知晓这一消息之后,决定一开会为由,将邢仁甫引诱出望子岛,然后对其实施抓捕。

此时的邢仁甫还在做着自己的美梦,对自己即将暴露没有丝毫察觉,在接到党委的开会通知时,便乘船离开了望子岛。

邢仁甫靠岸之后宿在毕家王文村,而另一边的冀鲁边区党委带领部队准备对邢仁甫实行秘密抓捕,但是在抓捕过程中,隐藏在队伍中的特务向天空连开三枪,暴露了党委的秘密行动。

警觉的邢仁甫在听到枪声之后,鞋都不穿就一头钻进了庄稼地里,朝着海边跑去,途中遇到了毫不知情的巡逻兵,并借故有敌情,骗取了巡逻兵的毛驴,还让巡逻兵对自己进行掩护,就这样邢仁甫逃过了抓捕。

逃出来的邢仁甫竟然还倒打一耙,向外界各大干部写信造谣冀鲁边区军区党委书记王卓如等人,煽动各地区领导干部进行造反,试图挑拨分裂各地区。

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邢仁甫真实面目已然暴露在公众之前,为了快速平定这场混乱,边区党委让已经被控制的邢仁甫的亲信孙长江写下了《向区党委的声明》,揭露了邢仁甫从谋害黄骅到叛变投敌的全部过程。

至此,事件的全部真相清晰展露在各大边区领导面前,邢仁甫的骗局被拆穿,见状他只得带着老婆亲信逃到了天津,投靠了日本人,而之前的冯冠奎未能抓捕归案。

累累罪行难逃惩处

但坏人自有天收,冯冠奎因为多次反水被日伪分子所杀,之后日本人投降,邢仁甫又投靠国军。

而当初之前刺杀黄骅的其他人却并没有邢仁甫那样的“好命”,杨铮侯和陈二虎在日本人投降之后,投靠国军张子良后被反杀,余下杨铮侯、邢朝兴、刘永生等人在所在地区解放之后被相继被我军抓获处死。

而这些人当中,当属潘特的落网最具戏剧性,他是当时冀鲁边区的后勤部部长,当年在边区开会时,与肖华曾有几面之缘。之后邢仁甫叛变,而潘特又是其中的死党,因此肖华对其印象深刻。

冀鲁边区全区解放之后,潘特就逃到了北京,1949年,北平解放之后他便隐姓埋名当起了香烟小贩。

然而当年罪行最终难逃处罚,肖华在1950年6月调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就在就任当天,坐在车上的肖华一眼便锁定了隐藏在众多人中的潘特。

肖华的汽车缓缓在潘特面前停了下来,潘特还以为是来买香烟的顾客,但是下一秒肖华一句“潘特,还认识我吗?”彻底让潘特绝望。

不久之后天津解放,在外逍遥已久的邢仁甫终于被抓捕落网,经山东政府宣判,邢仁甫被宣判死刑同时向群众宣告。

此时,距离黄骅遇害已经七年,而当年杀害黄骅的全部凶手都已伏诛,英雄终得以安息。

为了纪念黄骅,1945年新海县易名为黄骅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黄骅   凶手   清河   望子   边区   亲信   日本人   小贩   军区   会议室   党委   同胞   香烟   路边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