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赶紧查查你的支付宝

在大数据时代

每个人都是数据的提供者和使用者

在便利生活的同时

也暗含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你知道自己在使用App、小程序时

点击“同意授权”后

提供了多少个人信息吗?

多年来

你又随手“授权”了多少第三方机构?

在有意无意间开通的免密支付

又“偷”走了你多少钱?


近日,“支付宝账号解除授权”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起热议。一位博主建议大家打开支付宝,查看“个人信息授权管理”,称有望不到头的“惊喜”,同时呼吁顺便查下“免密支付/自动扣款”。


“最早的15年,一共171条。”


“列表长到不见底……难怪一天到晚被骚扰电话袭击。”

“11点半看到热搜,删了快一小时才删完。”


……

很多网友照做后,感慨万千


“从2021年开通了某平台视频会员,扣费至今,完全不知道”“我发现我每个月捐20元,连续捐了5年多了……自动扣费”“每3个月被扫描全能王扣86元,连续扣了3年”……还有不少网友查了“免密支付/自动扣款”,哀嚎遍野。


对此

消费者可定期检查和管理

“账号授权”和“免密支付/自动扣款”

查看具体步骤为


「打开支付宝」—「我的」—「设置」—「用户保护中心」—「个人信息授权管理」/「免密支付/自动扣款」

及时解除不必要的“授权”

关闭不需要的“扣费”



此外

针对“自动扣费”的情况

官方曾发布过消费提示

提醒广大消费者


要谨慎开通自动扣款功能


除生活场景中高频率出现的小额公共服务外,对各种会员、出行、游戏等的自动扣款(免密支付),消费者在开通时要多权衡利弊,特别要留意首月(次)优惠后自动续费的约定。


同时,定期清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免密授权、自动续费功能。


此外,要养成定期核查账单的良好习惯,把银行、微信、支付宝、电信、水电气等账单逐一查对,看看是否有异常扣费,如果有异常扣费,要分析原因,及时进行处置,以免侵权行为长时间发生,自己还不知情。


来源:新华社、支付宝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科技   账单   消费者   账号   异常   功能   首月   网友   新华社   权衡利弊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