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重磅决议即将来袭,特朗普“逼宫”施压,降息迫在眉睫?

文|泡芙

编辑|江娱迟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这几天华尔街的办公室肯定是抓耳挠腮的,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像聚光灯一样,全打在美联储那间紧闭的会议室门上。

一边是特朗普拍着桌子要“大幅降息”,说高利率快把房地产和政府逼急了,一边是CPI还在高位“蹦跶”,核心通胀,远超目标线。

更热闹的是,就业数据一会暴跌,一会儿失业率又创四年新高,就像看一场没剧本的大戏,每一个转折都让人屏住呼吸。

那么,美国现在究竟是什么情况?特朗普的强势介入又有什么目的?

美联储降息争议背后

看到美联储降息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疑惑,美联储不是一直说自己独立吗?特朗普再怎么施压,真能左右它的决策?

这话没毛病,从制度设计上,美联储就是要和政治拉开距离,避免短期政治诉求打乱长期货币政策。

就比如说,特朗普想在会议前解雇美联储理事库克,结果上诉法院直接驳回,库克该参会还参会,这就是对“政治干预”的硬制约。

就算特朗普把自己的经济顾问米兰推进了美联储,也不代表能“说了算”,毕竟会议里还有“大幅降息、降息、不降息”三派吵得不可开交,不是一个人能定的。

但反过来想,政治影响也没完全消失,鲍威尔之前还盯着通胀不放,后来却突然转向关注就业,甚至放宽松信号,很难说和特朗普的连续施压没关系。

所以真相不是“特朗普能操控一切”,而是“政治压力成了美联储决策的重要变量”,独立性没被完全架空,但在现实里确实打了折扣。

但是还有人不明白,美国通胀还那么高呢,这时候大幅降息,不怕通胀更压不住吗?

这个疑问正好戳中了美联储的两难,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说“之前紧缩太猛,该大幅降息”,这是站在“救就业”的角度。

可反过来,如果通胀没压下去就大幅降息,相当于“给发热的经济再添柴”,老百姓买东西只会更贵。

所以这个争议本质不是“对不对”,而是“先保哪头”。

究竟谁说的是真的

美联储夹在通胀和就业中间,选哪边都有风险,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还有人可能会困惑,一会儿说大幅降息会吓坏市场,一会儿说会让资产暴涨,到底该信哪个?而且美联储降息,全球放水,资产真的会涨吗?

其实市场反应从来不是“一刀切”的,关键看“预期和实际的差距”,有网友表示,市场已经消化了“降息”的预期,要是真降,大家早有准备,自然没什么波澜。

但降太多就有两种可能,有人会觉得“美联储这么急,肯定是经济要崩了”,很可能会引发恐慌。

也有人会觉得“这是救就业的好信号”,所以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取决于当时市场更看重“经济风险”还是“政策利好”。

所以“降息必涨”是误区,最终要看市场怎么解读,还有基金季度末再平衡这些实际操作的影响,没法一概而论。

面对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人疑惑,美联储降息,真能拯救美国经济吗?

其实别把降息想成“特效药”,虽然有人说高利率伤害房地产、推高政府借贷成本,降息确实能缓解这些问题。

但美国经济的问题不止“利率高”,比如就业市场差,可能是企业订单少、不敢招人,这不是降息能直接解决的。

还有老百姓消费信心、企业投资意愿这些,降息只能“推一把”,没法从根本上改变。

结语

说到底,这件事情本质都是“多方博弈的结果”,特朗普要政治诉求,美联储要平衡通胀和就业,市场要判断风险和机遇。

没有谁的观点绝对正确,也没有哪种结果必然发生,我们看这件事,不是要找“标准答案”,而是要明白,美联储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在一堆“坏选项”里选相对不那么坏的,而市场和经济的反应,也会跟着这些选择不断变化,充满不确定性。

这就是货币政策最真实的样子,复杂、两难,却又实实在在影响着每个人的钱袋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财经   重磅   迫在眉睫   决议   通胀   大幅   政治   库克   市场   经济   风险   美国   鲍威尔   货币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