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逛超市,我这30岁的"老青年"都惊了,往年摆C位的天价月饼礼盒咋不见了?货架上全是接地气的玩意儿:50到300块的礼盒扎堆,油纸包的散装月饼前排着长队。
要说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刚?直接把月饼市场从"花架子"逼成了"实在派",这事儿得好好唠唠。
前两年提起月饼,咱年轻人一肚子槽点:几百块的礼盒打开就几层包装纸,咬一口甜得齁嗓子,什么鱼翅馅、螺蛳粉馅的奇葩款更是让人挠头。
最怕的还是配料表里一堆看不懂的添加剂,吃着跟拆盲盒似的。
但中秋没块月饼又缺了仪式感,无奈之下大家开始在家"魔改"月饼:用汉堡压造型、拿披萨皮裹馅料,连奥利奥都能压碎了做馅,反正主打的就是自己动手,吃得放心。
可今年商家突然"开窍"了。
上周我在北京某超市看见,往年卖500多的礼盒影儿都没了,最贵的才498块,大部分都在150块左右打转。
广州酒家的经销商跟我说,现在线下卖月饼跟"打价格战"似的,招牌双黄莲蓉礼盒原价180,线下能砍到136,他自己都按140卖,基本不赚快递费以外的钱。
有意思的是,礼盒卖不动,10块钱一包的"朴素月饼"却火了。
石家庄黄庄的手工月饼最近刷屏,10到25块能买一筒四块,油纸一包热乎着就递过来。
我同事小桃特意早起排队买,说今年还出了药食同源的新口味,比以前吃的稻香村更对胃口。
现在年轻人买月饼,专挑包装简单、手工现做的,用她的话说:"钱得花在馅料上,不是花在盒子上。"
现在的月饼市场,早不是"裹层糖就能骗钱"的时代了。
盒马的数据说近九成用户买月饼先看健康,这话我信,上周我逛电商平台,首页全是"低糖""短保"的标签。
有烘焙店老板跟我念叨,做低糖月饼得用木糖醇、麦芽糖醇,还要加膳食纤维,原料成本涨了不少。
以前普通月饼100克有478大卡,现在低糖款能降到359大卡,相当于少啃了大半个苹果。
保质期这事更有意思。
以前月饼能放四个月以上,现在普遍砍到90天,有的品牌直接标60天。
生产商跟我科普,保质期短的添加剂少,但也得看馅料:豆沙五仁这种水分少的,就算少放防腐剂也比蛋黄馅耐放。
不过他特意提醒,今年2月起脱氢乙酸钠这类添加剂不让用了,买的时候得看配料表,现在年轻人买月饼跟做化学实验似的,配料表研究得比论文还细。
口味上年轻人反而更"念旧"。
现在货架上卖得最火的还是莲蓉蛋黄、奶黄流心,以前吹得天花乱坠的燕窝馅基本绝迹了,连五仁月饼都悄悄改良了:去掉青红丝,变成"新五仁"。
我问过开烘焙店的小郑,她说现在顾客进门就问有没有传统口味,那些花里胡哨的创新款反而少人问津。
为啥商家突然听话了?其实是两头受"挤兑"。
一方面政策盯着天价月饼:四部门今年又强调,超过500块的礼盒重点监管,还不让用鱼翅、燕窝这些名贵食材。
有厂商算过账,蛋黄莲蓉月饼单块成本才3.5到6块,卖上百块的礼盒,多半是包装和品牌溢价在作祟。
另一方面年轻人算得太精了。
艾媒的数据说,2024年月饼产量涨了5.6万吨,但价格没跟着涨,抖音上卖得最好的还是10到50块的。
连广州酒家这种"老大哥"都撑不住:2024年营收只涨了4.55%,净利润还跌了10.29%,月饼销量直接降了1.95%。
现在市场分成两派:要么是美心、广州酒家这些大牌,要么是街头巷尾的手工小店,年轻人更愿意就近买新鲜的,大牌们自然得放下身段。
现在的月饼市场才像回事儿。
年轻人用钱包投票,让月饼回归吃的本质:不贵、健康、好吃。
以后中秋再买月饼,不用纠结礼盒有没有面子,拎着筒油纸包的手工月饼走亲戚,说不定更招人喜欢,毕竟这年头,实在比花架子可贵多了。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