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半年后,特朗普自己都没想到,中方的反制会这么疼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中美加征关税已过去半年,结果让很多人措手不及。

中方反制动作一波接一波,真正让美国商界“感到疼”的不是关税本身,而是中国出招的方式太刁钻。

【中美加征关税已过去半年】

“反制升级”:中国一连串操作击中美方软肋

2025年2月,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对几乎所有中国商品加征额外10%关税。

外界当时都以为这不过是特朗普一贯的谈判姿态。

可这回中方没再忍,连夜出台了一套非常狠的反制措施,不光加税,而且动用了以前很少动用的几张“王牌”。

加税只是第一步。

涉及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农产品、大排量汽车等一大票商品,税率一抬就是15%。

这些商品原本就不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核心支柱,一加税,美国企业更难在中国市场上混下去了。

【这些商品原本就不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核心支柱【

中方还没完,不可靠实体清单立马更新了几个美国公司,像做基因测序的、做半导体设备的,还有互联网服务企业。

这些公司本来在中国市场业务不小,结果一上清单,立刻面临合规调查、客户流失、甚至连银行都开始收紧贷款。

几天后,中国商务部又祭出一项出口管制清单。

这张清单让美国一些中下游制造企业措手不及。

尤其是稀土、特种金属和高端玻璃基板等原材料,平时谁都不太关心,可生产线不能没有。

这一堵,美国不少工厂运转直接出现问题。

【美国稀土生产运转直接出问题】

更让人意外的是,中国的动作并不是全盘对等,而是点穴式地出手。

美国食品、农产品、高端消费品被“精准打击”,偏偏就是那些特朗普选区依赖度高的行业。

中西部农民的玉米、猪肉、大豆全都在清单上。税一上来,中国采购商立马转向巴西、阿根廷、越南等国家。

从数据上看,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在三个月内断崖式下跌。

尤其是玉米、大豆和猪肉,减少幅度都在三成以上。

中国采购大户一边签下南美长单合同,一边公开宣布:我们会调整供应链结构,降低对美国依赖。

这话传出去,美国农场主可坐不住了。

【美国农场主可坐不住了】

选区代表纷纷喊话华盛顿,让政府别再继续升级贸易摩擦。

中方另一个动作也格外扎人。

中国官方虽没全面限制美资企业,但相关审查、反垄断调查、反补贴程序突然多了起来。

美国汽车、化妆品、电子类品牌企业纷纷中招。

有些品牌在中国市场本来赚得不错,一旦舆情转冷,消费者选其他牌子的速度非常快。

营收一掉,华尔街立刻反应,股价说跌就跌。

【华尔街立刻反应,股价说跌就跌】

更难受的是,这些招都合法合规,挑不出什么“违反国际规则”的问题。

美国想在WTO打官司都找不到明确突破口。

就算打赢了,一审、上诉、复议,得两年以后了。眼下的疼,只能自己扛。

说白了,美国原本以为中方最多还手一下,然后就来谈判。

没想到中方这次明显不打算退,也不在乎短期损失,更愿意以退为进,彻底重塑产业链。

半年不到,美方感受到的不只是“反制”,还有“没法预判”的不安。

【特朗普没想到中方的反制会这么疼】

“不是对等,是超限”:中方的打法远超想象

如果只是关税对关税,那还好算账。

但这次中方没有按照常规套路来。你涨税,我就对你最有依赖度的行业下手。你封我技术,我就卡你原料。

不是你打我一拳,我回你一拳,而是直接抡圆了打到你下巴。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又搞了个大新闻,宣布对所有中国商品的“对等关税”要统一提升到145%。

这已经不是关税谈判的级别,是直接开战。

可中方不按套路回击,却让美国这边越来越难受。

【中方不按套路回击】

中国这边税率也提上去了,但没那么高。反倒是非关税手段在这个时候显出威力。

比如稀土,中国没有宣布停止出口,可对几个出口关键环节加强了合规审查和海关抽检频率。企业没有明确违规,可手续慢了,货出不去了。

美国高科技企业马上叫苦,工厂停产、订单延迟、客户跳单,全来了。

还有中国对外汇结算渠道的限制动作,也让一些美资金融公司突然发现资金调配变难了。

这类操作表面看和贸易没关系,可真正影响到了资本层的信心。

【美资金融公司资金调配变难了】

对“国产替代”的鼓励政策,也明显加快了节奏。

过去只是倡导“自研自强”,现在是真金白银扶持。

不只是大厂,连中小企业在新政策推动下,也开始研发替代美国产品的中间件、原材料、零部件。

等美国企业反应过来才发现,很多中国买家根本不打算继续下订单了。

从表面看,中国自己也有损失,出口减少,外贸订单下降,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倒闭。

可看得懂的人都明白,中方是在以短期阵痛换长期独立。这不是硬扛,这是战略调结构。

而且美国经济也没好到哪里去。从7月起,美国的通胀开始回升。

原材料涨价,零部件缺货,零售终端商品价格高企,消费者怨声载道。

许多商品本来就是中国制造或依赖中国零件,一打贸易战,成本立刻上来了。

最要命的是,很多美国中型企业已经耗不起了。

本来利润就薄,税一加,成本上升,再被中方限制出口或拉入调查名单,连维持现金流都困难。

8月,美国中西部一家老牌农机企业宣布破产清算。

这家公司本来和中国有稳定贸易关系,贸易战一打,订单没了,企业就挺不过去了。

特朗普这半年火力全开,可最后回头一看,美国国内反而没几个真正受益的企业。

相反,原本对中国依赖大的行业和地区,一波又一波感受到疼,纷纷要求“重新考虑”政策方向。

到这一步,特朗普或许才意识到,这次中国不光没认怂,反而打出了一种超出预期的打法。

不是比谁扛得住,而是谁更能适应格局变动。

格局一变,美国要调整的就不仅仅是贸易策略,而是整个对华认知。

【特朗普加征关税遭中方反制】

美国国内“喊疼”的不是政客,而是企业和农民

贸易战半年后,最先受不了的不是华盛顿,而是企业和农民。

农业首当其冲。大豆、玉米、猪肉的出口订单被中国一削,美国中西部农场主直接断了粮。

贷款压着,收成卖不出去,只能亏本维持。有的农场主上电视节目时红着眼说:“我们不是棋子。”

这些人原本是特朗普的基本盘。

可市场没了、补贴不到位,不少人开始骂街。甚至有人开着拖拉机去州政府抗议,车头贴着“还我订单”。

议员们也顶不住地方选民压力,在国会质问政府的声音越来越多。

有共和党人开始转口风,提醒白宫不要玩火。

制造业也不好过。大量中小企业靠进口中国零部件吃饭,税一加,利润直接被吞掉。

不少企业主反映,产品一报价,客户就跑。

传感器涨了10美元,整条产业链成本都得改,订单没了,工人只能裁。

【大量中小企业靠进口中国零部件吃饭】

更糟的是,政策不稳定,市场没信心。投资计划一拖再拖。

很多公司开始考虑搬厂到墨西哥或越南,可转移成本高,结果进退两难。

华尔街对这套也不买账。几家大型在华业务重的企业,股价半年内跌了三成。投资人最怕的就是“看不清局势”。

资本一犹豫,融资收紧,企业更难周转。很多本来没直接出口中国的公司,也被波及。

这场贸易战,表面上打的是国家间博弈,背后却是一家家企业在流血。

而这些受伤的企业、农民,恰好是特朗普赖以连任的票仓。

他们的情绪变化,才是政策真正的压力来源。

【特朗普加征关税受伤的是美国企业、农民】

中方反制的深意:一场关于战略韧性的较量

外界很多人以为中方这波反击是临时起意,其实很多措施早就铺垫好了。

比如稀土和关键原材料的出口监管,不是简单卡人,而是要让美国产业链感受到长期风险。

美国找替代不难,可成本、周期都摆在那。一旦被动依赖别国,产业主导权就保不住。

同时,中方也在加快国产替代。

很多原来靠进口的东西,现在政府明确鼓励自己造。

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企业跟得紧。即使短期内产品性能不如进口,也可以先用起来慢慢打磨。

只要市场在,技术就会追上去。这种事中国已经干过很多次,从光伏到电动车,都是这么熬出来的。

中方还在推动供应链“去美国化”。不光调整进口来源,还鼓励企业多布局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市场。

中企出海变得更主动,和拉美、东盟签的长期大单越来越多。

金融领域也同步走。

人民币跨境结算比例提升,和多个国家签了本币支付协议,美国一旦动用制裁工具,中国也不再完全被动。

特朗普这套“全面加税”的打法,想的是一拳打服。

中方根本没硬扛,而是拉长战线,主动设局。

关税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结构调整才能决定谁笑到最后。

美国想的是打一仗立功,中国想的是赢一个时代。

这半年,不只是贸易的较量,更是战略定力和体系韧性的比拼。


参考信息: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调整不可靠实体清单措施答记者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出口管制信息网·2025‑08‑12

中方坚定捍卫自身权益·新华网·2025‑04‑12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5‑04‑09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方在世贸组织追加起诉美再次加征10%关税发表谈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5‑03‑04

反制措施升级!中国多部委回应美方升级对华关税行为·第一财经·2025‑04‑09

商务部:敦促美方彻底取消单边加征关税错误做法·中国外交政策网·2025‑05‑3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财经   中美   反制   关税   中方   半年   美国   中国   企业   农场主   华尔街   美方   稀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