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遭抵制:不是菜的错,是人心的坎

预制菜这三个字,如今跟“科技与狠活”似的,一提起来就让人皱眉头,超市里的料理包,餐厅里的快手菜,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校园配餐,只要沾了“预制”俩字,总能掀起一阵骂声,其实大家抵制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它背后藏着的那些让人闹心的猫腻。

琳琅满目的预制菜

最让老百姓膈应的,是那本扯不清的“概念账”,六部门明明给预制菜下了定义,说它是工业化生产的预包装菜肴,还把连锁餐饮中央厨房的配送品排除在外,可到了现实里,这定义就变了味,西贝说切好的肉丝不算预制菜,罗永浩说提前炖好的肉就是隔夜菜味儿 ,商家把净菜叫备餐,消费者觉得只要不是现炒的都算预制菜,这种鸡同鸭讲的混乱,让大家心里根本没底——谁知道自己吃的到底是合规预制菜,还是商家偷换概念的“伪现制菜”?

形形色色的预制菜

更戳心窝子的是“价格欺诈感”,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萨莉亚用预制菜但便宜好吃,照样有人买单 ,佛跳墙做成预制年菜,高端市场也卖得不错,可问题在于,不少餐厅把半年前冻好的料理包加热一下,就敢按现炒的价格收费,人均一百多吃的竟是“时间胶囊”里的菜,按理说,预制菜省了后厨人力和现做成本,价格该更亲民才对,这种“花现炒的钱,吃复热的菜”的落差,任谁都觉得被当冤大头宰了。

预制菜快餐

最没底线的,是踩在家长底线的“安全雷区”,江西赣州家长校门口送饭,孩子蹲在地上吃饭的画面,戳痛了多少父母的心,家长们抵制的不是便捷,而是预制菜链条里的不确定性,原料是不是僵尸肉?有没有偷偷加防腐剂?冷链断链会不会导致变质?虽然专家说做好速冻和冷链的预制菜营养差别不大,但现实中总有商家为降成本在原料和运输上打折扣,孩子吃了拉肚子,饭菜咸得发苦的情况屡有发生!更可气的是,很多学校引进预制菜根本不征求家长意见,直接把孩子的餐桌当成了成本试验场。

好看的预制菜

说到底,预制菜本身不是洪水猛兽,工业化生产也未必等于劣质,大家真正抵制的,是概念模糊下的知情权被剥夺,是价格虚高下的选择权被侵犯,是安全不明下的健康权被漠视,就像有人说的,“不透明才可怕”,要是商家能明明白白标注,价格对得起品质,安全经得起检验,谁又会跟一口热饭过不去呢?

超市里的预制菜

这场抵制潮,本质上是消费者用情绪倒逼行业透明。毕竟吃饭这事儿,吃得明白、吃得放心,永远比吃得快捷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美食   人心   价格   吃得   商家   家长   消费者   概念   成本   孩子   底线   料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