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次发行美元债,实际认购竟然超1100亿!究竟图什么?

就在上周,我国又发行美元主权债券了,发行的金额为40亿美元,最终认购金额高达1,182亿美元,是发行金额的30倍之多。等等,肯定有人会疑惑,中国发行美元债券,这是什么迷之操作?

其实不是迷之操作,而是正常操作,咱们肯定不是发行的美国国债,而是发行的主权债券是以美元来计价的,这么说的话,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吧。

即便是这样,咱们发行美元主权债券,而且认购量还很高,在网上还是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度,很多人都在讨论背后存在的中美金融博弈,甚至还有人说,咱们这么做相当于抢了美国政府的生意,还会阻碍美元回流闭环,等于是对美联储和美国政府的爆踢。

这些说法是否正确,情况究竟是怎么样呢?咱们先来看一看具体发行的主权债券的情况吧。

发行地香港,认购规模超1,100亿美元

这次发行美元主权债券是在香港,发行的规模为40亿美元,具体来看,三年期为20亿美元,发行利率为3.646%;5年期20亿美元,发行利率为3.787%。

发行之后,市场反响热烈,而且有很多国际投资者踊跃认购,最终认购的金额居然高达1,182亿美元,整整是发行金额的30倍,尤其是5年期的认购倍数更是达到33倍。

投资者的类型更是丰富,来自世界各地,亚洲地区的投资者占比为53%,欧洲地区的占比为25%,中东地区的占比为16%,美国投资者的占比为6%。

从具体的类型来看,股权类投资者,银行和保险投资者,基金资管投资者,交易商等类型占比较大,这几种类型的占比分别是42%、24%、32%、2%。这一次发行的全部债券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之所以说是又一次发行,那是因为去年咱们在沙特也发行并上市过美元主权债券,去年发行的规模为20亿美元,最终的认购金额达到了397.3亿美元,是发行金额的19.9倍。

去年发行的三年期12.5亿美元主权债券,发行利率为4.284%,5年期的发行利率为4.340%。从认购的规模来看,5年期认购的倍数,达到了27.1倍,是近年来全球主权债券发行的最高倍数。今年的情况也是如此,5年期认购的规模也较大。

如果将时间拉长到2017年,这是重启美元主权债券发行以来的第7次发行美元债,也就是说,咱们国家发行美元主权债券早就是一种常态化行为。

之所以常态化发行,非常有利于吸引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而且也表明我国的金融市场进一步深化了与全球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而且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参与,也有利于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增长的认可,对全球资本的综合配置来说,他们对中国资产将有更大的信心。

如果只是看以上情况,你就会发现咱们国家发行美元主权债券,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完全就已经变成了常态化的发行。既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为什么网上还有那么多的关注呢?

对正常金融行为的过度解读

此次发行是在本月初,对于绝大多数网民来说,这则消息公开之后,首先引起关注的并不是发行金额的多少,而是主权债券前面的“美元”这个词语。

很多人会不自觉的想到一个国家发行主权债券,不是应该由本国以及使用自己的货币来发行吗?怎么可以用别国的货币来发行呢?其实这种想法完全就是被货币的定义给误导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咱们发行的并不是美国政府的国债,而是由中国政府以自身信用为担保的债券,这种债券只是以美元来计价发行的。

可还是那句话,很多人看到美元这个词语之后,就会自动的把与债券相关的问题全部归类到国家货币,乃至于国债等角度去考虑。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解读。

这种解读不能算完全错误,只是看起来有些过度了。比如有观点就提到,美国长期构筑的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个自己搭建起来的赌博平台,自己可以做到稳赚不赔,收割全世界。

而咱们国家可以通过一些货币互换等形式,进一步来削弱美国货币的霸主体系地位,然后再通过发行美元主权债券,就可以从全世界募集美元。

最终通过这一系统的步骤,募集到的美元就相当于成为了一种筹码,可以借给那些面临债务破产的国家,让他们偿还美国的高息债务,从而就能够完成债务置换。

类似的解读还有很多,之所以说是过度了,那就是因为一个国家根据需要发行美元或者是其他国际货币的主权债券,原本就是正常的金融行为。

我国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行外币主权债券了,前面也提到,从2017年开始,发行量更是越来越大,比如在2019年底的时候,我国在巴黎发行了40亿欧元的主权债券,同样是在这一年,我国也在香港发行了60亿美元的主权债券。

所以从发行的角度去看,这根本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不过在什么地方发行主权债券,使用什么样的货币,当然也需要仔细考量。通常都要考虑发行地募集资金的潜力,还有是否便捷。

整体上来看,这种行为并不特殊,而且在海外投资市场,发行主权债券,反倒是重要的固定收益投资品种,广受市场欢迎。

全球市场还有亚洲美元债

咱们国家一直在发行美元主权债券,那么你听说过亚洲美元债吗?这是亚洲国家的政府、银行或者是非银行企业发行的以美元标价的债券,跟我国发行的美元主权债券,本质上是一样的。

这些发行的债券来自不同的地区和行业,具有不同的期限和信用等级。一句话,美元只是一个计价体系。亚洲地区的企业或者是银行发行美元债,从发行的角度看,可以提升国际的知名度,从而打造自身正面的国际形象。

最关键的是,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单一的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因为以美元计价的话,在客观上可以吸引到各种类型的投资机构,资金使用的方向也更加便捷和灵活,能够直接借入美元,然后满足企业在海外拓展的外币需求。

换句话说,以美元计价,就是一种相对高效率的融资方式,美元本身能够解决一些企业在本土发行债券时经历的高成本,或者是资质要求高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这依旧属于金融市场的一种投资行为,而且到期之后收益率也是相对较高的,其中包括票息收益,也就是发行债券时定下的票面利率,这一部分是债券资金最主要的收益来源。

另外的收益还包括资本得利,通过债券交易获得的差价,直接由买入或卖出债券时的市场价格来决定,美联储利率的变化对亚洲美元债的资本得利,影响很大,除此之外,信用周期和风险偏好等因素也会影响亚洲美元债的资本得利。

此外还有汇率变化的因素,如果以美元计价,有机会获得汇率波动带来的收益增厚,比如在美元升值时期,能够赚取一定的汇率差价。反过来说,如果人民币升值的话,投资者就会失去对应的汇率差价。

募集资金的用途都是不一样的

其实每一次发行美元主权债券,最终募集资金的用途都不一样,比如去年在沙特发行美元主权债券,网上的一部分观点就解读成这么做可以吸引中东的石油美元,可以在一带一路投资或者是置换相关国家对西方国家的债务等等。

这种解读不是不可以,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其中存在大量的主观臆断,还会干扰到对境外主权债券发行的认知。这毕竟是一种投资行为,如果一旦过度解读的话,还可能会在投资者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甚至是麻烦。

所以说,国家发行美元主权债券,如果没有特殊的新闻诠释,大众不了解其中的具体情由,自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解读观点,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这是很正常的,只不过有些观点如果过分解读的话,一旦传播面扩大,确实有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一些金融界的人士就认为,不应该任由一些过度解读继续出现。但不管怎么说,站在不同的角度,哪怕有时候的理解会出现偏差,本质上也不是什么原则性错误。

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具备大量专业的金融知识,因此对于详细的情况都不甚了解,大家也只是在网上通过各种平台,了解到一些只言片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很容易引发共鸣的信息和观点,自然也就会更广泛的传播。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能够引发共鸣的信息,肯定不是晦涩的专业知识,也不是专业的金融术语,肯定是跟国际博弈相关的,能够被大众理解的内容。

结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接下来肯定还会发行不同额度的美元主权债券,发行地也会由不同的地方构成。至于说大众自身的见解,可以看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大众的理解和专业渠道金融领域的债券流通,很多时候并不会产生交集。

也就是说,他们买他们的,大众谈论自己的,大家互不干涉。至于一些长篇累牍的解读,大家看看就行,不必当真,毕竟这不涉及什么专业和权威的信息。#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参考资料:

《财政部在香港成功发行美元主权债券》 财政部新闻办公室 2025年11月6日

《财政部在香港成功发行美元主权债券》 经济参考报 2025年11月7日

《一文读懂亚洲美元债,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市场投研资讯 2024年7月30日

《对中国在外发行美元主权债券不可肆意解读》 新浪财经头条 2024年12月3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财经   中国   美元   债券   主权   投资者   货币   金额   国家   亚洲   大众   美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