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115/75mmHg和135/85mmHg,哪个更好?正确答案 或让不少人意外

众所周知,当前,在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140/90mmHg”。

这使得很多人认为:血压只要不超过140/90mmHg,就仍属于“正常”。

当然,在这一背景之下,不少人自然还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论血压处于115/75mmHg还是135/85mmHg,其实都属于“正常范围”;相较而言,115/75mmHg看上去似乎“偏低”一些,感觉不如135/85mmHg“更好”......

然而,这样的看法,真的对吗?

以及,关于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对于尚未确诊高血压的“一般人群”和已经确诊了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又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一般人群” 115/75mmHg更好

虽然,“≥140/90mmHg”是我国当前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血压<140/90mmHg就都属于“正常”!

事实上,按照我国当前的完整血压水平标准,所谓的“正常血压”也叫“理想血压”,其实特指“<120/80mmHg”,而不是“<140/90mmHg”。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对于一个尚未确诊高血压、但血压值已经达到120-139/80-89mmHg的人来说,其血压并不属于“完全正常”,而是已经进入到了“正常高值范围”或叫“高血压前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已经有大量的医学研究证明:相较于<120/80mmHg的“正常血压”人群,血压处于120-139/80-89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不论是后续发展为高血压的风险,还是患上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都明显更高一些。

甚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还特别强调了:血压水平处于130-139/85-89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若是心血管风险为【高危】或【很高危】的话,应该立即启动降压药物的治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由此可见,对于还没有确诊高血压的“一般人群”而言,“115/75mmHg”无疑是比“135/85mmHg”更好的血压值。

因为,只有“115/75mmHg”才真正处于“正常血压”或“理想血压”的状态;相较而言,“135/85mmHg”则已经进入了“血压正常高值”或“高血压前期”状态。

此外,一个更值得大家注意的情况是:假如“135/85mmHg”是反复在家测量出来的血压值,那么,就直接需要怀疑自己可能已经达到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因为,一直以来,“≥140/90mm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其实特指“诊室血压标准”。

而2025年9月最新发布的《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5版》则是明确提出:假如在家中多次测量血压,发现平均血压值≥135/85mmHg的话,同样可以诊断高血压!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5版》

也就是说,对于还尚未确诊高血压的“一般人群”而言,血压只有处于“115/75mmHg”,才真的可以做到“高枕无忧”;而假如家庭血压已经达到“135/85mmHg”的话,不光早就不再属于“完全正常”,甚至还得怀疑可能已经患上了“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 也是115/75mmHg更好

过去,对于很多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目标一直都是“<140/90mmHg”。

比方说,5年以前发布的《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0版》还仍然认为: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0版》

基于此,不少高血压患者会本能性地认为:血压并不是降得越低就越好!

既然,医学指南认为降到“<140/90mmHg”就算达标,那么,把血压控制到“135/85mmHg”无疑是恰到好处的;而把血压给降到“115/75mmHg”则显得“过低”了一些......

但当我们把时间线给拉回到现在,这样的观念还依然正确吗?

不得不说,就在最近几年,关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究竟应该降到多少,医学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就以最新的《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5版》为例,在这份医学指南当中就明确建议:对于<80岁的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最好降至“<130/80mmHg”,而不再是过去的“<140/90mmHg”。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5版》

再比如,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发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2024版》同样提到:<80岁的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应直接降至“<130/80mmHg”。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2024版》

事实上,早在2022年的时候,我国就已经有不少高血压领域的专家开始提出【强化降压】的理念。

他们普遍认为:在不需要太多种降压药、太大剂量和太复杂治疗方案的前提下,血压“<130/80mmHg”应该作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目标;甚至,在高血压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把血压降至120/70mmHg左右都是完全合理的!

2022版《强化血压控制中国专家建议》

那么,为何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除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外),“<130/80mmHg”的降压目标要比“<140/90mmHg”更好呢?

原来,已经有不止一项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很好地证明了:在<80岁的高血压患者身上,与“<140/90mmHg”的降压目标相比,“<130/80mmHg”的降压目标能够带来更大的心血管获益,可以更一步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梗、脑梗、脑溢血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甚至减少死亡率。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已经确诊了高血压的患者而言,把血压给降到“115/75mmHg”,理论上同样是要比刚刚降到“135/85mmHg”更好一些的!

当然,前提是,高血压患者在把血压给降到“115/75mmHg”以后,并不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不耐受”状况,比如体位移动后的明显头晕、头痛、乏力、眼前发黑等症状。

但从目前已有的临床观察来看,在大多数情况下,高血压患者都是可以良好耐受“<130/80mmHg”这一降压目标的。


综上所述,不论是对尚未确诊高血压的“一般人群”、还是已经确诊了的“高血压患者”来说,“115/75mmHg”都是比“135/85mmHg”更好一些的血压值。

这或许,是不少朋友完全没有想到的!

从前面的内容当中,我们其实不难发现,上述结论完全是有据可依的。

毕竟,对尚未确诊高血压的“一般人群”而言,“<120/80mmHg”才是“完全正常”的血压;而已经确诊了高血压的“患者”,在大部分情况下,血压都最好降至“<130/80mmHg”。

这也意味着,大家千万不要再因为血压处于“135/85mmHg”而沾沾自喜;同时,也没必要因为血压处于“115/75mmHg”而担心了!


【参考文献】

1,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5版 《中国循环杂志》 2025年9月 第40卷 第9期

2,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0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 第13卷 第4期

3,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9月 第52卷 第9期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年7月 第32卷 第7期

5,强化血压控制中国专家建议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2年2月 第30卷 第2期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注:本文没有使用AI辅助技术,文中主要观点均来源于医学指南、专家共识、临床研究结果以及个人总结!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限时发文分成翻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养生   正确答案   血压   意外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   指南   中国   基层   国家   修订版   目标   心血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