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食格物
免责声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
#夏日生活打卡季#
三伏天的说法由来已久,所谓伏者,有着蛰伏躲藏暑热的含义,也恰到好处的形容了夏天的炎热程度。而在整个三伏天里,最为难熬的时期当属中伏,届时温度高,降雨多,湿度大,为整个夏天暑热最重的时候。
自古以来,伏天被认为是养生的重要时刻,那么在漫长而又难熬的中伏天里更要格外注意。饮食上要多搭配一些适合当下气候特点的食物,才能顺利度过这段时期。在中伏里适合吃什么呢?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总结好了,明日中伏,老人说“中伏吃4宝,不往医院跑”,具体是指啥?咋吃?
头伏饺子二伏面,中伏要吃面条。在中国北方,面条是备受推崇的美食,深受大家的喜爱。
从历史渊源来看,面条在中国的饮食文化长河中源远流长,北方地区更是将面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北方面条的多样化吃法堪称一绝。手擀面爽滑劲道,刀削面外滑内筋;拉面软弹柔韧;炸酱面酱香浓郁,回味无穷。无论是热气腾腾的汤面,香气扑鼻的拌面,还是镬气十足的炒面,每一种吃法都独具特色,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头伏饺子二伏面”这一习俗充分展现了北方人对面条的钟爱。初伏吃饺子寓意福气满满,中伏吃面则象征着生活顺遂。面条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其中的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纤维素则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维持肠道健康。此外,面条还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 B 族、铁、锌等,为身体提供了多种必需的营养成分。
准备材料:
六必居干黄酱 120 克
六必居甜面酱 60 克
姜 15 克,切成姜末
五花肉 400 克,肥瘦相间,切成小丁
大葱一根,取葱白部分,切成葱花
香醋两勺
清水 30 克
面条(根据人数准备)
黄瓜半根,切丝
胡萝卜半根,切丝
绿豆芽适量,焯水备用
制作步骤:
1. 将干黄酱和甜面酱放入碗中,加入清水,慢慢搅拌均匀,使其成为稀糊状备用。
2. 锅中倒入适量食用油,油热后放入姜末和一半的葱花煸炒出香味。
3. 加入五花肉丁,中小火煸炒,炒至肉丁变色,出油。
4. 倒入适量料酒,去腥提香,继续翻炒。
5. 加入生抽、老抽,翻炒均匀,使肉丁上色。
6. 倒入调好的酱汁,转小火慢慢熬煮,期间要不断搅拌,防止粘锅。
7. 熬煮 15 - 20 分钟左右,至酱汁浓稠,香味四溢。期间根据口味加入适量白糖和盐调味。
8. 出锅前,沿锅边淋入两勺香醋,撒入另一半葱花,搅拌均匀,炸酱就做好了。
9. 另起锅烧水,水开后下面条。根据面条的粗细和种类,煮至合适的口感,捞出过凉水,沥干水分放入碗中。
10. 在面条上码放黄瓜丝、胡萝卜丝、绿豆芽。
11. 浇上炸好的肉酱,撒上蒜末,搅拌均匀即可享用美味的炸酱面。
头伏火腿,二伏鸡,中伏要吃鸡肉是很多地方的老习俗,鸡肉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对于肌肉的修复和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夏季,人们的活动量相对较大,肌肉的使用频率增加,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能够帮助修复运动中受损的肌肉组织,促进肌肉的生长和发育,使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
再者,鸡肉中蕴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 B 群(如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 等)以及锌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在增强身体免疫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帮助身体抵御夏季常见的病菌侵袭,减少患病的风险。
夏季气温较高,人们容易出汗,导致身体能量消耗加快,容易感到疲劳。而鸡肉富含的营养成分能够为身体提供能量,有助于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让人在炎炎夏日依然能够保持充沛的精力,应对工作和生活的各种挑战。
凉拌椒麻鸡
材料:
鸡胸肉 300 克:新鲜无异味,肉质紧实。
青红椒 各 1 个:颜色鲜艳,质地脆嫩,青红椒的比例可根据个人对辣度的喜好进行调整。
蒜末 1 汤匙:蒜香味浓郁,增添独特风味。
姜末 1 汤匙:细腻且能去腥提香。
花椒粒 1 茶匙:选用颗粒饱满、香气浓郁的花椒。
干辣椒 2 3 个:根据个人对辣度的承受能力选择数量和品种。
香菜 少许(可选):新鲜翠绿,为菜品增添清香和美观。
制作步骤:
2. 准备配料:把青红椒彻底洗净,去除籽和内部的筋膜,然后切成细丝。细丝的宽度要尽量保持一致,这样不仅美观,而且在食用时口感也更加均匀。将干辣椒剪成小段,这样在炒制时更容易释放出辣椒的香味。花椒粒要挑选颗粒饱满、色泽鲜艳的,以保证其浓郁的麻味。
3. 炒香调料:在干净的锅中倒入少量的食用油,开小火加热。待油温稍热后,放入花椒粒和干辣椒段,用小火慢慢翻炒。翻炒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使花椒和辣椒受热均匀,避免局部炒糊而影响味道。当闻到浓郁的麻香和辣椒香味时,说明调料已经炒香,立即关火,以免调料炒焦。
4. 调味:将撕好的鸡肉丝放入一个宽敞的大碗中,这样便于搅拌。接着,加入蒜末、姜末、炒香的花椒和干辣椒以及切好的青红椒丝。然后,依次调入适量的盐,根据个人口味均匀撒入,以增添底味;倒入 1 汤匙酱油,提升鲜味;加入 1 汤匙醋,增加酸味,使口感更加丰富;放入 1 茶匙白糖,起到平衡味道的作用;再淋入 1 茶匙香油,增添香气和润滑口感。用筷子或戴上手套,将所有食材和调料充分搅拌均匀,确保每一丝鸡肉都能裹上调料,充分吸收味道。
5. 最后处理:如果您喜欢更加浓郁的麻辣味道,可以适量加入一些花椒油或辣椒油,进一步提升菜品的麻辣程度。最后,根据个人喜好,撒上少许香菜作为点缀,不仅能增加菜品的美观度,还能为菜品增添一份清香。
6. 装盘:将拌好的椒麻鸡小心地放入盘中,注意摆放要整齐美观。可以将青红椒丝和鸡肉丝分层摆放,或者在表面撒上一些香菜叶,使菜品看起来更加诱人。
这道凉拌椒麻鸡口感麻辣鲜香,鸡肉丝鲜嫩细腻,在夏季食用,既能开胃增进食欲,又能带来一丝清凉解暑的感觉。
羊肉作为一种温补性的食物,在夏季适量食用可以帮助身体去湿去寒。对于那些体质偏寒、经常手脚冰凉的人群来说,夏季食用羊肉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改善虚寒体质带来的不适。
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锌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 B 族等营养成分。这些营养物质对于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夏季,人体的新陈代谢较为旺盛,适量摄入羊肉中的营养成分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养分,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提高身体的防御机制,使身体更加强健。
羊肉中的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夏季气温高,血液循环加快,此时食用羊肉能够进一步优化血液循环系统,提高血液的输送效率,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更有效地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此外,夏季人体出汗较多,容易导致营养物质的流失。羊肉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 B1、B2、铁、锌等,能够有效地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保持身体的营养平衡,预防因营养缺失而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
红焖羊肉
羊肉500克:建议选用新鲜的、纹理清晰且略带一些肥肉的羊肉,如羊肋排或羊腿肉,这样的部位能在烹饪过程中释放出更多的鲜美滋味。
制作步骤:
1. 准备羊肉:首先,将羊肉仔细冲洗干净,确保表面没有残留的血迹和杂质。然后,把羊肉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将切好的羊肉块放入一个大盆中,加入足够的冷水,让羊肉完全浸没在水中。浸泡时间保持 30 分钟,这个过程能有效地让羊肉中的血水和杂质渗透出来,从而减少羊肉的腥味。
2. 焯水: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开大火将水烧至沸腾。随后,将浸泡后的羊肉块放入沸水中。同时,加入几片生姜和一些料酒,这有助于进一步去除羊肉的腥味。在焯水过程中,会出现大量浮沫,这些浮沫是羊肉中的血水和杂质,需要用勺子及时撇去。焯水时间不宜过长,大约 2 - 3 分钟后,将羊肉捞出,迅速用热水冲洗干净,以去除附着在表面的浮沫和杂质,然后沥干水分备用。
3. 炒香调料:在干净的锅中倒入少量食用油,开小火加热。待油温稍升后,放入生姜片、葱段、大蒜瓣、八角、桂皮、香叶和干辣椒。用小火慢慢翻炒,确保调料受热均匀,激发出它们各自独特的香气。在炒制过程中,要不断搅拌,防止调料局部烧焦,影响整体味道。当闻到浓郁的香味时,说明调料已经炒香。
4. 焖煮羊肉:将焯水后的羊肉块小心地放入锅中,与炒香的调料充分混合。接着,依次加入老抽、生抽、料酒和冰糖。然后,倒入足够的清水,水量要确保完全没过羊肉块。清水的量要适中,过多可能会导致汤汁过于稀薄,影响味道;过少则可能导致羊肉无法煮熟煮透。
5. 慢炖:先开大火将锅中的水烧开,然后立即转小火,盖上锅盖,让羊肉在锅中慢慢焖煮。小火慢炖能使羊肉的纤维逐渐软化,充分吸收调料的香味,同时也能使汤汁更加浓郁。在焖煮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适当翻动一下羊肉,这样可以确保羊肉受热均匀,防止部分羊肉煮得过熟而部分还未熟透,同时也能避免羊肉粘在锅底而烧焦。根据羊肉的质地和大小,焖煮时间大约为 1 - 2 小时,直到羊肉变得软烂入味。
6. 调味:经过长时间的焖煮,羊肉已经基本熟透。此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进行调味。如果您希望菜肴的鲜味更加浓郁,可以选择适量加入鸡精或味精,但这并非必需步骤,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轻轻搅拌,使盐和鸡精充分溶解在汤汁中,确保羊肉均匀吸收味道。
7. 收汁:打开大火,让汤汁迅速沸腾,蒸发多余的水分,使汤汁变得浓稠。在收汁过程中,要不断搅拌,防止汤汁粘在锅底烧焦。当汤汁变得浓稠,能够均匀地包裹在羊肉表面,呈现出红亮诱人的色泽时,即可停止收汁。
8. 出锅:汤汁收至理想的浓稠度,羊肉也完全熟透入味后,将红焖羊肉小心地出锅装盘。可以在表面撒上之前切好的葱花作为点缀,增添菜品的美观度。
注意事项:
羊肉的选择至关重要。在挑选时,最好选择带有一定比例肥肉的部位,因为肥肉在烹饪过程中会融化,为羊肉增添更多的油脂香气,使其口感更加鲜嫩多汁。
焯水和慢炖是确保羊肉去除腥味、肉质软烂的关键步骤。焯水要彻底,慢炖要足够时间,以保证羊肉的口感和味道达到最佳状态。
香料的种类和用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您喜欢更加浓郁的香料味道,可以适当增加八角、桂皮等香料的用量;如果您不太喜欢过于强烈的香料味,则可以适量减少。
知了猴,也就是蝉的幼虫,在三伏天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时令美食,其带来的好处不容小觑。
知了猴是一种高蛋白的食物来源,其蛋白质含量丰富且质量上乘。蛋白质是身体构建和修复组织、维持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素。在三伏天,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增加,食用知了猴能够有效地补充优质蛋白质,满足身体的需求。
在中医理论中,知了猴具有补肾益精的功效。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气充足则身体强健。三伏天人体阳气旺盛,此时食用具有补肾益精作用的知了猴,有助于调节肾脏功能,增强身体的元气和活力。
知了猴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如赖氨酸、钙、铁、锌等。这些成分对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身体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免疫力可能会有所下降,食用知了猴能够为身体补充必要的营养成分,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知了猴的蛋白质结构相对较为简单,易于消化吸收。这对于三伏天里消化功能可能受到影响的人群来说,是一种良好的营养选择。它能够减轻肠胃负担,促进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行,有助于改善食欲和消化状况。
椒盐知了猴
椒盐知了猴是一道独具特色的美味小吃,以其酥脆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备受喜爱。尤其在夏季,成为不少人餐桌上的特色美食。
材料:
知了猴(蝉的幼虫)500克:确保知了猴新鲜、完整,无异味和破损。
盐适量(约1茶匙):用于调味,增添底味。
花椒粒1茶匙:颗粒饱满,香气浓郁。
干辣椒23个:根据个人对辣度的喜好选择,辣椒的颜色鲜艳,辣味纯正。
生姜1小块(约10克):新鲜无腐烂,姜味浓郁。
大蒜2瓣:饱满、无发芽和变色。
食用油适量(足够覆盖知了猴):选用优质的植物油,如花生油或玉米油,以保证炸制出的知了猴口感酥脆、味道纯正。
制作步骤:
1. 清洗知了猴:首先,将知了猴轻轻放入一个大盆中,加入足量的清水。用手轻轻搓洗知了猴的表面,以去除其表面附着的泥土、杂质和可能残留的薄茧。在搓洗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知了猴的身体。搓洗完成后,将盆中的水倒掉,重新加入清水,再次冲洗。如此反复冲洗 2 - 3 次,直至水变得清澈,知了猴表面干净为止。最后,将清洗干净的知了猴放在漏篮中,沥干水分,等待后续的处理。
2. 准备香料:将花椒粒放入干净的平底锅中,开小火慢慢翻炒。在炒制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花椒粒,使其受热均匀。随着温度的升高,花椒粒的颜色会逐渐变深,同时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当花椒粒的颜色变得深褐且香味充分释放出来时,即可关火,将炒好的花椒粒盛出备用。把干辣椒切成小段,这样在炒制时更容易释放出辣椒的辣味和香味。生姜去皮后切成薄片状,大蒜去皮切成片状,分别放置一旁备用。
3. 炸知了猴:选用一个深口的炒锅,倒入足够量的食用油。开大火加热油,直到油温达到约 160 - 170 摄氏度。判断油温的方法可以是将一根干燥的筷子插入油中,如果筷子周围迅速冒出密集的小气泡,说明油温已合适。将沥干水分的知了猴小心地分批放入油锅中,避免一次性放入过多导致油温骤降。放入知了猴后,转中火进行炸制。在炸制过程中,要适时用筷子或漏勺轻轻翻动知了猴,确保它们受热均匀,炸至颜色金黄且表面酥脆。炸好后,用漏勺将知了猴捞出,放在铺有吸油纸的盘子上,以吸去多余的油脂。
4. 炒香料:锅中留少量的底油,重新开小火加热。放入切好的姜片和蒜片,慢慢煸炒出香味。接着,加入之前切好的干辣椒段,继续小火煸炒,使辣椒的辣味充分释放出来。最后,放入炒香的花椒粒,稍微翻炒几下,让各种香料的香味充分融合。
5. 混合调味:将炸好的知了猴倒入锅中,与香料充分混合。迅速加入适量的盐,然后用快速翻炒的方式,使知了猴的表面均匀地裹上盐和香料。翻炒的动作要快而均匀,确保每一只知了猴都能均匀地沾上椒盐,同时避免长时间翻炒导致知了猴过于酥脆而破碎。
6. 出锅装盘:持续翻炒,直到知了猴的表面变得更加酥脆,椒盐的味道充分渗透到内部。此时,即可关火,将椒盐知了猴出锅装盘。为了增加美观和食欲,可以在盘子边缘点缀一些香菜叶或葱花。
注意事项:
知了猴在炸制过程中,油温的控制至关重要。油温过高,容易导致知了猴的外表迅速焦糊,而内部却还未熟透;油温过低,则会使知了猴吸油过多,口感变得油腻且不够酥脆。因此,建议使用油温计准确测量油温,或者通过观察油面的状态和用筷子试探的方法来判断油温是否合适。
炒香料时,火候一定要小。由于香料如花椒粒、干辣椒段等容易在高温下迅速烧焦,从而产生苦味,影响整道菜的口感。所以在炒制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确保香料受热均匀,充分释放香味的同时避免烧焦。
在炒制知了猴时,动作要迅速敏捷。因为盐在高温下长时间受热可能会产生苦味,影响菜品的味道。同时,快速翻炒也能避免知了猴过度受热,保持其酥脆的口感和良好的风味。
椒盐知了猴酥脆可口,带有花椒的麻香和辣椒的微辣,是一道非常适合夏季品尝的特色小吃。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