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你怎么又去厕所了?这一天你都第五趟了吧?”
“哎,老王,我这肠胃啊,就是勤快……听说排得多还长寿呢!”
“你别瞎乐呵了!我上回看健康节目,专家说得太勤快反而不是什么好事儿,小心你的血压、心脏出问题!”
公园长椅上,听到的两位老朋友的唠嗑。年过六旬的他们,每天晨练完都要交流一下身体状况。
聊天内容还真有点道理:排便频率和健康到底有没有关系?真的排得多就更健康,甚至能长寿?
别笑,这个问题可不小。
一
“排便次数”和寿命到底有关系吗?
2020年,一项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排便次数“过多”或“过少”的老年人,其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显著升高。
怎么回事?每天多上几次厕所不是肠胃好吗?
其实没那么简单。
大便频率过高,往往是肠道蠕动太快、菌群失衡的表现。这样会导致食物吸收不充分,营养摄入不足,甚至影响电解质平衡。
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代谢紊乱、血压波动、血脂异常……这些,正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幕后黑手”。
而排便次数太少,也不是好事。
便秘会让肠道内容物长时间滞留,释放毒素、增加肠道负担,甚至造成结肠壁压力上升,诱发痔疮、肠梗阻甚至增加结肠癌风险。
二
医生建议:这个排便频率“区间”才最健康!
那到底一天排几次便,才算“正常”?
每天1~2次,或者隔天1次,且排便规律、不费劲、不稀不干,才是理想状态!
很多人误以为“多排=排毒”,但事实上,排得太多、太快,等于“抢跑”,身体还没吸收营养,养分就“坐着火箭”出去了。
久而久之,不仅伤脾胃,还会让心脏、血压受牵连。
当然,有些人两天一次,但每次都很顺畅、不费劲,也可以视为正常——重点在于规律,而不是次数绝对值。
二
排便异常?这是身体给你的“红色警报”!
有些中老年人常说:“我这人呀,十天半月不拉也没事!”
——错,大错特错!
以下这些排便异常信号,一定要引起重视:
突然便秘:原本每天都能顺畅排便,突然几天都“没动静”,要警惕肠道堵塞、肠癌等可能;
大便稀烂、频繁腹泻:可能是胃肠炎、肠道菌群失调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黑便或血便:小心消化道出血或痔疮、肠道病变;
粘液便、恶臭便:可能是感染或肠道功能紊乱。
如果你长期出现这些症状,别犹豫,第一时间就医,别一味靠“多喝水、多吃菜”拖延病情。
三
经常“憋屎”?小心憋出一身病!
工作忙、外出不方便、不想上陌生厕所……很多人有“能忍就忍”的习惯。
但你知道吗?
经常性憋便,会让直肠对“便意”的敏感性下降,久而久之,反而更容易便秘!
不仅如此,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太长,还会被反复吸收水分,导致大便干硬、刺激肠道,引发:
痔疮、肛裂、结肠冗长综合征、肠粘膜慢性损伤等等。
更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毒素回吸,影响肝脏代谢,造成面色晦暗、口臭、疲劳感增强。
所以请记住——有便意就排,别等!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是调理肠道、维持健康的重要一步。
四
养好肠道,从这几点做起
想要排便顺畅、身体健康、气色红润,关键还在于养好肠道。
从日常做起,简单又有效:
别忽视排便这件小事,它可能是你身体健康、乃至长寿的“晴雨表”。
温馨提醒:本文仅供科普参考,如您有长期排便异常、腹痛、便血等症状,请尽早就医,切勿自行判断或延误病情!
来源:青岛广播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