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在10月末,美联储宣布年内第二次降息,将利率区间下调还计划停止缩表,几小时后,欧洲央行却连续第三次维持利率不变。
一边是美联储急着放水救急,一边是欧洲央行坚持以稳为主,这种截然不同的选择,让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国。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央行会跟着美联储降息提振增长,还是像欧洲一样按兵不动?

美国当前正面临多重困境,政府停摆近一个月,非农就业等关键数据无法及时公布,经济决策如同蒙眼走路,9月CPI仍维持在3%,区域性银行还暴露了信贷风险。
此前持续缩表导致市场流动性偏紧,然后转向释放了温和宽松信号,随后又刻意淡化后续降息预期,本质是想在稳经济与防风险之间找平衡。
这种既要又要的操作,既是美国经济复杂性的体现,也是其货币政策外溢效应的延续,让全球资本不得不重新评估资产配置方向。

与美联储的应急操作不同,欧洲央行的按兵不动,是经过多次降息后的调整,背后是通胀与经济数据的双重支撑,因为对欧洲而言,当前利率水平既能稳住通胀,又能维持经济韧性,没必要再做调整。
此前连续多次降息已将利率下调,宽松力度足够,现在保留政策空间,能在未来经济出现波动时有缓冲。
当然,这种选择也是有问题的,欧元区仍面临廉价能源消失,与美国关系恶化,国防开支增加等三重冲击,且美国正持续吸引全球投资,欧洲缺乏类似的经济刺激手段。

但权衡之下,维持现状仍是最优解,继续降息可能引发通胀反弹,跟着加息又会压制经济,保持稳定才能为经济复苏争取时间,并且市场普遍预测欧洲央行可能把利率维持到2027年。
面对美欧央行的政策分化,中国央行的动作始终围绕稳增长,防风险展开,而货币政策独立性则是贯穿其中的核心逻辑。
这种独立性并非刻意特立独行,而是基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必然选择,是维护金融主权的关键举措。

10月公布的数据中,1年期与5年期以上利率均与上月持平,延续了今年以来的平稳态势。
这种稳定不是不作为,而是精准适配国内需求,1年期LPR保持低位,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短期资金,5年期以上LPR稳定,避免房贷利率波动冲击房地产市场预期。
在公开市场操作上,央行通过常态化MLF续作提供中长期流动性,既保证市场不缺钱,又杜绝大水漫灌,完全根据国内流动性需求调节,支撑这种独立性的,是经济基本面与制度设计的双重保障。

从内部看,中国经济虽面临压力,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内需对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不需要靠激进宽松拉动经济。
从外部看,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央行连续多月增持黄金优化储备结构,为应对汇率波动与资本流动提供了缓冲。
中国并未完全开放资本账户,通过渐进式开放安排,在参与国际资本循环的同时,为货币政策保留了自主空间,这正是对不可能三角理论的现实突破。

政策协调则让独立性也有执行的能力,今年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快发行,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央行通过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将资金引向科技企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
这种财政加力,货币提质的协同效应,让经济增长获得内生支撑,减少了对外部政策的依赖。
正如分析指出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不是央行的技术游戏,而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定海神针,只有立足自身需求,才能真正守住金融稳定底线,未来政策走向仍将以稳为主。

短期内,LPR大概率保持稳定,公开市场操作聚焦精准滴灌,中长期则会根据通胀,就业,外贸等数据动态调整。
若通胀回升至合理区间,外贸出现显著下滑,政策可能适度发力,但当前外部均衡压力可控,国内信贷结构优化,这些都支撑着政策保持定力。
对于资本流动,央行很有可能通过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企业做好汇率避险等方式应对,而非被动跟随外部利率调整。

对于普通人,在外汇配置上,不必急于换汇,美联储后续降息预期减弱,美元短期走强空间有限,若有欧元需求,可趁波动时分批兑换,欧洲央行政策稳定意味着欧元短期内难有大幅变动。
理财选择上,优先考虑1-3年期人民币产品,既能锁定当前收益,又能应对未来利率调整,黄金可适度配置,从央行持续增持的动作能看出,其避险与保值属性在政策分化期很重要。
对进出口企业来说,汇率风险管理是重中之重,与美国做生意的企业,避免签订长期固定汇率合同,美联储政策分歧加大可能导致美元震荡,可利用外汇期权等工具对冲风险。

与欧洲开展业务的企业,可趁着欧洲央行政策稳定的窗口期锁定结算成本,至少到明年一季度,欧元利率与汇率波动都会相对温和。
同时,要充分利用央行提供的汇率避险工具,降低利差与汇率双重波动的影响,对跨境投资者而言,需关注利差变化带来的机会。
若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窄,外资可能逐步回流A股,消费,科技创新等外资偏好板块必须留意,欧元区资产方面,欧洲央行政策稳定叠加经济韧性显现,德国国债等低风险资产可适度配置,但要注意全球贸易争端带来的意外冲击。

面对美联储降息,欧洲央行按兵不动,是基于自身经济状况的理性选择,而中国央行坚持稳字当头,既不是刻意跟谁保持一致,也不是故意对立,而是源于对金融主权的坚守与经济韧性的把握。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底气,也让中国在全球经济波动中站稳了脚跟。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