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得太嚣张了!又一香港老字号翻车,港女怒斥:丢光香港人的脸!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今年8月初,香港天后站的夜色依旧热闹。街角那家招牌已经泛黄的“华姐清汤腩”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此店据说牛腩面工夫一流,连获米其林必比登推荐,在香港人和游客间都有不少口碑。 当天傍晚,一名来自内地的年轻女子带着朋友专程慕名前来。她们一路说笑,满怀期待。时间是晚饭高峰,店内生意不错。服务员神色冷

淡,将菜单往桌上一放,话也不多。

女子想起社交网上的种种讨论,犹豫片刻后,点了最受欢迎的牛腩面。 刚吃两口,她忽然觉得碗中有异物。细细一看,一块沾着血迹的创可贴夹在面里。她的脸色瞬间变了。朋友也怔住——没人想到,在香港这样标榜食品安全的老字号里,会遇到这种事。

时间来到8月3日夜。女子压下不快,与店员交涉。她语气克制,没有声张。没想到,店员不耐烦,甚至带着几分嘲讽。她又耐着性子解释。店员周围三人凑了过来。 ‘你O谂搞事大人?(你们想搞事啊大陆人)’有人用粤语发问。态度恶劣,动作粗暴。

女子的朋友连声抱歉,希望能和平解决。却引来更多冷眼。场面一度僵持。 就在此时,一位坐在门口的香港中年女性站了出来。她声音不高,却句句清晰。‘你们这样对客人,还配做生意?丢光香港人脸!’她指着服务员,语气坚定。

有几个食客也开始窃窃私语。气氛起了变化。 殊不知,这样的插曲在香港餐饮业并不罕见。

(据说,早在2002年,港星刘德华便曾批评本地服务业的傲慢,强调“服务文化”的缺失。)

女子原本只是想吃顿饭。却不得不报警处理。警员很快赶到。她们复述经过,拿出手机拍下的照片。服务员神色淡漠,依旧没有道歉。警察劝说无果,只能记录事件。

深夜已过一小时,女子与朋友无奈离开。此事被她发至小红书。很快,网络评论爆发。一时间,“华姐清汤腩”的负面评价如潮水般涌现。有人复盘往事,发现这类食品安全与服务问题并非首次。更有不少香港本地网友站出来力挺——‘本地人都丢不起这个脸。’ 时间进入8月中旬。

餐厅迫于舆论压力,勉强发布了一则道歉声明。但网友翻看细则,发现店家对具体当事人并未诚恳道歉。言语规避,态度强硬。

大家心知肚明,这更像是做给外人看的“例行公事”。 一晃,港媒跟进。相关话题延烧数日,全港餐饮业信用危机再度引发社会讨论。

(众所周知,香港服务业多年来早有“爱来不来”的傲慢氛围。)

在这之前,香港餐饮老字号曾经是本地居民和游客争相光顾的地方。时至2025年,旅游数据已经惨淡。仅上半年,入境游客同比锐减一半,酒店入住率跌破四成。尖沙咀、铜锣湾的商圈也不复往日繁华。彼时,‘顾客就是上帝’只剩空谈。服务者与顾客间多了一层警惕和冷漠。

不仅内地游客遭遇冷待。越来越多的香港本地消费者也开始抱怨——排队久、上菜慢、说普通话便被嫌弃。甚至本地人也感受到‘一视同仁’的低落服务。年初,有香港男子花了近八十港币,却点了两次才送餐,还用外卖盒子打发。又点冻柠茶,等了半小时不见踪影。找服务员理论,反被嘲讽“多事”。

2024年,餐饮业协会代表黄家和也曾公开痛斥:‘如今餐饮服务态度赶客,难怪生意做不起来。’多年来,行业内卷与压力,让服务者越来越敷衍冷漠。大家只在乎挣钱,不再经营口碑。奈何,这种恶性循环下,店家和顾客都成了输家。

也正是在这场风波之后,舆论开始审视香港服务业的内核。有人反思:是什么让原本温情、讲信誉的老字号,变得如此冷淡?是经济压力,还是时代变迁?是社会信任的流失,还是城市关系的断裂? 一年一度的旅游节临近。香港的商家们不得不面对客源锐减、口碑崩盘的现实。那些曾经靠‘人情味’立足的饭馆,如今只剩下生意和冷清。市井之间,再没有从前的热络叫卖。

终究,谁也没想到,名震一时的“华姐清汤腩”,会在2024年夏天成为全港争议的焦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美食   翻车   老字号   香港   香港人   女子   清汤   服务员   店员   游客   时间   朋友   牛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