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子代工厂的龙头,富士康一直都是这个领域最最有话语权的国际大厂。
可如今一个名为立讯精密的业内新星,却在慢慢替代它的位置,成为第二个“富士康”!
可估计郭台铭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家年净利润133亿,员工20多万的竞争对手,其背后的老板居然曾经是富士康里的一名流水线女工
她到底是谁,又是如何在国际巨头的眼皮底下发展壮大的呢?
这位传奇女工名叫王来春。
80年代末,20出头的她离开广东澄海老家,成了深圳富士康工厂里成千上万打工妹中的一个。
那时候的流水线,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磨掉青春和梦想的地方,每天重复着一样的动作,枯燥得让人看不到头。
但王来春不一样,她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大学。
别人觉得烦的活儿,她抢着干,不仅干,还要琢磨怎么干得比别人更快、更好。
一个简单的拧螺丝动作,她能练到闭着眼睛都不会出错。
这种劲头让她很快在工厂里出了头,十年时间,她从一个最底层的女工,一步步爬到了科长的位置,手底下管着上千号人。
这在当时,已经是大陆员工在富士康能做到的最高职位了。
这十年,她学会的不仅仅是怎么生产电子零件,更重要的是,她看懂了郭台铭是怎么建立起他那个庞大的“代工王国”的。
也摸透了全球电子产业背后那套规则,这些刻进她骨子里的东西,为她日后的人生重要养料。
90年代末,王来春选择了辞职,虽然她在富士康干到顶峰,却选择从零开始。
她和哥哥王来胜掏出所有积蓄,买下了一家快倒闭的电子配件公司,这就是后来立讯精密最早的样子。
2004年,公司正式在深圳成立,做的业务,正是她在富士康最熟悉不过的电脑连接器。
刚开始创业,没钱没背景,怎么活下去?王来春的目标很明确,给富士康做配套。
靠着过去十年在富士康攒下的好名声和过硬的技术,再加上郭台铭看在昔日得力干将的份上,没有刻意打压,立讯顺利地拿到了富士康的订单。
那几年,富士康是立讯最大的客户,公司将近一半的收入都来自这个“老东家”,可以说,富士康是扶着立讯走第一步路的“恩人”。
但王来春心里比谁都清楚,一直当别人的“小跟班”,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给富士康打工是暂时的,目的是先活下来,完成最开始的资本积累,她要等的,是一个能让自己真正起飞的机会。
2010年,立讯精密成功上市,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王来春手里一下子有了十几亿的资金,她没有犹豫,开始了一连串快、准、狠的收购。
她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想办法挤进苹果的供应链,2011年,她花钱买下了昆山联滔,这家公司是给苹果MacBook做连接线的。
通过这次收购,立讯拿到了进入苹果供应链的门票。
之后,她又接连收购了好几家公司,把声学、天线这些苹果需要的技术短板一个个补齐,让自己手里的牌越来越多。
真正让立讯一战成名的,是2017年的AirPods。
当时,苹果这款耳机火得一塌糊涂,但原来的代工厂生产很不顺利,次品率高,产量根本跟不上,苹果急得不行。
就在这个时候,苹果找到了立讯来“救火”,王来春知道,这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
她亲自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攻关,用比竞争对手快得多的速度,把良率提了上来,并且保证了高质量的大规模出货。
这一仗打得太漂亮了,连苹果CEO库克都对她刮目相看,从那以后立讯在苹果心里的地位彻底变了。
AirPods的订单大部分都到了立讯手里,紧接着更重要的iPhone、Apple Watch甚至是最新的Vision Pro的组装业务,也开始向立讯倾斜。
到了去年,苹果的订单已经占到立讯总收入的七八成。
生意做得再大,如果只依赖一个客户,那风险也同样巨大,这个道理,王来春心里明镜儿似的。
所以在享受苹果带来的高速增长的同时,她早就开始为立讯寻找新的饭碗,以防有一天苹果的订单出现变故。
她把目光投向了汽车,而且她的想法比别人更猛,不只是做个小零件供应商那么简单。
3年前,立讯通过大股东和奇瑞成立了一家公司,直接从零部件跨界到参与整车的设计和制造。
这种和车厂深度绑定的模式,让立讯一下子从供应商变成了有整车研发能力的平台。
此外,她还收购了德国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业务,打进了全球汽车线束市场,和特斯拉、蔚来这些大牌车企都搭上了线。
2024年,立讯的汽车业务收入接近138亿,增长势头非常强劲。
另一个方向,是眼下最火的AI,随着AI服务器需求爆发,立讯也抓住了机会。
靠着在高速连接技术上的老本行优势,立讯成功进入了英伟达、谷歌这些AI巨头的供应链,给它们提供高速铜缆、光模块这些关键部件。
为了支撑这些新业务,立讯在研发上砸了重金,近三年投入超过252亿,手里握着7000多项专利。
这些钱没有白花,都变成了公司在未来竞争中的底气。
和她在生意场上的雷厉风行相比,王来春的个人生活相当低调。
她好像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工作,在公司里,她和同样担任高管的哥哥王来胜是核心搭档。
哥哥更偏向于宏观战略,而她则负责把战略变成现实,亲自盯着生产和运营的每个环节,执行力强得可怕。
虽然已经是身家百亿的富豪,但王来春身上还带着当年流水线工人的那种朴实和务实。
她不止一次地说,立讯的成功是团队的功劳。
她从富士康学来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又加入了更人性化的激励方式,这让立讯比很多传统代工厂更能留住人才。
如今,立讯精密和富士康的竞争已经摆在了台面上。
虽然从总收入上看,富士康2024年1.42万亿的规模还是立讯(2688亿)的好几倍,但在利润增长的速度和业务的多元化上,立讯已经表现出更强的后劲。
特别是在苹果的供应链里,立讯拿到的手机组装份额越来越多,还在一些新产品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正在一点点地啃食富士康最核心的地盘。
信息来源:信息来源:立讯精密:2024年净利润133.66亿元 同比增长22.03% 拟10派2元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