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奖金124年没花完,还增长了200倍!这笔钱是如何钱生钱?

王爷说财经讯:你敢相信?诺贝尔奖奖金竟然在124年间不仅未耗尽,反而增长了200倍,这笔神秘的资金究竟如何增值?今天王爷说财经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124年的历程,颁发给了一千多位杰出科学家、作家和和平倡导者。

然而,诺贝尔基金会的资金不仅没有耗尽,反而实现了惊人的增值,奖金总额从最初的3100万瑞典克朗增加到了如今的1100万瑞典克朗,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看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这笔巨额资金是如何持续增值的呢?

确实,在最早期诺贝尔初始资金确实不够甚至一度陷入困境!

时间回到1896年,当时诺贝尔去世,留下3100万瑞典克朗(约合当今17亿-18亿克朗)作为初始基金。

按诺贝尔的遗嘱规定,基金会初期仅能投资国债等“安全证券”,年收益率仅2%-3%,叠加通胀和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至1945年单项奖金实际购买力相比1901年缩水超七成。

不过,时间转折点发生在1953年,当时诺贝尔基金会开始了投资策略改革!

当时,瑞典政府解除投资限制,允许基金会投资股票、房地产等多元领域。

此后,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配置调整为:

第一、股票,投资占比55%,重点布局美股(如80年代牛市带动资产暴涨);

第二、对冲基金,投资占比25%,这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第三、房地产与基建,投资占比10%,这让基金会能有长期稳定收益;

第四、固定收益,投资占比10%,这能维持流动性。

最终,诺贝尔基金会的多元化投资使年均回报率达5%-9%,2020年接近9)。而截至2023年,诺贝尔基金资产飙升至61亿瑞典克朗,较初始本金增长近200倍,跑赢通胀并覆盖奖金增长。

除此之外,诺贝尔奖奖金124年没花完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诺贝尔基金会还有一个可持续运作的核心机制,主要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收益弹性调节规则!

一方面采取4%提取原则:每年仅提取基金总资产的4%用于奖金发放,确保本金持续增值;

另一方面,还有奖金动态调整。根据市场表现灵活增减奖金,如2011年因股市亏损降至800万克朗,2023年收益向好升至1100万克朗。

第二、制度保障与外部支持!

一方面是免税政策,特别是1946年起瑞典政府免征基金会税负,美国后续跟进;

另一方面,还有外部捐款补充,例如:1985年日本科技基金会捐赠4500万日元,瑞士巴尔赞基金会资助100万瑞士克朗;

此外,基金会还有专业分权管理:投资团队独立运作,评奖由科学家负责,避免利益干预。

所以啊,诺贝尔奖奖金124年没花完背后是一个长期主义的典范!

诺贝尔奖的遗产管理不仅成为财富增值的经典案例,更成为人类智慧与长期主义的象征,更成功让我们普通人深刻认知了3件事:

1、复利时间:124年持续投资积累的指数级增长;

2、多元配置:分散风险并捕捉全球市场机会;

3、制度韧性:政策适应性调整保障永续运行。

所以啊,当前基金会资产规模(61亿克朗)远超年度支出(约6600万),若维持现有策略,理论上可支撑奖项延续数个世纪。

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诺贝尔奖奖金124年没花完背后的原因为何?这对我们现代人又有何启示?欢迎留言评论!#上头条 聊热点##秋日生活打卡季##万能生活指南##我的宝藏兴趣##诺贝尔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历史   诺贝尔奖   奖金   克朗   诺贝尔   基金会   瑞典   收益   资产   资金   瑞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