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析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资料公布

8月2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消息,阳城析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494件石制品,为研究黄河流域晚更新世晚段史前人类石器技术和行为增添了新材料。

2006年,山西风光旅游规划设计院在阳城析城山一带考察时,发现了细石器遗存。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在此进行了调查与试掘。2022年,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晋城市博物馆、阳城县文物博物馆对析城山遗址进行了正式调查与发掘。

经发掘,析城山遗址为山西南部又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记录了该时期人类在较高海拔处(1800~1700m)的适应性行为。其中,第1、2地点位于高山洼地的北侧边缘,记录了两大不同时期的地质堆积和文化内涵。早期(下层)为距今2.8万年左右的水流侵蚀,保留河流相堆积,内含小石片技术产品;晚期(上层)倒装地层则记录了晚近多次侵蚀搬运后的倒序坡积,内含遗物主要为细石叶技术产品。

从石料选择方面看,石器原料以燧石为主。从剥片技术看,均以锤击法为主,开始出现压制技术,代表性产品有细石叶和小型两面器等;石器加工以正向为主,上层兼有反向、错向和两面通体加工。

复合工具为该遗址的特色,集中体现在上层出土的一批石器。其中小型两面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典型的复合装柄使用的投射类工具。难得的是,下层还出土有另一件尖状器,虽未经两面通体加工,但其一端两侧陡刃加工,另一端有典型捆绑痕迹,应该也是复合使用的器类。可见该区域复合工具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更早时期。

“综合地层和各层出土石制品的技术和类型分析,第1、2地点在距今2.8万年以来经历了长期剧烈的侵蚀作用,石制品也表现出从石核—石片技术传统向细石核—细石叶技术传统的重大变革。”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析城山遗址的细石器产品以船型石核为代表,与其西北20km处的下川遗址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因此其细石叶技术可追溯到更早的下川遗址。析城山遗址在黄河中游区域海拔较高,应是细石器人群的重点活动区域。

析城山遗址的新发掘为沁河流域细石器文化研究增添了新材料,不仅了解了细石器技术人群的活动范围,而且也对研究晚更新世晚段史前人类的迁徙及其对较高海拔环境的适应有重要意义。

编辑:王艳兵

作者:王丽娟

来源:山西青年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3

标签:历史   阳城   旧石器时代   遗址   资料   石器   技术   两面   山西   晚期   石片   加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