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1949年攻下南京总统府,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全国人民就已经知道,一个全新的政权即将诞生,一个不受压迫的国家即将建立,其实很多人都以为,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是商议之后确定的日期,但真实情况并不是如此。
按照最早的计划,我国的开国大典原本将于1950年元旦举行,最终之所以提前三个月举办,其实是因为一个国外领导人。
斯大林在得知我国1949年举办开国大典的时间之后,十分严肃地告知,请换一个期限,这究竟是为什么?
其实对开国大典时间的传闻并非是空穴来风,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举行的时间似乎都有些太赶了,即使在1949年,国民党的部队已经难成气候,但残余势力依然不容小觑,虽然在这一年北平获得了和平解放,但其实总体环境并不太平。
早在1949年2月3日,大约是北平解放后一个月的时间,中央警卫团就派出了7个小组,总共800多人组成了北平市公安总队,其实这并不是为即将进行的开国大典做准备,而是为即将入驻北平的党中央开路。
要知道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领导集体还未曾到达北平,所以需要提前派出公安总队来,提前做好将来的警卫工作,当时部分率先进入北京城的中央机关,重要的民主人士,甚至是国民党的和谈代表都需要进行警卫工作。
即使是部队进入北京城,大家的内心始终悬挂着,虽然说当时傅作义接受了和平改编,整个北京城并没有爆发战事,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有不少国民党的组织特务趁此机会潜伏下来,全部都像潜藏在暗处的毒蛇一般蠢蠢欲动。
一旦有机会,他们就有可能谋害我方干部,群众甚至是盗窃国家机密,纵火,爆炸印刷伪钞,扰乱金融,煽动闹事等等做出多种影响局面稳定的行为,与此同时,即使是北京也存在许多的旧社会残留,比如此前所留下的卖淫,贩毒,赌博甚至是诈骗场所依然存在。
可以说此时的北京城依然危机四伏,因为在1949年1月18日凌晨3点,民市市长何思源家中就突然发生了爆炸,此人是劝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的重要功臣,但却在这次爆炸中受了重伤,两个女儿却不幸离世,最终确定这次事件是国民党的敌特分子所为。
党中央安全到达后,对北京的警戒工作依然没有放松,驻地确定之后,便衣警卫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和隐患排除工作,首先是加强对西郊公安派出所和检查站的领导,许多重要地区还进行了严密扫雷工作,真可谓如临大敌。
3月25日,我党的重要领导人到达北京,为了安全起见,还进行了一番声东击西的计策,几经周折之后,毛主席才顺利到达炮兵部队进行检阅。
在之后半年的时间里,对北京的治安问题进行了严格整顿,就算是获得了很大好转,但敌特分子的破坏依然存在,由于连日的整顿,这些顽固的敌对分子由明面转入阴暗之中,并且手段更加阴狠毒辣,中央军委甚至为此组成了一支专门负责安全的新型人民武装。
由此可见,当时北京的社会环境并不稳定,很多地区还有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我党最终决定将开国大典设置在来年的元旦举行。
元旦建国,又逢新春之初,大有开启新纪元的深意,这是各方商讨之后的最终决定,不仅因为时间上较为吉利,也是因为那时候成熟的建国时机已然到来。
其实从国内的状况看,决定完全合情合理,既可以腾出手来收拾残余的反动派势力,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北京城的稳定与隐藏敌对势力的消除工作,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个计划中的时间最终由于一位国外领导人的建议而被迫提前。
早在二战之时,我国与苏联的关系就十分密切,所以在开国大典举行的日期得以确定之后,最先通知的就是苏联方面,但斯大林似乎对1950年元旦这个日期不太满意。
当时刘少奇主席率领访问团队到达苏联,告知斯大林这一消息后,对方有些不悦,认为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太晚,刘少奇告知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完全得到解放,比如新疆与西藏这样偏远的地区,还有蒋介石所盘踞的台湾。
另外就是国内治安相对比较混乱,就连北京城经过长达半年的严格改造也不能保证完全安全,更何况是国内的其他地区,所以为了确保场面稳定,才选定1950年1月1日举行开国典礼。
斯大林在听后当即表示,中国没能完全解放并不是拖延开国典礼的理由,目前蒋介石退居台湾,谁都无法保证在三个月之内能够拿下,如果到1950年1月1日,中国依然没能够完全解放,难道开国大典要继续拖延吗?
听了斯大林这一番话后,刘少奇主席为首的代表团陷入了沉思,也开始考虑起这个提前的建议,最终在回国之后进行了多方商讨,党中央终于作出了提前三个月的决定,准备将原定于1950年元旦举行的开国典礼提前到1949年10月1日。
其实这种情况不足为奇,斯大林的建议自有他的道理,并不能说是完全对中国着想,但总体权衡之后不难发现,提前举行开国大典其实对中国是有利的。
首先就国内的情况来说,无论是尚未解放的新疆和西藏,退居台湾的国民党当局还是潜藏在国内各处的特务和敌人,虽然能够对国家造成一定影响,但注定不会引起大范围的争斗,尤其是派出军队进行专项打击之后,就更加难成气候。
所以完全不会影响开国大典的举行,而国外形势则不同,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和苏联就已经进入扩军备战的对峙状态,冷战的爆发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仇视整个社会主义,就当时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密切性,自然也是美国的敌人之一。
况且早年美国就想通过国民党来分裂中国,只可惜最后并未实现,如果推迟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很有可能会为美国创造借口,按照正常的国际环境来说,在正式举行开国大典之前,中国社会都算是一种无政府的状态。
尤其是国民党的残存势力还没有被完全消灭,而在参加第二次大战之时,共产党本身是不具备合法性的,作为国民革命军,最高统帅自然是蒋介石,开国大典一天没有举行,中央人民政府就一天没有成立,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合法性就会依然存在。
届时美国如果以此为借口滋生事端,中国在国际上或许会处于被动局面。
不得不说斯大林的理解的确十分具有长远眼光,因为就在建国不久之后,美国的第七舰队就已经驶入台湾海峡,在台海地区为所欲为,阻止我国解放台湾,后来还直接派兵参加朝鲜战争,进一步对我国造成了困扰。
退一步讲,如果当时的中国没有提前举行开国大典,美国很有可能提前出兵朝鲜,那时候的中国或许连守卫自己北大门的借口都没有。
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使是面对自己的老大哥苏联,也应该多留一个心眼,斯大林和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家长,建议中国提前进行开国大典,并不能说是完全为了中国好,实际上是站在苏联的核心利益一方的。
我们需要清楚的是,当时我国共产党虽然和苏联共产党相处得十分融洽,但苏联方面依然和国民党当局保持着联系。
也就是说,当时的苏联并未承认中共政权的合法性,甚至可以说是急于承认共产党政权的合法性,所以才建议提前建国。
在美苏正处于冷战状态的时候,苏联需要拉拢一切共产主义力量,也不允许出现变数,所以才会建议中国提前举行开国大典,并且要求中国在后来明确表态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方。
需要引起注意的还有一点,就是苏联对于中国的防备之心,因为两者国情的不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也不相同,最终导致中国和苏联走出了两条不同的革命道路,总有一种独立自主的决心。
所以双方在具体的利益谈判模式采用方面依然存在争议,如果开国大典没能提前举行,中苏之间的分歧或许会越来越大。
斯大林也是为了苏联方面的考虑,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才建议提前举行开国大典,不过之所以最后这个建议被接受,也是因为完全符合中国的大多数利益,比如让盘踞在海岛的国民党感到始料未及。
参考文献
[1]孙国.反特:开国大典背后的惊心动魄[J].文史博览,2009,(10):5-12.
[2]祝鸿霞.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J].红蜻蜓,2024,(29):10-13.
[3]贺怀锴,贺雪娇.开国大典的筹备、举行及后续工作[J].党的文献,2021,(01):120-127.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