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的景德镇街头,“鸡排哥”李俊永的摊位前依旧排着长龙,6元一份的鸡排裹挟着烟火气,成了城市里的热门符号。与此同时,“靠卖鸡排赚得盆满钵满”“名下有多套房产”的传言也在网络上疯传,这位爆红的街头小贩真的实现了“草根暴富”吗?拨开流量迷雾,真相远比传闻更值得深思。
“鸡排哥”的爆红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这位在景德镇生活了42年的南昌籍小贩,凭“三秒裹粉法”的娴熟技艺、“塑料袋6元”的幽默金句,以及对学生优惠1元的暖心举动,把6元鸡排卖出了“60元的情绪价值”。随着打卡游客络绎不绝,网络上的财富估算也随之而来。
有网友按“每日销售3000份、每份利润3.4元”简单推算,得出他月收入可达25万元的结论,“买几套房不在话下”的说法就此传开,更有甚者直接爆料“没火前就赚了三套房,身家千万”。当“景德镇文旅推介官”的新身份加持后,“资本力捧、早已暴富”的猜测更是愈演愈烈,仿佛一块小小的鸡排真能垒起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财富大厦。
就在财富传闻发酵之际,“鸡排哥”的亲属率先站出澄清。在摊位帮工的“鸡排舅”直接否认了传言:“都是假的,他根本没有1000万,实际上只有一套房,是实实在在过日子的人”。随后,“鸡排哥”的二舅哥进一步补充:“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一个在读书一个刚工作,孩子的婚房都没买”,朴实的话语击碎了“多套房”的想象。
10月3日,“鸡排哥”本人在接受采访时首次正面回应。面对收入问题,他幽默自嘲“还没有到一个亿”,笑着调侃“你多来,我才能多卖两份”;谈及房产,他明确表示“在这边是有一套房子,但这套房子一家人共同生活几十年了”,同时强调具体信息属个人隐私不便透露。一夕爆红的流量并未让他迷失,反而保持着小商贩的清醒与务实。
网友的暴富想象与现实收益存在巨大落差,核心在于忽略了小生意的运营逻辑。有实际运营数据显示,“鸡排哥”的摊位仅有两个油锅,按8小时工作时长计算,极限产出仅为480份,远低于网传的3000份。扣除食材、油、燃料等成本后,日净利润约1432元,这样的收入水平,与“日入过万、身家千万”的传言相去甚远。
即便在爆红后的国庆旺季,这份收入也带着肉眼可见的辛劳。有附近商户透露,国庆期间排队的顾客往往要等两三个小时,“鸡排哥”忙碌到凌晨,甚至因疲惫得说不出话被网友质疑“没了情绪价值”。他晒出食品安全检验报告时说的“钱可以赚多赚少但良心一定要有”,道破了这份生意的本质——靠的是勤恳而非捷径。
“鸡排哥”的财富传闻并非孤例,在流量时代,类似的“造神”现象屡见不鲜。究其根源,是大众对“真诚变现”的情感渴求与对“草根逆袭”的美好期待相互交织。
从商业逻辑看,“鸡排哥”的走红源于稀缺的人情味:坚持多年的学生优惠、限制购买量避免顾客白跑、毫无保留地教亲属技术形成9个摊位的“鸡排家族”,这些细节让他在套路化的商业环境中显得格外珍贵。当网友将“多套房”的标签贴在他身上时,实则是希望这份真诚能获得对等的财富回报。
而舆论场的分化更值得玩味:有人为他的通透点赞,认为“把鸡排煎香、把日子过稳”的态度胜过一切炒作;也有人执着于“团队剧本”“资本介入”的猜测。这种分歧恰恰说明,在算法主导的时代,人们既渴望真诚,又对流量保持警惕。
当“五套房”的传言被澄清,“鸡排哥”的故事终于回归本真:一个在街头坚守二十余年的小贩,用6元鸡排传递温暖,靠勤恳劳动收获认可。他没有成为传说中的“暴富模板”,却成了更动人的存在——证明普通人认真生活的样子,本身就值得被看见。
流量会褪去,传言会消散,但那些藏在鸡排香气里的真诚与坚持,终将沉淀为最珍贵的财富。比起追逐虚无的暴富神话,或许我们更该认可这份“把日子过稳”的踏实——毕竟,每个认真生活的普通人,都值得被世界温柔以待。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