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一到,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期。此时若不注意饮食调养,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痒、感冒咳嗽等"秋燥"症状。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立秋正是调养的关键起点。
如何在饮食上做好调整? 记住"三多三少"原则——多滋阴、多健脾、多补水;少辛辣、少油腻、少生冷。只要掌握这6个要点,就能助你安稳度过"多事之秋"!
一、立秋后要"三多":滋阴、健脾、补水
1. 多滋阴:防秋燥,润肺养颜
秋季燥邪当令,最易伤肺,表现为干咳、咽干、皮肤干痒。
✅ 推荐食物:
银耳:"平民燕窝",富含胶质,润肺养颜
百合:清心润肺,改善秋燥失眠
梨:生津止渴,可蒸煮后去寒性
⚠️ 注意:体质虚寒者不宜过量生吃梨、百合等寒凉食材,建议煮熟食用。
2. 多健脾:增强运化,防腹泻
夏季贪凉伤脾,入秋后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 推荐食物:
南瓜:补中益气,果胶保护胃黏膜
山药:"神仙之食",健脾益肺补肾
小米:易消化,和胃安眠
食谱推荐:南瓜小米粥(南瓜200g+小米100g,健脾养胃)
3. 多补水:喝对水比多喝水更重要
秋燥耗津液,但单纯大量喝水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 正确补水方式:
晨起空腹喝200ml温水
白天喝罗汉果茶(1个罗汉果泡1.5L水)
下午喝蜂蜜柠檬水(润肠通便)
晚餐喝莲藕排骨汤(滋阴润燥)
二、立秋后要"三少":忌辛辣、油腻、生冷
1. 少辛辣:防肺热伤阴
辣椒、生姜、花椒等辛温之品会加重秋燥。
❌ 典型误区:
"贴秋膘"吃麻辣火锅
炒菜大量用姜蒜爆香
替代方案:
用香菇、草菇提鲜代替辣椒
以葱白、香菜等温和香料调味
2. 少油腻:减轻脾胃负担
夏季食欲差,入秋后易暴饮暴食,引发消化不良。
❌ 需控制食物:
红烧肉、炸鸡等高脂肪食物
月饼、糕点等甜腻食品
健康替代:
用蒸、煮代替油炸
选择鸭肉、鱼肉代替肥猪肉
3. 少生冷:保护脾胃阳气
立秋后"阴气渐长",再贪凉易腹泻感冒。
❌ 禁忌行为:
继续喝冰镇饮料
大量吃西瓜、甜瓜等寒性瓜果
调理建议:
水果可蒸煮(如冰糖炖梨)
饮品改喝桂花红茶、陈皮普洱茶
三、立秋饮食的"黄金搭配法"
1. 白色食物养肺
银耳+百合+莲子=润肺安神羹
雪梨+川贝=止咳化痰饮
2. 黄色食物健脾
南瓜+小米=养胃黄金粥
胡萝卜+玉米=护眼营养汤
3. 黑色食物补肾
黑芝麻+核桃=抗衰养生糊
黑豆+黑米=滋阴补肾粥
四、三类人的立秋饮食重点
1. 儿童
✅ 多吃山药、南瓜易消化食物
❌ 少吃冷饮、膨化食品
2. 女性
✅ 增加银耳、红枣补气血
❌ 避免节食减肥伤元气
3. 中老年人
✅ 常吃黑木耳、燕麦控三高
❌ 忌咸菜、肥肉加重负担
五、立秋养生食谱推荐
早餐:南瓜小米粥+蒸山药
午餐:清蒸鲈鱼+百合炒西芹
晚餐:莲藕排骨汤+糙米饭
加餐:银耳羹/蒸梨
结语
立秋养生无需复杂,记住这6个字:
多滋阴、多健脾、多补水;
少辛辣、少油腻、少生冷。
坚持1个月,你会发现:
✔️ 皮肤不干燥了
✔️ 感冒次数减少了
✔️ 消化变好了
✔️ 睡眠质量提高了
转发给家人,这个秋天一起健健康康!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