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小吃冷门别邪门!盆装蛋糕水瓢放甜点!顾客:抢钱卖相还敷衍

大家好,厉叔的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现在的网红小吃有多“邪门”。

街头小吃的造型越来越奇葩,新品小吃也是越来越频发,小吃摊位刚摆出来,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展览现场,炒瓶盖、烤冰块、烤铁签子等奇葩小吃在同一条巷子排成一列,虽然没有人去吃,但有不少人举着手机凑过去拍。

摊主把瓜子凉拌装进透明杯里面,看上去很亮眼,实际上没有什么味道,这些网红小吃主打的就是一个能看不能咽,小吃的味道被挤到了一边,出片成了主角。

这些奇葩小吃刚出现时,可谓是造足了新鲜感,可是时间一长,也就只剩下视觉上的刺激,在街头的另一边,还有另一种风格,奶皮子糖葫芦、花式烤红薯、雪吻巧克力、干噎酸奶、洞洞鞋鸡蛋仔等新品小吃博得了关注。

奶皮子糖葫芦就是这一类小吃的典型,刚刚爆火的时候,队伍能从店门口排到街口,糖浆亮的像是玻璃一样,奶皮裹得厚厚的,再用包装纸一包,价格就可以往上提好几倍,随着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火,不少商家纷纷模仿起来。

有些商家不知道怎么做,就直接把旺旺仙贝加进去,再用牛轧糖糊在北面,把成品打磨的像是真的一样,成本被压缩的很低,但是价格却一点没变,一根接近百元,不少人为了拍照,照样抢着买。

有人连着吃了几串奶皮糖葫芦,脸上的糖化反应变的明显,拍照时用滤镜都调不回来,固体的杨枝甘露也被点名说存在生育风险,这让不少人意识到,热度堆得越高,不确定的风险也就越多。

许多小吃从火爆到翻车,从来不是突发事件,总是在不断热闹的背后慢慢暴露。

干噎酸奶店里售卖的分量少,价格高,有些人就想在家里自制,酸奶经过几次过滤,变得浓稠,看上去和店里卖的差不多,却忽略家用冰箱里的生肉,忘了空气中潜伏的细菌,那位女生自制的酸奶吃完后呕吐不断,被紧急送医。

干噎酸奶本身就厚得像堵在喉咙口,大口吞咽对小孩和老人都存在窒息风险,家里自制更容易滋生杂菌,想省下钱,最后换来的是健康代价。

街边普通寻常的烤红薯也被改的花里胡哨,烤红薯原本是再简单不过的民间小吃,烤到焦香的时候一口咬下,甜味最真实,而现在被包装成了花样红薯,添加的小料能够摆出来十几样,颜色亮的像是调色板,但是和一部分定价为68元的蜜汁红薯对比起来还是相当划算的。

当大家都以为红薯还算是难得比较踏实的小吃时,却又突然袭来了往红薯里塞冰淇淋这一奇葩招数,冰淇淋在红薯肚子里面同化成流心,拍照时的层次丰富,但是吃进胃里冷热交替,就像是肠胃在挑战极限一样。

街头的网红小吃一旦火爆起来,价格也就稳稳地身居高位了,奶皮糖葫芦98一串,有网友说,这样的价格再加一点钱就可以买个小榴莲了,即便是这样,愿意排队的人依旧举着糖葫芦在人群里站半天,而那些愿意付钱的人,看重的也不是味道而是抢到热度的满足感。

社交平台上源源不断的晒图,把这些小吃堆的让人感觉非吃不可,而那些正规平台的商品对比之下显得十分老实,不仅价格稳定,没有浮夸的包装,也没有靠路边拍照取胜的技巧。

热食里面加雪糕,冷食里面夹甜奶,混合做法似乎变成了当今的潮流,冰淇淋塞进烤红薯,固体奶盖塞进煎饼卷,这些做法都是为了镜头而准备的,吃下去后胃里的感受比拍照那一刻要强烈的多。

去年在短视频平台火爆的草莓奶油塔就是这样一路走向翻车的,看上去像是个醒目的杯装甜品,杯体尺寸占大头,奶油的分布浅,底部支撑不起外观,不仅拿着不方便,吃起来也费劲。

搪瓷盆蛋糕的外观更夸张,蛋糕挤在盆里,看着复古又别致,味道却极普通,蛋糕底像泡沫,没什么香味,甜腻的口感远远不如外观亮眼,标价接近 300 元,不少人怀疑买的是蛋糕还是搪瓷盆,毕竟单买十几元就能到家,搭上蛋糕却能涨到近百倍。

今年这条路线也是迎来了升级,水瓢蛋糕占据了摊位的中央,一个小水瓢装着普通的蛋糕,被冠上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噱头,价格便飞速上涨,有的人觉着去年的新款都买过了,今年继续尝试新款造型也算是跟风。

商家察觉到消费者对造型的敏感度,为了让更多人愿意掏钱抢新品,便把心思全都用到了外形上,这样一来外形越来越好看,味道却没有多少变化,依旧是甜腻与轻飘的口感,站在摊位前买单的人看似不少,可真正为了味道而来的人并不多。

街头造型在继续扩散,洞洞鞋鸡蛋仔就是其一,两只一份,36 元,看起来可爱又好拍。真正的洞洞鞋十几元一双,鸡蛋仔本身并无独特之处,可只要换个模具,再加点包装,就成了“值得发朋友圈”的新品。人们被造型吸住,味道被排到后面。

甜品里的故事线还延伸到雪吻克力,冬天越近,它出镜的频率越高,宣传上说希望每个冬天都有某个身影陪伴,看似浪漫,实际上原版产品滞销,通过动漫联动推高销量,只要和情感挂钩,就有人愿意买单。

街头小吃越堆越多,造型也越来越多元,它们共同的目标是抢占镜头,刺激视觉,把亮点放在包装而不是味道上。能让人吃得舒服的并不多。烤棉花糖算是比较简单的存在,轻巧、便宜,做法也不复杂。

从头到尾看下来,这些小吃像是在一条永不停歇的流水线上生产,一个品类火了,立刻被大量复制,再用更亮的颜色、更夸张的包装、更奇怪的造型迅速变形。每次变形都会带来短暂的新鲜感,可真正的味道始终没有突破,火的越快,退潮也就越快,翻车几乎成了必然。

这些街头故事不断循环,画面大过味道,热度强过口感。追求拍照的力量远远超过吃的本能,小吃走得再远,也难逃被复制、被改造、被包装的命运。

安叔认为,路边小吃应该是在逛街时,味道与颜值并存的解馋食品,而不是现在这些为了出片而过度包装抛弃味道的“邪门”产品,对此你们认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美食   水瓢   卖相   邪门   冷门   甜点   小吃   蛋糕   顾客   奶皮   味道   糖葫芦   洞洞   红薯   造型   酸奶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