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主动向华示好?全球对等关税即将恢复,唯独“赦免”中国

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前言

一场看似普通的关税豁免到期事件,却暴露出当前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巨大裂缝。

曾几何时,中国总是那个被排除在全球豁免规则之外的“例外”,但如今,全球格局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美国主动示好中国,暗示可能对华延长关税豁免,而与此同时,昔日最亲密的盟友日本却首次被美国公开威胁。

中美之间的角色转换不仅令人深思,更折射出特朗普试图重塑国际经济秩序的野心与焦虑。

在7月9日美国对等关税豁免即将到期之际,特朗普政府释放出一连串复杂信号。

一方面,美国高调宣布已与中国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对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和欧盟,施加更大压力,甚至以贸易报复威胁。

中美“例外”身份对调

在国际规则博弈中,中国长期被贴上“特例”标签。不论是关税政策、技术限制,还是国际金融制度,中国总是那个被排除、被防范的对象。

然而,这次美国却率先对中国“开绿灯”,声称已与中国达成某种贸易协议,甚至暗示可能继续豁免对华关税,形成了一种出人意料的态势反转。

这一转变背后,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美国的贸易压力空前加剧。

长期以来,美国通过关税和制裁手段,对外施压以维持其贸易主导地位,但这一做法在面对中国时逐渐失效。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核心国家,不仅没有在前几轮贸易战中妥协,反而展现出强大的战略韧性。中国通过大宗商品采购、国际产能合作,以及继续推动国内大循环,实现了贸易结构的调整和美元的高效流动,为全球提供了大量流动性支撑。

这恰恰是美国当前最为忌惮的——如果彻底与中国断绝贸易,那么美国不仅将失去大量中国产品供应链,更可能在全球美元流通体系中遭遇断链的危机。

美国财政赤字高企,美元国际地位依赖全球贸易结构,尤其依赖中国的购买与结算行为。中国“买全球、卖全球”的行为方式,正是美元能够维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主导地位的基石。

因此,特朗普口头宣布与中国达成协议的举动,并非单纯地向中国妥协,而是一种战略博弈的方式,既试图稳定市场信心,又试图通过示好中国,制造其他国家的紧张感和分裂。

日本与欧盟沦为“吸血对象”

特朗普对外政策一贯奉行“美国优先”,而这一原则在关税政策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过去美国与盟友之间的经济合作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但如今,这种合作关系正在发生本质性的变异。

以日本为例,特朗普政府近期明确表示,日本虽然本国粮食价格上涨,却并未大量进口美国农产品,这种行为被特朗普直接指责为“被宠坏了”。

更为关键的是,日本作为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之一,一直处于军事依赖状态。在这种不对等的安全关系下,美国强迫日本增加军费开支至GDP的3.5%,同时要求日本高价购买美国武器、能源与技术产品,令其财政压力骤增。而日本自身的经济已经债台高筑,社会老龄化严重,财政紧缩与结构性负担不断加重。最近甚至传出“征收单身税”的政策建议,反映出财政空间之狭窄。

欧盟国家亦是如此。特朗普在多次G7会议上要求北约各国将国防预算大幅提高,其实质并非为了提升北约战力,而是逼迫盟友为美国军工业“买单”。美国还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等方式,强行要求欧洲企业到美国建厂,否则将面临补贴惩罚。这种手段实际上是将本应平等的伙伴关系变为“经济宗主国与属国”的结构。

特朗普通过延迟豁免日本与欧盟,释放出清晰信号:不合作,就让你承担更高关税;要豁免,就得付出更多代价。

这一策略,不是简单的关税谈判,而是对传统盟友地位的彻底重构。

特朗普背后的政治算盘

通过给予中国“特殊待遇”,同时向盟友施压,特朗普实际上是在玩一场“联盟分裂”的策略游戏。

在特朗普眼中,“法不责众”是上一轮豁免机制失败的根源,因此必须打破这种共识,制造各国之间的不信任与矛盾,以便一一瓦解。

这种手段本质上是“各个击破”:先用对中国的特殊豁免示意其潜在合作可能,再用关税威胁震慑其他国家;通过制造对中国的“倾斜”,激起盟友的不安和竞争心理,从而逼迫他们主动妥协。

美国不仅不再试图团结盟友对付中国,反而在盟友身上榨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这种操作是对美式霸权的一次自我加速衰退。传统的霸权维系,依赖的是共同价值观、制度输出和安全承诺。但如今,这些已让位于赤裸裸的经济盘剥与保护费收取。在失去盟友信任之后,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将不可避免地下滑。

特朗普这次主动挑明不再延长对等关税豁免的最后通牒,意在通过“制造混乱”来实现“新秩序”。他希望盟友为了避免被孤立,争相达成协议,从而再次确立美国主导的贸易规则。只不过,这一次的代价是,美国将彻底丧失“公平”与“信誉”的形象。

结语

这一轮豁免危机的最大特点在于“角色逆转与战略试探”。中国从被孤立的“特例”变成了可能唯一获得豁免的国家,而美国盟友则陷入被吸血、被要挟的局面。

特朗普试图借用与中国的协议作为杠杆,瓦解多边合作体系,将所有国家逼入“各自为战”的状态,以此重塑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秩序。

但问题在于,美国如今的国力已无法完全支撑这种野心勃勃的全球博弈。对盟友过度榨取,将削弱美国软实力;对中国策略性示好,也可能招致国内反弹。最终美国是否会在关键节点上再次选择延期,仍取决于其内部经济状况和战略判断。而对于中国而言,既要保持冷静观察,也要为多边贸易结构的稳定作出更具建设性的应对。

这不仅是一场贸易技术层面的争斗,更是一场深刻的全球博弈试探。当下的每一步,都是未来格局的关键落子。特朗普能否如愿掌控节奏,或将成为未来国际秩序演变的风向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财经   示好   对等   关税   中国   主动   全球   美国   盟友   日本   贸易   北约   国际   协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