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国A股2025年站稳3500点之际:怎么看这一轮特殊牛市行情?

#上头条 聊热点#

本文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242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2025年7月份,国内金融市场迎来历史性突破时刻:

中国的上证指数3年来首次突破3500点关键点位,并且在当周交易日结束以后顺利站稳。

这一幕,发生在7月7日到7月11日这一个交易周。下面,为大家复盘一下这一轮“3500点突破战”的经过:

上证指数本周突破3500点大关,第一次突破是周三(7月9日),2025年7月9日9点41分,上证指数定格在3506.01点,这是时隔8个月后,A股首次站上3500点。

这是今年首次突破3500点,盘中摸高3512.67点,但是,尾盘跳水,3500点得而复失,日K线也收出阴线。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小插曲,周四上证指数正式站上3500点大关,周五继续向上拓展空间,最高上摸3555.22点,这是本周最高点,也是今年最高点,下午大盘回落,上证指数最终报收3510.18点,这是3年来首次周收盘站上3500点大关。

图片来源:网络

上证站上3500点,一片欣欣向荣,李大霄又创造了一个新词——逼空牛。

图片来源:网络

股市上涨,突破重要关口,怎么解读对于国内经济环境和投资者群体都应该是利好吧?

但是,从现实来看,这一次国内上证指数突破和站稳3500点的动向,却有些不一样的微妙感觉和诡异氛围。

这篇文章,写在周末,基于刚刚突破并顺利站稳的A股3500点背景,和大家聊几点独家个人的观察和思考。


阅读提示:

(本号已在全网平台进行了关联认证和内容实时查重检测。如有未经明确允许的抄袭搬运情况,必将追究。)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中国A股市场突破3500点,具体是一个什么情况?


先说个冷知识:中国的A股,在过去35年历史中,真正站稳过3500点就三次,这次如果行,那就是第四次。

2025年7月9日,中国国内证券市场迎来一个关键时刻

——沪指突破3500点整数关口,创年内新高,上次重回该点位是2024年11月8日。

对市场和国内投资群体而言,3500点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数字关口,更是市场情绪和信心的“风向标”。

客观来说,自从进入7月份后A股表现相当不错,各指数全面上涨,形成一个突破态势,同时,涨幅也不是非常大,依然是小幅上涨的格局,形成一个稳健的上升通道。

这个过程里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中美对比”:

2025年7月9日晚,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股价触及164.42美元,总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纪录。

而中国这边,是A股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工农中建四大行股价持续创下历史新高。

由于今年银行股的涨势过于疯狂,国内股民开始把“银行”与“英伟达”结合起来,将银行股称为“银伟达”,把上证指数叫作“银斯达克”。

在大金融的带领之下,上证指数成功突破关键点位,稳稳站上3500点大关,尽管在周五(7月11日),早盘的过猛攻势导致银行板块有所回落,但“银伟达”的迅猛势头依然牢牢吸引了市场的目光。

行情面的东西,公开透明,实时更新的,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仅仅从指数表现上来看,毫无疑问是鼓舞人心,呈现繁荣和向上的一个结论,没有争议。

互联网和舆论环境中,关于新一轮牛市的讨论也呈现热度上升的态势。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为什么说这一轮国内A股对3500点的重新突破,氛围和感觉都非常微妙?


2025年上半年,国内金融市场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基本上是科技+红利的杠铃策略,被演绎到了极致,银行股和科技股成为拉动上证突破3500点的基本因素。

从权重来看,整个上证指数,银行的占比达到19.06%,非银金融占比8.66%,银行股的狂欢,拉动了上证指数持续上攻。

从指数上涨的角度看,大金融贡献了大部分权重。据新华财经统计,31支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银行位列第二,仅次于有色金属,半年涨幅为13.1%。

图片来源:网络

另据万得的数据,从2025年至今,金融行业市值增长了超过3万亿,远超其他行业。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买中了大金融,尤其是银行股,相信赚钱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但问题就在这里了,长期以来,国内银行股,是不受散户群体的待见的。

指数牛背后,充斥着涨了指数亏了钱的言论,对多数人而言,指数上涨和自己的关系不大。

所以,大A就成了这个世界上,最魔幻的一个金融市场了。

两个月时间里面悄悄就涨了将近200点,但是市场的氛围吧,还真的挺像跌了200点一样的。

当然,赚钱的人一般不说话,亏钱的人抱怨多,仅看股吧和贴吧,以及各个媒体平台的留言和内容,并不足以证明赚钱效应不好。

但是,从绝大多数散户的表现来看,指数牛之下,并没有感受到雨露均沾的明显赚钱效应。

在传统的A股股民看来,银行股是“低估值、低波动、低关注”的代名词。

它们虽然市值庞大,但是股价波动很小,所以除了一些机构大户和公募基金配置,很少有个人投资者愿意购买。

而且,国内银行业的基本面和经营情况,实际上和对应板块的暴涨,是无法从理性合理的角度去解释的。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1%,而净息差仅为1.43%,这是中国银行业历史上首次出现不良率超过净息差的情况。

很显然,银行基本面正在逐渐承压。

从估值来看,如今的银行股也已不便宜。7月11日中证银行的PE估值为7.49,为5年来银行股估值顶峰期。就算把时间周期拉到10年,也仅有2015年牛市期间的估值高于现在。

很显然,如今的银行股并不处在普通股民可以“闭眼买”的阶段。

显然,这一轮通过大金融拉指数的牛市,是真的,但是绝大多数散户投资者,特别是没有持有银行金融板块股票的群体,基本上持仓的情况,和3000点左右,没有多少改变。

赚了指数,亏了账户的现实情况下,就算各路券商媒体和所谓的专家拼命摇旗呐喊,这氛围还是起不来的。

微妙之处,必有因果,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讨论:结合多个维度的综合因素和影响来看,是否值得对后续国内股市有想象力?


国内A股指数突破3500点,并且顺利站稳,这个事情,让一众券商和各路所谓的投资专家亢奋不已,于是乎新一轮的牛市吹捧,怂恿鼓励更多的散户入场的内容开始大量出现。

和以往不一样的是,这一轮喧嚣,没什么热度,实际效果也并不理想。

现在的老百姓不好忽悠了,可是有些人还在用过时的思路和套路想要刷存在感。

这话一点都不需要客气,说个很多人不知道的市场内幕,那就是绝大多数大家能看到的什么首席,专家,还有股评头部代表人物,都是没有真金白银持仓的。

不然,让各路所谓首席,冠以经济学家的这些有头有脸,各种头衔加身的专家们,晒一晒自己的持仓和收益水平?

从市场参与的这个角度来说,国内的经济学家群体和美国华尔街,还真的是没办法比,也不能比。

回到国内金融市场来看,3500点的指数牛表现背后,从务实理性的角度,这里可能要说点和主流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了。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大抵因为成长性问题,配置银行股的比例并不多。

而即便在今年资金追捧红利资产的大背景下,股民配置银行股的比例依然不高。

只有那些价值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往往对银行股情有独钟,或有长期的配置。

因此,近期银行股的拉升,显然不是散户投资者的行为。

这里有一个关键要看准:

如果没有银行股的不断上涨,指数断然不可能现在冲破三千五。

银行股作为A股最大权重板块,如此表现,足见管理层托举指数的决心。

这其实涉及到的,是一个对比的问题:美股那边,纳斯达克又创出了历史新高,道琼斯也又摸到了四万四千多,距离历史高位也只一步之遥,而中国这边,不创新高也就罢了,总不能还在3000点不停徘徊吧?

而要想拉指数,最简单实用且稳妥的办法,就是拉银行股。在中国向来如此。

所以,没有基本面的支撑,银行股的逆势暴涨的逻辑就在这里了:当下国内经济普遍承压,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和板块很多也市场萎缩,盈利下降,反映在股市里就是股价下跌,连累整个市场无力上涨。

所以,只好把银行股,这个亲儿子,最可靠的板块,再给派上用场。

银行股的上行主要还是资金的推动,并非基本面有多大的改善以及市场其他方面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银行股的整体表现,仍需留意资金增持银行股的力度和倾向。

而对于市场来说,在国内基本面修复弱势以及海外流动性并未实质性释放下,仍缺乏整体的提振动力。


简单来说,这是人造牛市,而且还是主线非常清晰的模式,而不是真正有共识,有资金支撑的良性牛市。

考虑到大国博弈的脸面问题,以及中美耐力比拼背景下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和构筑经济形象的需求,可以对这一轮拉银行推指数的主线,后续还能持续有预期。

但是从资金总量,市场赚钱机会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没有持仓银行和金融相关股票的散户群体和资金,能借着这轮指数牛解套回本,或许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对于市场来说,银行股的上行即便是有维稳的目标,但也难以抵抗市场整体情绪和信心的低迷,对市场的支撑和提振作用或相对有限。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站在3500的市场背景前,分享几点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金融市场,在中国永远是见证和释放人性,最具代表性的合法场所了。

站在3500点,但是缺乏赚钱效应的这么一个微妙,而又特殊的阶段,对于场内场外的散户和资金群体,毫无疑问,是很纠结的:

如果这个阶段追进去,缺乏基本面支撑的市场中被套牢了,是难受的一件事;

但是被3000点折磨了这么长时间,虽然还没有赚钱效应,但是好不容易遇到这种历史性突破时刻,万一错过了牛市,岂不是以前遭的罪都白给了?

怎么样?这样的心理分析,屏幕前的各位,有没有共鸣?

人性的选择,讲道理,谈理性,一点意思都没有,如何行动,全看自己,这里不多讨论。

文章最后,从个人的角度,分享几点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1,在银行股这一轮被爆拉的过程中,大量资金涌入银行板块。

然而,有一个细节要看清楚:这些资金并非都是长期投资资金,很多是短期投机资金。

一旦主力资金完成出货,这些短期资金也会迅速撤离,导致银行股股价失去支撑,大幅下跌。今年部分银行股在上涨过程中,成交量明显放大,但随后股价却开始震荡下行,这很可能是主力资金出货的信号。

银行股爆拉背后,很可能是主力资金精心设计的一场让散户接盘的陷阱。

结合基本面的实际情况,这个观点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一下,对不对另说,有没有逻辑和道理才重要。

2,当下对于场外的群体,有一个观点值得分享一下:

国家和主力资金拉银行,推高指数,有一种网络观点和声音是认为这样做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散户入场。

这么看就狭隘了,格局小了,会错意了。

靠散户和共识去拉银行这种大块头,稍微有点股市经验的都知道是个笑话。

国家脸面,金融表现懂不懂?

这个点到为止,不多展开。

3,对比中美,对核心金融资产的估值表现来看,中国的“银伟达”与美国的英伟达,实际上是值得重视的。

中国银行股大涨的背后,本质上是资产荒。

1年期存款利率下降到1%以下,传统的资金开始走入股市寻找替代品,而保险资金入市,他们对资金的需求特征,决定了它们选择的资产。

但,这本质上来说,还是资金的左手倒右手,增量资金依然不足。

美国英伟达的大涨背后,是资本市场泡沫的折射。


总的来说,个人的态度和观点还是这么一个:谨慎乐观,深入挖掘,以确定性的研究,把握不确定性的趋势。

而对于绝大多数情绪主导,缺乏市场经验的群体和资金,这个阶段,就不要太自以为是,不能太过浮躁冲动。

投资,总归是逻辑和认知折现的游戏,而不是赌桌上孤注一掷的冒险。

这是不是理性务实的观点?


全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以上的观点和分析大家觉得不错,有所收获,还请大家不吝发财的小手,来个“点赞,收藏,转发”三连支持一下。

谢谢。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头条账号@熊猫贝贝小可爱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4

标签:财经   牛市   中国   行情   银行   资金   指数   散户   市场   国内   群体   上证指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