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7日,全国十余省份将开启“桑拿”模式。7月2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正在影响我国,据悉,7月4日至5日将迎来本轮高温过程的鼎盛阶段,高温范围达本轮过程最大,多地或将遭遇同期罕见的高温。6日起高温范围将逐渐缩小,但中东部闷热还将持续。而在高温区边缘的四川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等地是我国降雨频繁的地带,今天四川盆地局地有大暴雨,明天东北降雨将增强。
图片来自网络
高温天气要预防哪些疾病?
最近高温天气,从西医的角度来讲,总结了一些需要预防的重点疾病。比方中暑、热射病、肠道传染病(如痢疾、霍乱等)、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如痱子、湿疹、日光性皮炎等),都是夏季高温比较常见的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户外工作者、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人群以及肥胖者,要格外注意。
误区一:冷水洗澡降温误区
夏天高温天气用冷水洗凉水澡是第一个误区。从体感上来说确实感觉到凉爽,但是这种做法会使血管收缩,反而不利于散热,还可能引起感冒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疾病。
误区二:室内放置大量冰块降温
室内放置大量的冰块,可能会增加室内的湿度,让人感觉更加闷热,且冰块融化后易滋生细菌,所以也不是科学的降温方式。
误区三:冷饮比热茶更降温
其实喝热茶比冷饮更能降温是有依据的。喝热茶能促使毛孔张开,促进汗液分泌,而汗液蒸发可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同时,热茶中的茶多酚等成分也有助于调节体温。
误区四:室内空调26℃是黄金温度
26℃是综合考虑节能和人体舒适度等因素提出的推荐温度,但并非绝对的黄金温度。室内外温差一般在5 - 8℃较为合适,这样可减少因温差过大导致的身体不适。
误区五:室外短袖比防晒长袖更凉快
在阳光直射的情况下,皮肤暴露的面积大,吸收的热量会更多。防晒长袖具有防晒和隔热的功能,能反射一部分阳光,减少热量的吸收。所以从这个角度理解,防晒长袖比短袖更能起到隔热的作用。总体从穿着上来说,宽松、透气、浅色的衣物便于散热。
误区六:中暑后吃退烧药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错误的操作,就是身体发热想赶快把退烧药用上去。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的体温过高,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外周血管扩张、出汗增加来散热,对于中暑导致的体温升高,其作用机制并不适用。而且,中暑时身体可能已经处于脱水状态,服用退烧药后大量出汗会进一步加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病情恶化。中暑后应采取物理降温等正确方法。
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体温升高至38℃以上,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昏迷等。
中暑主要通过预防来避免,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活动,尽量待在阴凉通风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如果已经发生中暑,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冷敷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以降低体温;让患者适量饮水,可给予含盐的清凉饮料,但不要一次大量饮水,以免引起呕吐;若患者病情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救治。
资料来源:央广网、光明网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整理)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