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似乎会每逢10年会大谈一次年轻化命题。
白酒到底要不要年轻化,争执一直不休,今天我们来聊聊年轻化催生出的低度化讨论。
事实上,低度酒已经诞生了百亿品牌,那就是国窖1573,泸州老窖官方也多次提到国窖1573整体销售规模突破200亿,而高低度已经五五分,这意味着低度国窖已经迈过100亿大关。
低度化风潮的本质是白酒行业在存量竞争与产能过剩压力下的战略重构,头部名酒的布局绝非单纯迎合年轻群体,而是包含产能释放、价格带下沉与香型技术优势的多维博弈。
尤其浓香型白酒凭借其勾调技术壁垒,正将低度化转化为其结构性突围的核心路径。以下从驱动逻辑、技术分化和行业影响三方面展开分析:
01
低度化热潮的本质
产能释放与价格策略的双重驱动
低度化热潮的本质是酒企应对产能释放与市场下行的双重策略。 浓香型白酒依赖窖池微生物活性,停产将导致品质衰退,迫使酒厂持续生产。低度化通过“同量原酒增产成品酒”高效消化过剩基酒,成为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头部企业技改扩产后的必然选择。
低度化同时是变相降价渗透大众市场的隐形武器。经济下行周期中,高端白酒消费收缩,而低度酒产品终端价比同系列高度酒低20%-30%,实现“降度不降品牌”的隐性降价。
年轻群体并非低度化的核心目标,实质是拓展场景与激活存量。 尽管60%的年轻人倾向低度酒,但真正消费主力是追求健康的中老年群体(占低度酒销量65%以上)。企业布局本质是扩展佐餐、休闲等新场景,将低度化作为存量市场的扩容工具,而非单纯迎合年轻消费。
02
浓香型的技术护城河
低度化赛道的先天优势
浓香型白酒在低度化领域具备难以复制的工艺壁垒。其酒体以己酸乙酯为核心风味物质,降度时易因酯类水解导致风味流失。头部企业通过“分段降度+复合调味酒”技术维持酸酯平衡,辅以勾调系统,虽成本增加20%,但实现“低而不淡”的品质稳定性。
同时浓香酒的老窖池也是风味储备的稀缺资产。30年以上窖龄的老窖池微生物群落(如己酸菌),能生成丰富风味前体物质,为降度后的酒体饱满度提供支撑。浓香型低度酒需60%以上老窖基酒打底,否则酒体单薄——这直接卡死中小酒企的升级路径,因窖池资源无法短期复制,进一步加剧行业“强者恒强”的分化格局。
其他香型的低度化困境:
酱香型:高沸点呈香物质(如吡嗪类)降度后易沉淀,需5-8年陈酿平衡(如茅台低度酒),成本高企且产能受限;
清香型:酒体纯净利于降度,但风味层次单薄,难以支撑高端价位;
浓香型:凭借技术适配性,通吃高端宴饮到大众自饮全价格带,形成降维打击。
03
低度化是浓香的结构性机会
而非行业通用解药
在名酒观察看来,全行业迈入低度化本质是白酒行业在产能过剩与消费降级压力下的“自救策略”,其中浓香型凭借窖池资源与勾调技术壁垒,将低度化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既解决产能释放的刚性需求,又通过价格带下沉抢占大众市场。
然而,这一路径对酱香、清香等香型未必适用,对中小企业更是资源陷阱。未来行业将呈现“浓香领跑低度化,其他香型错位竞争”的格局——浓香以技术优势覆盖全场景,酱香坚守高度高端市场,清香聚焦年轻化创新。企业需摒弃盲目跟风,立足自身禀赋选择赛道。
行业下行周期中的生存法则:产能是枷锁,技术是钥匙,低度化只是浓香型解开枷锁的那把钥匙;对其他玩家而言,强求同一把钥匙,只会加速锁死生存之门。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