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告别了2025年的秋,寒冬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立冬启冬藏,暖护度寒时

当最后一片秋叶在风中道别,立冬的脚步便携着清寒如期而至。2025年的秋意悄然落幕,北风渐紧,万物归于闭藏,这既是季节的更迭,也是生命休养生息的开始。应对寒冬,从来不是单纯的抵御,而是一场顺应时节的调养,一份内外兼修的守护,让身体与心灵都能在冷冬里安然蓄力。

应对寒冬,先以衣物为盾,筑好外在防线。“寒从脚下起,风自颈边来”,冬季保暖需讲究科学,“洋葱式穿衣法”便是绝佳选择:内层选棉质或羊毛面料吸汗透气,中层用羊毛衫、抓绒衣锁住热量,外层搭防风大衣或羽绒服抵御寒风侵袭 。头部、颈部、腰腹和脚踝是抗寒薄弱区,一顶保暖帽、一条厚围巾、一件贴身背心、一双加绒鞋,便能堵住大部分热量流失的缺口。老人与孩童代谢较慢,穿衣以手脚不凉、后背无汗为度,避免过度包裹导致出汗受凉 。室内取暖时更要警惕风险,电暖器需远离易燃物,电热毯坚持“睡前加热、睡时断电”,燃煤或燃气取暖务必保持通风,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的隐形风险 。

应对寒冬,再以饮食为养,积蓄内在暖意。冬季进补贵在“对症”,而非盲目堆砌补品。气虚者可食黄芪炖鸡、山药粥补气健脾;血虚者宜喝红枣黑米粥、当归乌鸡汤滋养气血;阳虚畏寒者,当归生姜羊肉汤是温补佳品;阴虚口干者则适合冰糖银耳蒸南瓜、莲子百合粥润燥生津 。中医主张“黑色入肾”,日常可多吃黑米、黑豆、黑芝麻等食材,顺应“冬藏养肾”的规律 。此外,一碗热乎的萝卜羊肉汤能温中散寒,莲藕花生红枣汤可暖心暖胃,晨起喝一杯40-50℃的温热水或姜枣茶,都能由内而外驱散寒气——切记不可依赖喝酒暖身,酒精只会加速热量流失,反而得不偿失 。

应对寒冬,更以起居为调,顺应自然节律。《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宜在晚上10点前入睡,让身体充分休养;早晨待日出后再起床,避开低温时段的寒邪入侵 。室内需保持18℃-22℃的温度和50%-60%的湿度,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15-20分钟,既能保持空气清新,又能减少病菌滋生 。运动方面,应遵循“宜缓不宜猛”的原则,选择上午9-11点或下午3-5点阳气较盛的时段,进行太极拳、八段锦、散步、跳绳等温和运动,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整理各5-10分钟,避免大汗淋漓耗伤阳气 。

应对寒冬,终以心神为安,抵御情绪寒凉。冬季昼短夜长、日照不足,易让人陷入情绪低落,这便是“季节性情绪失调”。不妨每天用全光谱照明灯照射30分钟,模拟自然光提升血清素分泌;或培养室内兴趣,如烘焙、阅读、手工,用成就感填补冬日空白。多与亲友相聚,哪怕是一场视频通话、一次围炉闲谈,都能传递温暖、驱散孤独。睡前用加了艾叶或生姜的热水泡脚,配合冥想或“4-7-8呼吸法”,既能暖身助眠,也能抚平心灵的浮躁,在静谧中感受冬日的从容 。

立冬不是终点,而是一场温柔的休整。寒冬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放慢脚步,在保暖与滋养中积蓄力量,在沉静与守护中感受温暖。愿这个冬天,我们都能穿得暖、吃得香、睡得安、心情悦,以最好的状态,静待春日的重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7

标签:养生   立冬   寒冬   今日   冬季   保暖   热量   阳气   当归   生姜   情绪   红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