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7日,已在弥留之际的杜聿明,看到了从美国赶回来的长女杜致礼。但他的目光仍是不甘地四下寻找,在发现远在台湾的四个孩子到底没能赶回来后,含着泪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杜聿明去世后,家属还在期盼台湾方面能放他的四个孩子回来吊唁。为此,她们将杜聿明的遗体存放了足足半个月,台湾方面置之不理。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和老友郑洞国对台湾当局的冷漠无情大怒,发出了公开信表示谴责。
杜聿明是国民党军中出了名的“好战分子”,抗日战争中一直带领现代机械化部队站在第一线。但他也有一个特点,对蒋介石“愚忠”。内战时期,杜聿明仍为蒋介石拼死拼活卖命。1946年,他在东北重病,严重到割去了一个肾。1947年,杜聿明又患严重的肺病,到上海疗养。蒋介石本来承诺要送他去美国治疗,但派人到上海探望他后,发现他能下床行走,就改变了主意,把他派去了淮海战场。
杜聿明在淮海战场卖命时,蒋介石把曹秀清和一群孩子、杜聿明的老母都带去了台湾,却并未对她们有过关照。一家老小挤在一间小屋,曹秀清通过张群的帮助才找到了一个在制瓶厂当工人的工作。但生活主要还是靠朋友接济,除了长女杜致礼在美国半工半读外,其他几个孩子读书都成了问题。
而在1949年初,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场溃败后,杜聿明试图冒充军需官逃跑未遂而被俘。出于对蒋介石的“忠心”,他一度用砖头砸自己的头,企图自杀。陈毅司令员劝阻了他,并对他很礼遇。
而后在狱中的杜聿明,与妻子儿女联络不上。曹秀清这期间承受了很多打击,婆母病逝,长子因为没钱交学费,在还有一年毕业的时候自杀了。在台湾的四个孩子艰难成长,人生经历都比较坎坷,最小的儿子因为无钱读书,后来在台北当起了出租车司机。
那些年,台湾方面的报纸一直说杜聿明“生死不明”,后来又传出他已被共产党杀害,要让他身后入祀忠烈祠,这样他的子女可以领到微薄的学费补助。
曹秀清不能与大陆联络,但可以联络在美国的女儿。生活让她心如死灰,但1956年,杜致礼从美国写来的信给了她希望。信中,杜致礼隐晦地夹了这样一句话:“您的老朋友还活着。”母女俩一个不敢明说,一个不敢多问,但曹秀清知道杜聿明还活着,已经很欣慰了。
蒋介石一直对杜家妇孺漠不关心,1958年9月,却突然派专车接曹秀清与蒋介石夫妇见面。原因很好理解,曹秀清的女婿杨振宁,在一年前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宋美龄很客气地对曹秀清寒暄、关怀,而后跟她说,希望她作为岳母,去美国劝杨振宁去台湾。
曹秀清借此机会去了美国,但她没有劝过杨振宁,明辨是非的杨振宁也根本不可能去台湾。在美国,曹秀清从女儿口中得知丈夫还活着的确切消息,还不太敢相信。但不久后,她们收到了杜聿明写给杨振宁的亲笔信:
亲爱的宁婿: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民族的光荣,你要注意政治。杜聿明即草
原来杜聿明在功德林监狱看到了杨在斯德哥尔摩领取奖金的新闻和照片,这才特意写信来恭贺。当时中美关系还处于敌对阶段,很多人估计杨振宁为了不惹麻烦,不会给岳父回信。但他真的回了:“我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关怀!”
能取得联系,对一家人来说已经是好消息,但不久后又有了好消息:曹秀清在美国的报纸上看到了杜聿明获得特赦的消息。很快,她可以跟杜聿明通信了,杜在信中表示,希望她能回国跟她共度晚年。
杜聿明信中的内容,惹得在美国的一家人笑了半天。他在信中很满意很详细地讲他现在的生活:有寝室、会客厅、厨房、卫生间。而当时曹秀清所住的杨振宁在纽约长岛的别墅,有花园,甚至有游泳池和网球场。
笑过之后,曹秀清想到身体不好的丈夫现在的生活,决定回国去照顾他。在美的很多国民党军政人员吓唬曹秀清,说解放后国内的生活有多么苦,但曹秀清只说一点:“我们是患难夫妻”。
杨振宁夫妇也支持她,为了让老两口在国内的生活更舒适,他们买了很多高档家用电器。1963年6月,曹秀清从美国绕道,经日内瓦、苏联,终于回到了首都北京。杜聿明为此激动了好多年,迎接到的不仅是阔别多年的发妻,还有28英寸电视机、200升大冰箱、电动缝纫机、空调。在那个年代,这些家电全国也找不出几台。
美国的家电大都是101伏电压,而国内的220伏。杜聿明为此买了个变压器,政协还派电工特意去给他按了大安培电表。暗度晚年的杜聿明终于吃上了妻子做的菜,他们一起旅行,去拜谒过中山陵,回过老家米脂,晚年生活相当满意,唯一挂念的就是在台湾的孩子们。
杜聿明至死都在期盼祖国统一,那样他就能与孩子们团聚。1981年,杨振宁夫妇得知杜聿明病危的消息后,于5月6日赶回北京,那时杜聿明已不能说话,看到他们只能微笑。
在回国前,杜致礼已通过香港的朋友将父亲病危的消息告诉了在台湾的的弟弟妹妹。四个孩子通过香港朋友得知了父亲的死讯,一直在打听何时开追悼会。
杜致礼亲自起草电文,曹秀清亲自给蒋经国和黄埔一期的杜聿明同学,郑洞国也帮忙跟台湾方面交涉,希望准许四个孩子回京奔丧,但得不到回应。她们又通过记者在《大公报》上发布消息,台湾方面依旧冷漠。
而时间不等人,政协的领导很理解杜家人的想法,在等待台湾方面回复期间,政协帮忙,将杜聿明的遗体移到了冷藏设备更好的北京医院。
杜聿明7号病逝,等了18天台湾当局仍是冷漠,等到25号才开上追悼会,四个子女都未能来。曹秀清和郑洞国,联合给台湾当局发去了措辞严厉的公开信,强烈谴责蒋经国的冷漠行为。《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评论,批评了台湾当局“违背人道,加剧民族伤痛”。
参考文献:
2010年1月中国文史出版社 《沈醉回忆录:人鬼之间》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 《纵横》30年典藏
《杜聿明逝世前后》作者:吕德润
更新时间:2025-05-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